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微网
集微网,半导体、手机行业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哎咆科技  ·  87年了,不能忘!不敢忘! ·  9 小时前  
EETOP  ·  如何优化 SoC 设计?(资料下载) ·  17 小时前  
EETOP  ·  数字中后端技能 深耕和精进! ·  2 天前  
哎咆科技  ·  iPhone 17 自研 5G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微网

厉害了!京东方国内首条柔性AMOLED量产线投产,年产能近60万!智能手机对AMOLED需求持续释放,抢滩打破日韩垄断

集微网  · 公众号  · 硬件  · 2017-05-14 07:01

正文

1.厉害了!国内首条柔性AMOLED量产线投产,年产能近60万!;

2.智能手机对AMOLED需求持续释放 国内企业抢滩打破日韩垄断;

3.VR用OLED改采硅晶圆背板材料成本增加为主要课题;

4.CITE 2017大尺寸面板动向;

5.TCL如何化解“千亿魔咒”? 销售额连续三年徘徊千亿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厉害了!国内首条柔性AMOLED量产线投产,年产能近60万!;


京东方A(000725)5月12日在其官微上披露,BOE(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这个时间被业内人士认为快于预期。


该生产线总投资465亿元,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2016年7月主体厂房封顶,设计产能为每月4.8万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尺寸为1850mm×1500mm),定位于高端手机显示及新兴移动显示等产品。


据了解,该产线应用全球最先进的蒸镀工艺,是中国首条采用该工艺的AMOLED生产线。该工艺能够将玻璃基板切为二分之一进行蒸镀,技术难度高。

同时,该产线采用低温多晶硅(LTPS)塑胶基板代替传统的非晶硅(a-Si)玻璃基板,电子迁移率高100倍以上,具有相当好的信号驱动与系统集成能力。其中,采用LTPS的产品屏幕分辨率更高,使小尺寸产品也能具有4K级超高清分辨率。


此外,该产线还采用柔性封装技术,实现了显示屏幕弯曲和折叠,可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等高端手机显示及新兴移动显示产品。


除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外,BOE(京东方)还于2016年12月在四川绵阳投建一条6代柔性OLED生产线,计划产能为每月4.8万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尺寸为1850mm×1500mm),预计2019年实现量产。


作为新型显示发展方向之一,AMOLED在高端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市场的应用前景广阔。据群智咨询数据,从移动终端面板发展来看,到2020年,柔性AMOLED在整个AMOLED产能中占比可达65%,2017年和2018年是柔性AMOLED增速最快的两年。


然而,由于韩国在AMOLED领域布局较早,以三星为首的韩系厂商在AMOLED领域具有先发优势。目前,全球AMOLED显示产品的技术和产能主要由三星等韩系厂商垄断。2016年前三季度,三星在全球中小尺寸OLED显示面板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97%。21世纪经济报道




2.智能手机对AMOLED需求持续释放 国内企业抢滩打破日韩垄断;


每经记者 王晶


一直以来,AMOLED面板主要由三星显示器一家主导,虽然华为、OPPO、VIVO以及金立等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对AMOLED面板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但国内面板厂商在这方面产量偏小却是不争的事实。不过,随着智能手机对AMOLED屏幕需求的持续释放,国内面板厂商也开始加大生产规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国显光电、和辉光电、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信利光电等厂商均已兴建AMOLED生产线且发布了产品。近日,BOE(京东方)也宣布其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


在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看来,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采用AMOLED面板将是趋势,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宣布AMOLED产线实现量产,这对智能手机市场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京东方柔性AMOLED生产线投产


5月12日,京东方A(000725,SZ)在其官微上披露,BOE(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据了解,该生产线总投资465亿元,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2016年7月主体厂房封顶,设计产能为每月4.8万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尺寸为1850mm×1500mm)。值得注意的是,该生产线采用的是柔性封装技术,实现了显示屏幕弯曲和折叠,可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等高端及新兴移动显示产品。


