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yle
你来晚了,我在等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开源论坛程序很多,大部分都悄无声息没了。主流 ... ·  10 小时前  
中产先生  ·  别高兴太早,今年春节档的一个恐怖变化 ·  18 小时前  
媒哥媒体招聘  ·  电影哪吒团队招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Kyle

“24岁,一门手艺,年入百万”:所谓高手,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Kyle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9-02-28 22:22

正文

你来晚了,戳蓝字一键关注 Kyle

回复“ 晚安 ”,可以获得一条特别的推送

文:言偃   图:Dola Sun

首发:精读(ID:jingdu999)

(点击下方音频可以听主播读文章哦)


大家好,我是Kyle。


人们常说, 目标和方向是通往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但创业以来,认识了很多业界的大牛,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 “持续而稳定的输出 ”。


杰出与否也许只是如何努力的差距,你有多大耐心, 才配得上多大野心。希望今天这篇文章,也能给你带来些许启发。

前几天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


一位年仅24岁的女孩翟天麟, 靠着一门“撕纸”的手艺,年入已经达到130多万元。


她是苏州科技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曾经凭借“撕纸”的绝活,亮相央视《创业英雄汇》的舞台。



翟天麟出生于“撕纸”世家,她的“翟家大院”撕纸,也是我国的非遗项目。


4岁时,翟天麟就开始学习撕纸。


别人跳皮筋,她撕纸;别人看动画片,她撕纸。


春夏秋冬,每天雷打不动的十几个小时的撕纸练习,让她的手指肿痛、布满裂痕,曾经手痛到连洗手都无法完成。


这一学就是14年,18岁时翟天麟成为家族撕纸的传承人。



此后,翟天麟和团队建设了网络平台,为非遗产品提供在线交易、文化交流,开设线上线下撕纸培训课程。


她突破撕纸的应用场景,和旅游景区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与英国一家博物馆联合研发儿童撕纸教材,不断完善撕纸教育体系。


创业一年的时间,她的收入已经达到130多万元。


想起前段时间,戴森品牌创始人詹姆斯登顶英国首富的报道。


如今,我们人人都看到了戴森的成功,看到了它的巨大成功, 但詹姆斯本人曾经付出的努力却鲜有人知。



戴森最早发布的全球首款“不采用集尘袋”的吸尘器,是詹姆斯本人 花了5年时间,经历了5000多次失败后,才最终研制成功的。


再有,《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的作者近藤麻理惠。


在她成名前,谁会想到一个人居然能靠整理家务成为国际名人?


不禁感叹, 当你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到极致,成为高手,其他的,慢慢都会有的。

生活中,每个领域的高手和专家,总会流传着很多传奇的故事。


电学天才梅因泰斯就有一件被人称道的事。


某公司的大型发动机运转不正常,于是他被请去“会诊”。梅因泰斯围着机器仔细看了看,听了听转动的声音。


然后, 在某一处用粉笔画了一道,说:“把这里的线圈减两圈”。


照办后,机器果然就修好了。梅因泰斯挣了10000美元。


有人不服:“就画一道就值10000美元?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梅因泰斯听后一笑,在收据上写道: “用笔画一道,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9999美元。”


再简单的事情,当你做到极致,你就是大神,你自然就能受益。


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句话: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前者是高手,无论物质和精神都是人生赢家。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其人生可想而知。


大部分人第一次见识到高手的厉害,应该还是在中学时的一篇文章《卖油翁》中。


一句“无他,但手熟尔”,让多少人惊叹不已,高手总是让人崇拜而憧憬的。


但问题是,尽管我们见识过了大量高手的事迹,但我们通常只看到他们很厉害的结果,却不知道我们自己该如何成为高手。


这段时间我看了一本书 《如何成为专家》 ,觉得书中有些观点很受益,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其中部分。


《如何成为专家》的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调研和采访了超过700名各领域的专家。


结果发现,那些达到本行业顶尖水平, 能称之为高手的人,都具备以下4个特征。


①有一个领域


没有什么都懂的高手。


高手往往清楚自己所知的界限,会对未知保持好奇和敬畏,对于不懂的领域和行业,他们有明确的认识。


随着水平提升,他们领域的范围会越来越广。


也就是说, 没有明确的方向和领域,你永远无法成为高手。


②系统化思考


高手在自己的领域里,积累了星辰大海般的知识,而且他们大脑中的知识质量远高于普通人。


非系统思考的表现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位主义,局限思考。


这其实也是大部分人的思考方式, 而高手们的知识,往往都是成体系化存在的,这样能让他们在各种场景下取用自如。


合理的结构,也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帮助。


也就是说, 只有把学的东西转化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能深刻且全面的掌握知识。


③高水平的思维模式


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被誉为“站在巴菲特身后的巨人”。


比尔·盖茨也说:“如果没有芒格的辅佐,巴菲特恐怕很难做得这么好。”


甚至巴菲特自己也说:“查理·芒格让我从猩猩迅速进化到了人类,如果没有芒格,我会比现在穷很多……”


那么,芒格到底有什么厉害的呢?答案就在于思维模式。


芒格曾说, 我们需要学习各个学科最重要的概念,建立一个多元思维模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旦建立了这种思考框架,你不仅将会慢慢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同龄人中效率最高的人之一,还将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预测 到别人预测不到的未来。


也就是说, 一个高手必然要具备高水平的思维模式。


④保持好奇心,承认不足


除了熟悉的领域,在相关领域, 高手往往也有很深的造诣与认知,这源于他们一直保有的好奇心。


好奇心和年纪无关,多少年轻人对新事物不感兴趣,工作之余除了追剧、刷抖音,就是葛优瘫。


丢失好奇心的人,就如同那只在温水中被煮的青蛙,舒适而危险。


可以说,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一生最好的投资。


此外, 真正的高手往往是虚心求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手心中的领域会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在普通人的眼里,他们已经成为了多个领域的高手。


知乎上有一句话: 以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达不到拼天赋的程度。


的确如此,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顶尖高手都不容易,但也没想象的难。


曾经有美国经济学家对日本的企业,进行长期观察,发现那些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 把擅长的事做到了极致。


结果就是,日本出现了无数世界级的知名公司。而他们的杀手锏并没什么了不起,都是每家公司都有机会做到的。


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如何成为专家》书中也指出,想成为一个行业的顶尖人才,最核心的就2条:


①是否有方向和目标;

②是否能够持续地努力。


说来简单,但其中任何一条都淘汰了许多人。


电影《无双》里周润发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100万人里才有一个主角,而这个主角必定是把事情做到了极致的人。


幸运的是, 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机会。


时间,永远有它滴水穿石 的力量,当你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相信你想要的都会慢慢获得。


与君共勉。


-- END --


◆文章来源: 言偃,精读主创,个人微信公众号:言偃(ID: wyl_yanyan )。本文首发于精读微信公号(ID:jingdu999)。

◆商务合作:合作微信:kylehello001


#Kyle唠叨话#

001 把努力“习惯化”,认真对待每件事每个细节,慢慢会收获你想要的。

002 人都是自己成全自己的,想要得到,就先学会付出。


热门文章: (点击蓝字直接阅读)

“我985毕业,月薪2500”:低配,正在让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平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