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时尚百科
漫画讲健康,这里没有鸡汤、谣言、广告、偏方,只有科学的健康生活妙招。健康时尚百科,您独有的养生专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大部分肠癌都和它有关,一定要切吗? ·  昨天  
丁香医生  ·  改变一个做饭习惯,能更好控血糖 ·  2 天前  
营养师顾中一  ·  6个新年健康flag,欢迎抄作业!附送专属手机壁纸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时尚百科

敢这样说话的院士真不多,这名院士的话句句戳心!听众鼓掌手都拍红了~

健康时尚百科  · 公众号  · 养生  · 2016-12-06 20:40

正文



本文专家: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 樊代明


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病治也不好!12月2日,在由人民网、健康时报主办的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的诸多话,句句戳心,现场700多名听众掌声不断,他讲完后,现场听众大声叫“好”。


小编将樊院士的观点一一列上,句句戳心!这样敢讲话的院士真的不多了!




1
说医疗的政策保障:

新中国成立快70年了,没有一本“卫生法”,我们不能“无法无天”的干!


健康,包括医疗改革,我们的领导没有少讲,上上下下;我们的文件没有少发,大大小小;我们的试点没有少搞,星星点点。但是为什么总是不满意呢?因为“医改”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国工程院组织了83位院士,近100位各部委的机关干部,1000位专家,深入到290个省市、乡村,还派到国外10个国家进行调研,形成了一个报告,最近上送国家。我们提出的意见可能不完全对,但作为专家来讲,我们提出来五条:


第一条,卫生一定要立法。新中国成立快70年了,没有一本“卫生法”,我们是法制国家,不能“无法无天”的干,也就“无法无天”的被杀。


第二条,因为健康事业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个部委都在管,现在是“政出多门”,我们必须要成国家成立一个“人口大部”,由国家直接来管理,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


第三条,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美国可以拿出GDP的17%来搞健康,我们现在是5%,能不能取一个中间数,比如10%或者11%呢?


第四条,一定要有个三方的监督机构,比如:人大赋予足够的权利,像中纪委监督党中央党政干部一样,这样来监管,他们究竟干的怎么样。


第五条,要有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我们大致提出六大行动计划,有效的推进工作的发展,比如说慢病防控等等。


2
说医学研究:

我们发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这样的医学研究,这样的医学教育不改行吗?


我们用解剖刀把整体变成了器官,用显微镜把器官变成了细胞,又把器官变成了分子,然后在分子之间不能自拔,有医生告诉我“我是个搞分子的”但是你搞了个分子和人没关系。难怪最近50年,诺贝尔奖自助的成果都是分子,没有人。这样下去能行吗?


我们不能永远在微观世界孤芳自赏,们写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10年前统计了一个人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的101篇论文,到现在发现就1篇有用,剩下100篇都没有用。


我们传统的生理学快土崩瓦解,经典的病理学快摇摇欲坠,我们大体解剖,这么重要,已经后继乏人。传统的大内科、大外科,不复存在。医学与人文体无完肤,基础与临床隔河相望,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我们本来恩人般的医患关系,现在成了仇人!这样的医学研究,这样的医学教育不改行吗?


医学实现了科学化,但丢掉了人文关怀;

医学实现了现代化,但丢掉了先进性;

医学实现了国际化,但是丢了民族性;

医学实现了智能化,但同时丢掉了真实性。

你说医学还是医学,你说医生还是医生吗?



3
说生活方式:

人要有规律,12点还加班,那是谋财害命啊!


什么事情都有规律,人是整体,离不开天,一个是自然,一个是社会,人离不开自然。天冷了加几件衣服,天热了脱几件衣服,反其道而行之,吃再好的药都没有用。人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而树正好相反,呼吸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气,你把树都砍光了,吸PM2.5还好吗?


不仅人是这样,植物也是这样:向日葵围绕着太阳转,含羞草白天合,晚上开,不然就含羞了。无论是西安的杨柳,还是北京的杨柳都是3月份发芽,管你有没有红头文件,管你有没有领导讲话,全世界的深海鱼都是那几天跑到长江里繁殖产卵,没有互联网通知啊。


人的24小时,12个时辰都是变化的,中午12点是午时,生命力最强,我们拿来睡觉。晚上12点生命力最差,死人最多。


我当住院医师时,我说12点吃完夜班饭,还要我值班。领导12点睡觉,让我们加班,那是要我们早死啊。


肿瘤为什么有的治得好,有的治得不好?因为肿瘤细胞每天开合几次,正常细胞也是每天开合几次,但是不同步的。你说你打针正好在正常细胞开的时候打,那不是谋财害命吗?


我们女孩子的月经一定是月月红,你说你一月几次红,几月一次红,你说你受得了吗?还有我们的试管婴儿,都是算好了一种,双胞胎啊!


