由上海电影节主办,腾讯娱乐、腾讯视频协办的上海电影节主论坛“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电影”于6月18日下午举行,导演冯小刚、陈可辛与学者戴锦华、作家张大春坐而论道,作家、编剧刘震云主持论坛。
冯小刚继续一贯的直言风格。对于电影人和观众的关系,他坦言自己拿观众当值得尊敬、需要全力以赴的对手,“尊重观众的内心、尊重观众的感受和尊重观众兜里的钱是两种尊重。”而对于如今的IP热,他直接表示那不过是为了赚钱,甚至希望电影寒冬让一些不爱电影只爱赚钱的人知难而退。
冯小刚表示,自己和很多导演不同,先拍商业片再拍文艺片。到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左右他对拍电影的选择,最新的《芳华》就是他自己投资,“我不糟践别人的钱,也反对踏着制片人尸体进行自己的探索,我就踏自己尸体。你爱看不看。”
“我已经进入自由王国,可以拍也可以不拍,就算不拍这辈子也行了,我如果拍就拍自己喜欢的,我不会再被什么东西绑架。这就是我愉快的根源。”冯小刚总结自己目前的状态。
现场有观众问冯小刚,拍电影的人往往悲观乃至抑郁,冯导状态如何?冯小刚坚定回答:“我很开心,但我不是非得冲着你无耻地笑。”
冯小刚介绍自己和多数导演不同,其他同行很多文艺片起家,慢慢开始拍商业片,而他则是拍商业片当上了导演,到现在财务自由后开始拍自己想拍的电影。“花自己的钱,没讨好谁,就讨好我自己,没什么压力,当然开心。”
甚至这段时间的国产片严冬,他也感到“暗自高兴”。认为这样反而能净化市场,排除一些纯把电影当理财的投资人:“确实拍的不好。市场会到100亿也挺好,干嘛一定要600亿,正好把不爱电影、打劫银行的那些挤出去,腾出更多的空间给爱电影的人。”
至于新片《芳华》,他拍的也很开心,冯小刚说自己懒得跟明星打交道,“聊剧本后面站五个人保镖似的,怎么聊?”“提前三天进组都算仗义”。所以新片启用一色新人,提前集中4、5个月,拍到结束,仿佛一个真的文工团,“政委举着酒杯说再见吧亲爱的战友们,全场泣不成声。”他对这样的环境很满意,“拍完了都舍不得解散摄制组”。
至于那些让宣传、院线头疼的问题,他很霸气地说反正自己投资,追求的就是自己痛快,“我不糟践别人的钱,也反对踏着制片人尸体进行自己的探索,我就踏自己尸体。你爱看不看。”冯小刚表示,自己已经进入自由王国,可以拍可以不拍,“就算不拍这辈子也行了,我如果拍就自己喜欢了。我不会再被什么东西绑架。这就是我愉快的根源。”
陈可辛和冯小刚不仅电影风格迥异,性格也是完全不同,相比冯小刚的任性,陈可辛说自己还不可以完全抛开市场去做内心的尝试,但顺着市场也有失败,比如当他把符合某一时期市场的产品做成的时候,潮流已经过去了。
他表示,正因为如此自己也并非完全遵从市场,而是在找市场需要与内心爱好的结合点,因为只有喜欢才能做好,“我不是技术型的导演,我只能把故事讲好人物说好,所以我就不停的在整个市场上的大潮流里面使自己更年轻,能够跟现在的观众接轨,去找到在他们价值观里面我喜欢的东西。”
在学者戴锦华看来,超级英雄大片和文艺片之间,其实还有很多层次、很多空间提供给电影人,去制作不同的产品。而目前盲目追求大IP的现象,在她看来是只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希望在电影的市场投入之前已经有人给我们养育了观众和市场,但其实需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承担更大的风险,膜拜ip是极大的愚蠢和陷阱。”
两位导演都对这个观点表示了支持。冯小刚认为身边的ip热,“他们不爱电影,就想着怎么赚钱。”
