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经济学家圈
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中国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决定,将2017年中国经济学奖授予:邹至庄、陈晓红,奖励他们在计量经济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中国经济学奖”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设立并组织评选。奖金额为200万元人民币和金质奖章一枚,奖金由获奖者共享。
邹至庄教授在经济学多个领域卓有建树。在计量经济学领域重要的突破性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邹氏检验”,对经济中结构性的变化进行统计检验,判断回归模型中所有参数在两个样本中的估计值是否一致。在动态经济学的突出贡献是在不确定条件下通过拉格朗日乘数法来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和动态优化的谱分析方法和最优控制方法。邹至庄也是最早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海外学者之一,早在1985年就出版了其专著《中国经济》。
陈晓红教授在计量经济学领域重要的突破性贡献是她提出了一套对于具有内生性的半非参数条件矩模型的估计和推断方法。这套主要基于筛分(Sieve)广义矩的方法显著减轻了研究者对于函数形式假设的依赖,提升了使用结构性模型来研究经济问题的灵活度,增强了研究结果对于潜在差异、部分识别等非常规情况的稳健性。由于其理论优势和计算便利性,陈晓红的研究成果在宏观、金融、产业组织、劳动和贸易等诸多经济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邹至庄教授生于广东,本科开始于广州岭南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现退休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为该校名誉教授。
陈晓红教授生于湖北,武汉大学学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博士,现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邹至庄教授是最早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海外学者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就把关注的目光聚焦于中国的经济改革问题,多次回国向中国政府提出改革建议。他曾就中国经济学教育向中国国家教委提出有关建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邹至庄频频回国,平均每年都回来两三次,辗转各地考察情况,与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家,平民百姓交谈讨论,在金融、贸易、农村、西部开放、人力资本等问题上都有了深入的研究。邹至庄对两岸三地经济都十分关心,他曾是台湾中研院院士,为台湾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的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由于对台湾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邹至庄在海外被誉为“台湾经济起飞设计师”之一。
他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著作《中国经济》(1985)已被译成中文,并且在中国广为传播。2002年邹至庄教授又出版了中国经济研究的新著《中国经济转型》。当2004年《认识中国》出版以后,弗里德曼对该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邹至庄出生于中国内地,在西方追求学术研究达半个世纪之久,他在书中把自己的经验一一透露,谈来绘声绘色,又对中国的历史、现况进行考察,对未来有所预测,本书极具权威可信,却不失浅白。”
什么是中国模式?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对经济学研究有什么独特的价值?这是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关心的问题。邹至庄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归纳了六个经济学命题:
其一,私人所有制并不一定产生管理效率;
其二,市场刺激手段对于经济迅速发展并不充分,市场体制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其三,政府的形式与经济发展速度无关,如果存在前面所说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只要有充分的政治稳定,经济均可能迅速发展;其四,不同的经济体制均可以为市场经济服务,对各种法律制度和所有制安排的研究,为习惯于观察西方法律制度下私人企业运作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挑战;其五,政治上的可行性是经济转型中的一种重要因素;其六,中央计划下的官僚主义经济体制难以消除。
中国现代经济学的播种人,邹至庄对中国经济及经济学最大的贡献,不仅是他自己的研究著述,更在于在改革开放以后把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首先带入中国,并为中国经济学界培养了很多人才。 20世纪80年代,邹至庄教授任“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美方委员会主席,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项目,促成了一批中国经济学家接受西方经济学培训并推动了中国的经济改革,被誉为“中国现代经济学的播种人”。
为了帮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邹至庄热心联系,牵线搭桥。1985年、1986年、1987年三年,由他主持、联系,福特基金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办了三届“福特班”(邹至庄在美国汽车业界影响力极大,著名的“邹测评”即是对汽车产业的预测,该论文在美国实证经济学方面是引用率最高的),每年有若干来自欧美的著名经济学家和在西方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经济学精英人物前来执教,“福特班”实际上成了中国现代经济学教育的摇篮,为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发展、为推动中外经济学学者之间的交流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福特基金会还每年资助60名学生去美国留学,选拔考试由邹至庄亲自出卷,国家教委出面组织,命名为“邹至庄经济学留学计划”,在全国重点高校中选拔佼佼者。如今已成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周林,当年是第一届的第一名,他说,那是美国学校了解中国学生的开端,为后来大批中国学生留美搭了桥。
