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热点事件之一,莫过于跌宕起伏、猛料不断的美国大选。最终,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足够的选举人票,成为新一届美国总统。他是一位毫无从政经验的地产商,此前在民调中一直落后于希拉里,最终竟然击败希拉里,笑到了最后,成为美国第58届,第45任总统。
作为一名非资深教育工作者,在观看特朗普胜选演讲时,有两个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特朗普说他的父母是伟大的人,是在各个方面都极其卓越的人,他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再就是特朗普出众的女儿 ——伊万卡·特朗普。这位颜值高、身材又棒的伊万卡,可不是一般的富二代美女,她一直都很拼:6岁就开始买股票赚钱,高中成为模特打工,工作后经常一天只睡上4小时,后来进入特朗普集团当副总,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世上有太多这种人,比你有背景、比你有条件、还比你更努力。
凭借伊万卡的个人魅力,为老特朗
普拉了不少选票。
美国人有理由相信,能把女儿培养得如此优秀的人,也一定能“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本文作者:Collin老师
作者简介:英国海归硕士,资深学术英语讲师,山东爱思国际教育负责人兼爱思国际游学总领队
卓越仿佛是特朗普的家族基因,不甘平庸的父母永远是孩子成为精英的源动力。作为父母的你,如果给孩子呈现的永远是工作的疲惫、生活的艰辛、挣钱的不易,而没有一丝越战越勇、自强不息的精气神,孩子又如何去崇拜你?学习你?换句话说,
你能容忍自己的平庸,凭什么要求孩子一定要出众?
这里有个道理要讲清楚,这个平庸与否并不简单指事业上如何成功,更多的是,如果我们身处平庸的阶层,如何向孩子传达一种积极乐观的不甘平庸的生活态度。
(爱思国际教育2016畅游英国夏令营)
我有一位家长A,凭借自己的努力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全国各地跑业务。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好,生意没有好做的,但是在他的口中或是微信朋友圈,我感受到的永远是百折不挠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在培养孩子方面,即使孩子在某些学科屡次碰壁,他也从未有过一丝放弃,他坚信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路,而他的使命就是帮着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找路。孩子在父亲的不断激励下刻苦学习,一时不见成效也从不放弃,因为他深深明白,父亲让他好好学习,并不只是为了成绩,而是想让他以后有选择人生的权利。孩子的成绩有起有落,但孩子给我的感觉永远是积极乐观,并且会自觉地找原因、解决问题,从不见他意志消沉或有一丝抱怨。
孩子这种表现的背后必定是一位不甘平庸的父亲为孩子创造的巨大安全感,我们也可以预见这样的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会走的更加从容不迫,对于他来讲,成功也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爱思国际教育2016畅游英国夏令营)
我观察到的一个客观事实就是:大部分家长仅仅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培养孩子,比如按时接送孩子、合理安排孩子饮食、假期带孩子进行一趟“性价比极高”的旅游(注意是旅游,不是旅行),因为工作的劳累,家长有时喜欢自己感动自己,觉得为孩子付出了很多,该做的都做了,于是开始期待孩子能以一个优秀的成绩和卓越的个人发展作为回馈。注意,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孩子学习是为自己学的,家长从来不要什么回报。我想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孩子有成就给家长带来的成就感和优越感难道不是家长所享受的吗?成就感和优越感这种高级回报恐怕要比物质回报更有价值一些吧?所以,当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值时,父母更愿意去责怪孩子不够努力。
(爱思国际教育2016畅游英国夏令营)
事实上,通常孩子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只是优秀的孩子太多,咱们孩子被比下去了而已。
显性或隐性的排名无处不在,每个名次背后都是家长对于孩子不同程度的付出,尤其是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成长在这个物质相对富足的年代,都没有经历过所谓的生活困苦,智力水平也几乎相差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的竞争无非就是孩子软实力的比拼,这个软实力是家长在长期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慢慢渗透给孩子的,比如自信,坚持,勇于承担,乐观等。相同的学校、相同的老师、相同的上课时间,却有不同的成绩,说到底,还是个心态的比拼。