冯小刚认为,导演对待观众并不应该只盯着观众口袋里的钱,对他而言,观众并不是上帝,而是对手:一个很不好对付,所以更需要全力以赴去征服的对手。每个观众的观影需求都不同,在他看来,从观众的喜好去拍电影,是个伪命题,反而导演拍出能让自己喜爱的电影,这样才是真正的尊重观众,“尊重观众的内心、尊重观众的感受和尊重观众兜里的钱是两种尊重。”
在陈可辛看来,目前环境下,整个发行制度都倾斜于大IP、小鲜肉,其实是对“工匠精神”有干扰乃至破坏的。但电影人往往又不得不根据这样的规则行事,“形势比人强”,他总结。他监制的《七月与安生》上映头天才1000万票房,按照行内估计,总票房不会破亿。“我们做两三年的电影就靠一天、两天的运气,包括当时观众的心态,社会的议题,天气、情绪、对手有没有黑你……这些所有问题都会使得第一天票房不好,第二天就没了。”陈可辛感慨。
但《七月与安生》总票房1.6亿,高过预期,并且上线之后吸引了6000万人观看,“可能观众不是在90后,不会在上映第一天就看电影。所以大家帮帮忙,任何喜欢的电影,第一天就要去看。”
在陈可辛看来,这是电影人被大数据、大IP绑架的背景。而至于突破口,他觉得可能还是在网络,网络的分众提供了更多类型电影的可能性,“在网络上,最大的空间肯定还是给大数据,可能最大的那一块结果还是大IP,还是小鲜肉,还是一些很粗的东西。但网络有一个分流的空间,你归你,我有我这一块就够了。但是在电影院里面这些完全给了大IP。所以我觉得网络能救电影,是这样的情况。”
在本场论坛上,嘉宾们讨论了电影和工匠精神的关系,也讨论了电影和市场、和网络、和IP的关系。对于自己的主持能力,刘震云那是相当地满意:“今天下午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深入,富有营养,欲罢不能的研讨会,什么叫有营养?就是这个话只有在这个地方说,而不是在另外的场合。”至于原因,当然要归功于主持人。
作为多年合作的老搭档,冯小刚用刘震云做例子,解释“工匠精神”:没有大作家的架子,既愿意改写剧本,又不厌其烦的修改——当然,“主要目的是钱还是自己挣。”
冯小刚在刘震云身上看到,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认真。“自己不会的事要做不好,是情有可原的。自己会做的事没有做好,我觉得是不能原谅的。不是别人不能原谅,是你自己不能原谅。”
陈可辛则当场朗读了一段工匠精神的官方解释,认为拍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影无妨,但必须拍市场需求与内心爱好有契合点的电影,才能达成工匠精神。
而戴锦华把中国电影如何具备工匠精神浓缩成一句话:在技术上合格,并总结为这是行业的底线。
张大春则用了一个故事解释什么叫工匠精神。他和王家卫合作《一代宗师》,名义上是编剧,自己总结为,是“王家卫的一个随时能够针对剧情发表看法的打字员”。在《一代宗师》拍摄期间,晚上12点开机,傍晚他去吃晚饭,王家卫忽然来了短信问他:“宫老爷子进金楼,一场打,应该说什么?”
张大春跑到饭店门口趁着信号发回了台词。刚坐下来,王家卫短信又来了:“宫老爷子进金楼,一场打,但不打,应该说什么?”他又跑回饭店门口,发完了刚回去落座,短信又来了:“宫二进金楼,一场打,说什么?”
他这次跑到门口,连宫二打和没打两场台词都发了过去。终于王家卫消停了,张大春吃上了晚饭,但几个月之后,他发现压根没这场戏。
但在论坛上,他总结,在这顿反复被干扰的晚饭里,他看到了工匠精神:“我知道导演的意思,就是他要琢磨各种可能的方式。创作者不是自己当神、当老大、当债主,他不是发出命令的人。他跟另外的所有的创作者互相在磨合着、学习着,这不正是工匠的精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