经邹教授之手招去的留学生,由于个人志趣原因,实际没有一个人选邹教授做导师的,但邹教授完全不介意,热心如初。邹教授表面严厉,其实非常关心体贴人的。他的太太Paula女士也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负责国际学生管理,她的性格则与邹教授互补,非常随和,对留学生体贴入微。邹教授夫妇逢年过节总是把留学生请到家里,谈学习、谈中国发展,任何时候跟邹教授谈中国经济,他都非常欢迎。在生活上,Paula女士创造了一种方法,把外国学生与当地家庭联系起来,增进互相了解。他们做这些事都是没有报酬的。
北卡罗来那大学蔡宗武为了感谢邹至庄教授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作的特殊贡献和对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的关心和支持,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特别设立“邹至庄最佳经济学论文奖”。此外,香港城市大学经济及金融系还以他的名义专设“邹至庄研究生奖学金”,全额资助(包括全免学费与提供生活费)内地优秀杰出大学毕业生攻读应用经济学硕士课程。
邹至庄爱才识才的风范,有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的事例为证。杨小凯经历坎坷,在文革中因直言坐过10年牢,没有上过大学却写出了高水准的教材《经济控制理论》和《数理经济学基础》。1983年,邹至庄在武汉讲学,见到了杨小凯,惊喜于他的才华,很快为他联系到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杨小凯于2004年不幸因癌症逝世,他的遗孀吴小娟在回忆文章中写到,当时由于杨小凯的政治背景,出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邹至庄教授亲自给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写信,希望能够给予帮助,此信后转到武汉大学刘道玉校长办公室。在刘校长的协助下,杨小凯带着仅有的30美元,一个人去了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幸师从国际贸易方面的顶尖高手迪克西特、格罗斯曼。在普林斯顿博士考试很难,邹至庄常常打电话告诉杨小凯考试成绩,给他鼓励。
经邹至庄如此“间接”培养的英才,有谢丹阳、陈松年、许小年等等。李稻葵1985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不巧错过了“邹至庄经济学留学计划”的申请日期,就和另外几个获得留学资格的同学一起作为访问学者,去了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那时候访问学者年龄普遍偏大,被称为“老访”,20岁出头的李稻葵就成了哈佛校园里最年轻的“老访”。
此外,邹至庄乡梓情深,他是促成中山大学恢复岭南学院的两个关键人物之一,担任着岭南学院的董事。他告诉学生,研究经济,需要用复杂的方法就复杂,不需要就越简单越好。
陈晓红,耶鲁大学经济系 Malcolm K. Brachman 冠名教授。陈教授作为世界计量经济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在从事理论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同时,也与应用经济学各领域的学者们有着多方面的合作。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筛分(sieve)广义矩估计方法以及对多种半参数和非参数模型的估计和推断(具体包括测量误差模型,缺失数据模型,copula 模型, 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资产定价实证分析模型,潜在差异性模型,以及对部分识别模型的稳健推断)。
陈教授在同行评议或编纂的诸多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具有很强影响力的论文,并于2012年合著出版了一本权威性专著。她还先后担任了Econometrica,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Quantitative Economics, the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Econometric Theory, the Econometrics Journal, the Journal of Nonparametric Statistics 等学术期刊的副主编。陈教授曾多次应邀担任计量经济学会所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评议委员会成员,并于会议上作受邀报告。她还受邀为多部权威性学术系列丛书撰写专题综述章节,分别发表在 Handbook of Econometrics 卷6B (2007),th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卷49 (2011),Advances in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 (计量经济学会第十届世界大会论文集,2013),以及 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 卷8 (2016)。
陈教授因为在计量理论方面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原创性工作,于2007年当选为“计量经济学会会士”(在中国内地出生并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人)。与此同时,她也是 the Centre for Microdata Methods and Practice(英国,伦敦)的国际会士,和 the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的会士。她还担任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及上海财经大学的特聘教授, 并于2013年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项目(短期)。她的其他奖项还包括,Econometric Theory 期刊的 Multa Scripsit Award,应用计量经济学的 Richard Stone Prize,以及理论计量经济学的Arnold Zellner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