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新闻广播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新闻频率官方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本地宝  ·  上海春节12个非遗舞狮表演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新闻广播

院线大片、博物馆特展...收好这份春节“硬核”打卡指南,做朋友圈最潮、最忙的人!

上海新闻广播  · 公众号  · 上海  · 2019-02-06 08:20

正文

 6

 02,2019

今天本市晴到多云,今天早晨郊区大部地区有雾,明天阴有时有阵雨。今天最高温度16度,明天最低温度7度。



据说,大多数上海人的春节假期都是这样的

↓↓↓


假期过半

除了在家补上卫视的“硬核”春晚

强烈推荐全家一起去逛博物馆、刷春节大片

...

成为全朋友圈最潮、最忙的“文化崽”!


打卡 1
全市各大影院


从第一波反响来看,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影片《流浪地球》基本坐稳档期口碑王。截至今早,7万多名观众打出平均分8.3的高分。“中国科幻终于飞向浩瀚星空”“宇宙再大,总要回家”等短评开始在朋友圈刷起。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之作、契合“回家”主旋律的设定,都指向一个事实――无论是否科幻迷,《流浪地球》都是春节必选项。



从票房上看,糅合了喜剧和软科幻的《疯狂的外星人》凭“笑果”和想多一层的黑色幽默已经拿下4.05亿元。片中的重要角色外星人与民间耍猴的反差萌结合效果,将看电影这一“喜兴消费”的意义诠释得淋漓尽致。《飞驰人生》是与观众间一次笑泪齐飞的共鸣,收获3.15亿元。《新喜剧之王》始于情怀又不止于情怀,也有不少影迷买账,拿到2.67亿元。



其他几部电影,合家欢动画影片《熊出没·原始时代》凭稳定发挥揽下1.15亿元。《神探蒲松龄》《小猪佩奇过大年》和反腐题材《廉政风云》则各有各的不足,首日票房都在6000万元左右。在中国观众观影经验日益丰富、中国电影持续进行品质攻关的场域里,看电影这一文化新年俗已不是“给啥看啥”的盲目消费,品质才是锚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打卡 2
上博&上图


为迎接己亥年到来,上博首次以生肖为主题举办“猪丰卣满迎新春”新年特别展,在一楼大厅展出了一件商代晚期青铜猪形卣。据透露,以猪为造型的卣非常少见,该文物由两个相背的猪首合为丰满的器身,双耳向上竖起,鼻子向下略卷起,嘴部狭长两边角上咧,颇有圆滚滚的态势。


猪卣      年代: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而正在热展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除了更换新一批重量级展品外,还开发制作了50余种、160余款文创产品,让展柜中遥不可及的文物以一种更加亲民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作为一座以中国古代艺术为主的博物馆,上博还面向青少年观众群体,首次进军“二次元”,联手国内动漫《秦时明月》在春节期间推出“当国宝遇上国漫”线上公益活动,以“文物虚拟代言人”形式向年轻人介绍文物知识,传递来自博物馆的新年祝福。



春节期间,上海图书馆除了照常开放,还为读者准备了精彩的展览内容。第一展厅里,“墨彩斑斓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汇集国内传世《石鼓文》珍本,其中多件是2018年最新发现的善本。石鼓有“中华第一古物”之誉,展品中,最为珍贵的明代中期“黄帛本”石鼓文有3件,而“黄帛本”海内外传世仅5件。大厅中,“胜日寻芳处上图别有春――上海图书馆新春馆员荐书展”也成为春节保留项目。


打卡 3
科普系列展


上海科技馆在2019年春节前更新维修了部分展品展项,从展示内容、技术上做全面升级,其中“垃圾分类”和“机器人表演”就以全新的面貌提升了展项的科技感和游客的互动性。


在“垃圾分类”小游戏中,玩家要根据自己选择的垃圾桶属性,接住屏幕上不断掉下的各色垃圾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