软实力强的学生更能高屋建瓴地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键是输得起,这种轻松上阵的状态反而能有更好的考试发挥。软实力弱的学生往往会“胜骄败馁”,说白了就是不自信、输不起,心态容易大起大落,更容易一蹶不振、自甘堕落。
(学员们在英国学习)
习惯性为自己的短视找各种理由,却从来听不进孩子的一个“借口”
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情况,单靠日常学校的学习和积累,远远无法满足孩子个人发展的需要,包括学术水平的提升、价值观的塑造、沟通能力和情商的培养,还有科学思考方法特别是批判性思考习惯的养成
。
许多家长会以价格贵或者孩子年龄小作为理由拒绝课外的教育产品或服务,或者纠结于是否物有所值,这种消费理念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但是教育产品或服务不同于日常消费品,无法简单精确的衡量它的价值大小,换句话说,对孩子有帮助就是值。培养孩子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过了这个时间就是晚了,之后也无法用任何方式去弥补。
在每个成长阶段,家长的短视和纠结都会让孩子落后一点点,多年累积,看到孩子成绩不如别人、习惯不如别人的时候,就开始对孩子说三道四,并且容不得孩子所谓的“借口”。这个时候,希望家长尝试用同理心去感同身受一下,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想落后,毕竟有些差距一旦拉开便再也无法弥补。而且,希望广大家长朋友们要有心理准备,一个班有五十或者六十名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终将走向平庸,人人都可以有一颗不平庸的心,但少数人才会拥有不平庸的人生。
比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更应该从小教会孩子如何接纳与宽容,用一颗从容不迫的心去理解生活并享受生活。
(学员们在英国街头观看表演)
孩子软实力的培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花钱、花时间,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不仅仅是力所能及地去培养学生,更要敢于突破自己的生活理念、消费习惯去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当然,这个选择权永远在于家长自己,但是大家要清楚的一点是,无论你怎么做,总有大量的家长正在不惜一切代价的为孩子的成长添砖加瓦。一个永远在自己舒适区培养孩子的家长,怎么跟那些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的家长拼?你不敢承担任何风险和压力,凭什么期待一个更好的结果?人家孩子有名师指导、会琴棋书画、行走国内国外、深谙中西文化差异,你家孩子每天疲于应付作业、放弃一切兴趣爱好、只参加过若干“几日游”,如此,怎么拼?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安慰自己,心安理得的“无风险”培养孩子,更多时候,你不愿为孩子额外付出,并不是消费能力问题,而是意识问题。
因此,如果你一直在力所能及地培养孩子,就请不要期待孩子给你创造任何奇迹!如果你做不到为孩子不惜一切代价,那就请多多体谅孩子,毕竟太多起点更高的孩子也是那样的努力。
(学员们在约克大教堂)
我始终坚持,如果你想证明一件事,就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极强的逻辑去验证,而不是妄图用感性的东西先“自我感动”而后“强行感动”别人。
许多家长甚至许多教育工作者,特别热衷于探讨往昔的艰苦岁月,以此来说明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够“幸福”了,并顺理成章的认为这么“幸福”学不出好成绩实属不应该!更有甚者,把个人当下的所谓“成就”归结于当年的所经历的“磨难”,并信口开河的得出一个结论:昔日的“苦难”铸就今日的“成功”,感谢“苦难”。
我要说一点,“忆苦思甜”是可取的,这能让我们珍惜眼下的生活,知足常乐。但是这顶多就是个人生观的问题,跟孩子学习成绩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吃好了穿好了成绩就必须得好?抛开天赋这事儿不说,孩子就读的学校、遇到的老师、课外的见识都有高低好赖之分,你如何能凭借物质生活的改善这一点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还有,“苦难”究竟有什么好感谢的?换句话说,如果当年你有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苦难”还是“富足”?