事实上,作为国内液晶面板“老大哥”,BOE(京东方)在OLED显示领域布局已久。早在2013年,其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就已能提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产品的AMOLED高分辨率显示屏。除了此次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外,BOE(京东方)在面板方面的布局仍在继续。据BOE(京东方)方面透露, 2016年12月在四川绵阳投建一条6代柔性OLED生产线,计划产能为每月4.8万片玻璃基板,预计2019年实现量产。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之前AMOLED一直被日韩企业所垄断,中国面板企业的市场份额为零。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实现了在该领域的突破,打破了日韩企业的垄断。


手机厂商对AMOLED的需求旺盛


作为新型显示发展方向之一,AMOLED在高端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市场的应用前景广阔。根据群智咨询数据显示,从移动终端面板发展来看,到2020年,柔性AMOLED在整个AMOLED产能中占比可达65%。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传统的液晶面板,AMOLED具有反应速度较快、对比度更高、视角较广等特点,而具备超宽的可视范围甚至可以被制作成完全透明或柔性的面板,因此这种技术非常适合用在曲面手机上来吸引消费者。


事实上,我国的智能手机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手机厂商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寻求新的产品亮点。市场销量结果表明,手机厂商在采用AMOLED屏幕后的销量表现较为强劲。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INNOResearch中国市场智能手机月度销量监测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市场中,消费者累计购买的AMOLED类型手机销量已达9900万部,较2015年增幅达到144%。


基于此,手机厂商方面均对AMOLED表现出旺盛的需求,目前,三星、华为、中兴、金立、OPPO、VIVO等中高端手机都已陆续采用AMOLED显示屏。此外,有消息传出,苹果与三星新增了6000万块OLED面板的供应合同,加上去年底的供应数量,总计供应达到1.6亿块。


王艳辉指出:“苹果的举动,一方面会引发其他厂商跟进,另一方面也使得OLED面板更加紧俏。越来越多国内面板企业宣布AMOLED产线实现量产,这对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无疑是利好消息。”


随着需求的持续释放,面板厂商不得不加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并从中分取一杯羹。事实上,除了BOE(京东方)外,国显光电、和辉光电、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信利光电等厂商,均已兴建了AMOLED产线且发布了产品。


不过, AMOLED生产良率仍难以提高,导致其成本居高不下。王艳辉表示,“目前AMOLED面板主要用于满足出货量大的中高端手机,短期内来看,中低端手机(采用AMOLED面板)还为时尚早,并且其盈利也难以覆盖AMOLED的高成本。即便今年和明年AMOLED可以大量生产,也会被苹果、三星等大厂商抢走。”


王艳辉告诉记者,AMOLED显示产业如今备受关注,随着国内面板厂商积极扩充AMOLED产能以及在研发技术上的投入,预计未来5年AMOLED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0%,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采用AMOLED面板会是趋势。 每日经济新闻




3.VR用OLED改采硅晶圆背板材料成本增加为主要课题;



现阶段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装置用显示器以TFT OLED、硅晶OLED(OLED on Silicon;OLEDoS)及Micro LED为主要发展技术,DIGITIMES Research依精细度、材料成本、量产性等项目比较此三种技术,硅晶OLED因改采微缩程度较佳的半导体硅晶圆作为背板(Backplane), 可达较高精细度,且其在量产性表现优于Micro LED,但在材料成本等方面尚待改进。


为减少VR装置近距离观看时产生的晕眩感,其所搭载显示器需具备更高的精细度及画面更新频率,比较一般OLED(即TFT OLED)、硅晶OLED、Micro LED等三种VR用显示技术的精细度,硅晶OLED表现较佳。


一般OLED显示器采用在玻璃基板上制作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作为背板,因TFT制程微缩能力有限,难达VR所需高精细度,相较之下,硅晶OLED可透过半导体制程微缩,有利达成VR所需高精细度。