另外,人是社会的一员,人与人之间导致相互猜忌、相互的设防,你说你会过的好吗?难怪《黄帝内经》,用30%写的是医学,剩下都在写其他的。现在写分子的不写细胞,写细胞的不写分子,写细胞和分子的又把人给丢了。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4
说临床治病:

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


在这里我要纠正一个医生和病人的错误,医生说:有病就要治;病人说:病都是治好的。这是错滴!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比如最常见的感冒,感冒是我们治好的吗?所有的感冒不治也好。人类7000种罕见病,到现在是没药可治的,只能终止妊娠。比如肿瘤占了人类1/4的死因,很多治了不如不治。


医学只有几千年,人类已有几百万年,那以前人没有医学是怎么过来的?动物有医生吗?只有宠物才有医生。你看到过一个背着药箱的老虎到处跑吗?


有种能力叫自愈力,但是有医学之后,人体的自愈力大幅下降,一个小小的伤口都要化脓啊,都要用抗生素啊。总有一天人类无药可治。人总是要死的,人是老死的,有的是病入膏肓,但是我们还要治。老百姓一辈子存了那么点钱,都在最后半年被花光了。


所以一个又一个医学模式的出台,但是这些医学都是在局部的发力,要解决医学全局的问题可能不行。因为医学出来,科学还有很多很多比科学重要多的多的在里面,所以将来和一切和人体有关的知识都应该纳入医学,所以未来必然是“整合医学”。


5
说医学分科:

现在的医生分科越来越细,出现很大问题!

 

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现在走向了极端,那么我们有问题了。


我们过去给病人会诊,都是说人家得了什么病,现在全国医院会诊都是说人家得的不是什么病。我们给一个病人会诊,病人躺在这。这科医生说,这病和我们无关,那科医生说这病也和我们无关,二十几个学科都走了。


我跟病人说你起来吧,医生都说你没病,你躺在着干啥呢?现在病人病了到医院找不到合适的医生,其实是医生并了找不到合适的医生。所以综合医院急诊科,重症病人误死10%!所以现在什么是最好的医生?ICU医生是最好的,因为他什么都会,第二好的就是刚毕业的医学生,他刚学完什么都会!


所以我们要还器官给病人,还症状为疾病,从检验回到临床,从药师回到医师,要身心并重,要医护并重,要中西医并重,要防治并重。这样才叫医生,这样才叫医学。


6
说医学生培养:

现在兽医的分数线比医生高120多分?这不是胡闹嘛!

 

我们中国医学从以前的跟跑到现在的并跑,那我们中国的医学未来一百年能不能领跑?医学要是想站在世界的顶峰,一刻都不能少了它的新思维。


为什么现在天气预报老是出错,就是逻辑思维出现了问题。一个老农民从外地回来说,今天晚上必然下雨,结果下雨了,他说他就觉得天气很闷。你说他懂科学数据吗?但他能抓住真理。再比如,蚂蚁搬家,蚂蚁一搬家就下雨,你说蚂蚁懂什么科学数据,但是它们掌握真理。


所以医生都是需要高智商的,在国外都是读完大学才允许读医学院的,按照我们现在就是读完清华北大,才能读兰州医学院。而我们现在高考750分,他考个360就混进来了。你说以后你找他看病能行吗?一个智商比你还低的医生能看好吗?


如果我们培养不出来好的医生,或者说医生只能看病,看不了人,这又是怎么样的?




7
说好医生标准:

能处理例外和意外的医生是好医生,剩下的都是跟着吃饭的!


科学是必然性但医学常有偶然性。科学是强调百分之百和百分之零的结果,而医学是不一样的,从百分之零到百分之百任何的可能性都可能存在。所以我们总是出现例外和意外。所以什么是好医生?就是能处理例外和意外的医生是好医生,剩下的都是跟着吃饭的。


我们用科学共识形成指南,但不能以偏概全。我们现在医生都用指南给你看病,所以你要特别的小心。


指南是什么,指南是老医生总结的,只能覆盖80%,还有20%覆盖不到。还有我们现在中国的指南4%是中国人的材料,96%是从外国人抄的,洋人吃羊肉、喝洋酒能和我们一样吗?现在指南都到8版了,我说7版就可以了,他说7版有错,6版有错,5版有错,1版全是错,那你拿这个看病能行吗?指南只能供我们参考!


医学并不等同于科学,医学不止是科学,还有比科学更重要多的东西。我们只能以科学的理论帮助医学,但不能束缚医学,我们用科学方法研究医学,但不能用之误解医学,我们用数据助诊疾病,但不能用着取代医生。


我们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过去是传染病,现在是非传染病;

过去是营养不良,现在是营养过剩;

过去是年轻性,现在是老年性;

过去是生物性,现在SARS、禽流感越来越多了,是环境性、社会性;

过去我们能治就治,治不了就死了;

过去简单,现在变成了复杂;

过去是早期的,现在变成晚期的;

过去是单器官的,现在是多器官的;

过去是器质性疾病,现在是跳楼的越来越多;

过去是我们治好了病就算了,现在我们还要保健康。

 

所以医学的形式在短暂的时期内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都发生在我们身上,你说我们抓住那么点科学够吗?如果还这么做,我们将出现很多大碰撞。


(本文根据樊代明院士在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演讲速记整理)



觉得不错,底部随手点赞哟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jksb2013)综合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10-6536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