所有人经历过的“苦难”都是对人生低谷迫不得已的顺从,是没得选,不得不经历“苦难”,我们通过个人努力走过人生低谷也是不想再经历“苦难”。
(学员们在英国)
家长可以期望孩子成绩好,但不要用“苦难观”或者“当下的幸福生活”来要求。想用“苦难”激励孩子,一定要把这里的逻辑搞清楚:“苦难”让我们想法设法通过个人努力摆脱“苦难”,进而追求美好生活,是个人努力铸就可能的成功,而不是“苦难”本身能铸就成功,“苦难”只会让人痛苦,熬过“苦难”的人都是逆境中还能坚持追求的人,这种顽强拼搏精神是值得向学生灌输的,“苦难”本身没什么可倡导甚至是炫耀的。
(夏令营学员在英国就餐)
旅行是提高见识的最好途径,离开固有的环境,孩子不得不开启自己所有的感知力量,去不断的适应、观察和学习。不要担心孩子太小记不住什么,也不用在意出去旅行,孩子会少了几天的时间写作业。旅途中的见闻,给孩子带来的心灵上的成长,是不会被抹去的。有句话是: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怎知其绝妙。
经历过,见识过,你会发现孩子在生活中就少了很多大惊小怪,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的多元化。
很多从英国游学回来的孩子,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坐车自觉系安全带、跟别人说话时用礼貌用语、公共场合不再大声喧哗等等,出去见识过的孩子都明白,这些不是做作或者矫情,而是作为一个公民该有的素养。比起家长喋喋不休的说教,行走世界更能教会孩子如何茁壮成长。
(爱思国际教育2016畅游英国夏令营)
因此,造就好的学习成绩,是一个过程性、系统性的工程,还是要回归本源,合理协调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善于利用目标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此方能水到渠成地收获好的学习成绩。
孩子从来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唯一公平的只是时间。
孩子的成绩或是个人成长,都离不开向家长借力,家长的水平和理念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和成绩好坏的舵手。
所以,在独立思考习惯培养这件事上,家长与孩子应该共同成长,作为阅历丰富的家长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并积极鼓励孩子根据客观事实进行独立的、批判性的思考,在任何事情上都不应该盲从和随波逐流。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另一个好处是,
让孩子养成不道德绑架别人的好习惯,尊重别人的权利,平等的相处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到半夜十二点,千万不要用身体上的勤奋来掩盖大脑的懒惰。
(爱思国际教育2016畅游英国夏令营)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家长,培养孩子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家长朋友们发现长期凭“惯性”培养孩子而总不能获取满意的结果时,也许我们该反思自己的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否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的付出是不是还可以更多样、更灵活一些?斤斤计较的家长如何能培养出格局方正的孩子?诚信缺失的父母又如何要求孩子一诺千金?
另外,从来就没有什么“物美价廉”,
如果你习惯于用这种错误的理念去过生活,那就请不要用这种错误的理念去培养孩子,我们应该用各种美好的东西去熏陶影响孩子,帮助他成长,但这些东西一定不会是廉价的。
淄博电视台新闻频道
联合
山东爱思国际教育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7暑期百人英国游学团火热招募
淄博电视台重磅推荐并全程跟拍
淄博10家权威媒体全程跟踪报道
(山东爱思国际教育)
山东爱思国际教育
是鲁中地区权威教育服务提供商,业务涉及教育咨询、出国留学、学术交流、教育项目研发与推广及教育服务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也是
鲁中地区最大国际游学业务运营商
。
(爱思国际教育2016畅游英国夏令营)
(学员们在爱思国际教育上课)
山东爱思国际教育
与
淄博电视台
共同主办的“
美国加州教育部前部长走进淄博·国际教育高峰论坛”暨“2017·淄博国际教育峰会”
是鲁中地区
最高规格、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
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为广大家长及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
(签到处实拍)
(国际教育峰会现场实拍)
(美国加州教育部前部长Dr.David 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