另一方面,Micro LED可达成微米级画素间距,其精细度(以ppi衡量)虽可因应VR等近距离观看所需精细度,但受制于将LED自蓝宝石基板移转至玻璃、硅晶等基板的相关技术尚存良率等瓶颈,量产性有待提升。


DIGITIMES Research观察,硅晶OLED渐成OLED显示技术符合VR所需高精细度的解决方案,然其存在材料成本增加等课题,VR要步入普及阶段,降低VR装置售价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往后硅晶OLED能否透过半导体制程改良进一步降低成本,值得观察。


VR装置用显示器需更高精细度与画面更新频率

数据源:DIGITIMES Research整理,2017/5



4.CITE 2017大尺寸面板动向;


高分辨率与色饱和度技术向PC应用渗透 大尺寸雷射投影应用续受重视


DIGITIMES Research观察,在2017年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po 2017;CITE 2017)展场中,韩厂LG Display展出其独家供应的TV用AMOLED面板,以及被称为「纯色硬屏」,可吸收背光模块杂光,在不使用有毒镉金属前提下,可达到与量子点...


CITE 2017大尺寸面板动向─高分辨率与色饱和度技术向PC应用渗透 大尺寸雷射投影应用续受重视(1)

TV应用方面,韩厂LG Display除持续展出AMOLED TV外,另首度展出「纯色硬屏」TFT LCD面板技术,且已具量产能力,以与量子点LCD技术抗衡。 另外,陆厂华星、中电熊猫亦已具备量产量子点LCD技术能力。

PC应用方面,LG Display、天马、中电熊猫及华星光电欲导入IGZO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或LTPS技术,以达超高分辨率;而继LG Display后,京东方及龙腾亦将内嵌触控功能的TFT LCD面板导入PC应用。

虽现阶段TFT LCD面板产能紧俏,但随着8.5代及10.5代新线将陆续量产,供给过剩隐忧存在,车载与医疗等高附加价值应用亦成为面板厂必争之地。

DIGITIMES



5.TCL如何化解“千亿魔咒”? 销售额连续三年徘徊千亿


 跻身千亿俱乐部,是诸多家电企业的荣耀。但家电行业存在着一个“千亿魔咒”现象,即企业达到千亿元收入规模后,容易陷入低增长怪圈。2014年已跻身千亿军团的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100.SZ,以下简称“TCL”),似乎正被该“魔咒”所应验。近日,TCL董事长李东生坦言,公司在1000 亿元销售额上下徘徊了三年,毛利空间不断收窄,营业利润也持续下降。在当前家电行业竞争白热化、竞争差距逐渐拉开之际,TCL如何实现蜕变?


  近日,TCL董秘办相关人员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称,公司未来的业务将聚焦于半导体、终端显示、互联网等这些业务,而非核心业务会逐渐剥离。


  盈利能力待提升


  据TCL日前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TCL在2016年完成营业收入1064.73亿元,同比增长1.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2亿元,同比下降37.59%。


  2014年,TCL营收首度突破千亿元,成为当时继海尔、美的、格力之后的第四个千亿级家电企业。尽管TCL营收连续三年稳步千亿元之上,但净利润却连续两年出现下滑。


  从广东惠州的一家录音磁带厂起步,近40年来,历经多次转型发展后,TCL已壮大为一家大型综合性家电企业。


  2009年,TCL董事长李东生“孤注一掷”,组建华星光电,上马面板业务。这一“豪赌”,让TCL成为国内首家“液晶面板-背光模组-电视/手机整机”垂直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同时,也让华星光电持续成为TCL的“利润奶牛”。2016年,华星光电实现销售收入223.1亿元,实现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64.3亿元。


  不过,同样是上百亿元的营收规模,TCL的黑电、白电、手机业务的盈利能力则不及面板业务。


  “与其他千亿级家电企业相比,TCL整体盈利能力存有差距。其他千亿级企业,业务优势主要体现在白电上,且拥有较高的品牌溢价能力。TCL的白电业务竞争力相对弱一些。TCL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黑电上,但黑电行业本身又是利润比较薄的行业。整个黑电行业盈利能力不及白电行业。”奥维云网助理总裁张彦斌表示。


  TCL董秘办工作人员坦言,公司彩电、白电、手机等业务营业规模尚好,但利润方面有待提升。“2016年公司的业绩情况一定程度也影响到了投资者的信心。公司未来在保持业务规模的同时,将在提升利润方面下功夫。”


  寄望变革实现翻身


  对于TCL目前的现实处境,TCL董事长李东生并没有回避。“公司已经在 1000 亿销售额上下徘徊了三年,毛利空间不断收窄,营业利润也持续下降。”李东生在TCL2016年年报致辞中说。


  李东生表示:“我们意识到只有推进变革,改变经营观念,优化组织流程,才能让企业持续发展。公司将通过业务重组和优化产业及资本结构,改善财务状况,提高资本回报率。”


  在李东生致辞公布前,4月21日,TCL已宣布停牌筹划重大事项。5月5日,TCL进一步发布公告称,公司本次筹划事项涉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早从2015年底开始,TCL内部重组就在循环渐进。2016年,TCL抛出了两大变革:一是分拆华星光电上市;二是重组TCL通讯。但时至今日,这两项变革尚未达成。


  TCL原本希望华星光电借壳深纺织A上市,在2016年12月份戛然而止。TCL董秘办相关人员日前对记者透露,由于华星光电在TCL的体量占比较高,如果分拆上市的话,可能会导致重复上市情况,这是目前监管层所不允许的。未来华星光电是否会再重启上市,要视监管政策放开程度以及集团方面的态度而定。


  至于TCL集团对TCL通讯的重组,是使出了“浑身解数”。TCL对手机业务的重组,围绕国内市场崛起而展开,包括对TCL通讯中国区业务调整、从港股市场上私有化TCL通讯等。然而,2016年年底TCL通讯曝出的裁员、高管离职、销量未及预期等消息,让手机中国区业务能否崛起添加了诸多不确定性。


  TCL未来业务优化的思路会是什么样的?


  “公司未来的业务重点聚焦半导体领域、终端显示、互联网等业务,而非核心业务会逐渐剥离。”上述董秘办相关人员也回应说。


  “千亿魔咒”能否化解?


  TCL遭遇到的“千亿魔咒”现象,其他家电企业,也有相似经历。


  以格力电器为例,2012年,公司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当时继海尔之后跻身千亿元俱乐部企业。但目前格力电器的营收规模未见有较大突破。格力电器正在寻求多元化以突破规模上的瓶颈,所以也才有了2016年格力跨界新能源汽车珠海银隆一幕。


  “家电‘千亿魔咒’的现象为何会出现?我觉得跟边际效应有关。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势必会出现鞭长莫及的情况,如渠道管控方面,随着渠道延伸,管控力度会下降。同时,为了做大规模,企业可能会让利经销商,由此企业利润可能会受影响。”张彦斌认为。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则认为,之所以企业会有“千亿元魔咒”,更多原因出在企业自身。“创新不足、转型缓慢、企业领导人思想守旧是这些企业的通病。”


  不过,所谓的“千亿魔咒”,并非无化解可能。从海尔、美的身上看,似乎可以看到化解的“曙光”。


  如作为行业内第一家进入千亿俱乐部的企业,海尔营收又上一个台阶,突破两千亿元以上,其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青岛海尔近日更是对外公布,2016年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青岛海尔营收跃进的背后,海外并购起到了重要助推器作用。


  “家电企业一旦达到规模,要高增长,就有难度。因此,只有通过外延式并购和扩张才有可能化解这种低增长。这样做,不但能增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效应,还可布局全产业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家电企业还应该积极地进行海外并购。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市场趋于饱和,家电企业的增长瓶颈也开始显现,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可以融合国外相关公司的优质业务资源与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宋清辉表示。 中国经营报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C”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