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圣彩院士受聘加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将担任首席科学家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其团队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曾发表多篇高质量研究论文。厦门中山医院为聘请林圣彩院士等专家,旨在提升医院科研实力,推动医工交叉和临床转化。此举也是厦门医疗发展的一部分,当地正积极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提升医疗水平。
林圣彩院士成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医院科研工作的战略指导,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林圣彩院士团队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揭示了细胞“避免”癌变的内在机理,解开了二甲双胍的具体作用机制等,为筛选替代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
厦门中山医院为提升科研实力,聘请了包括林圣彩院士在内的多位专家,通过“首席科学家”和“双聘教授”机制,帮助科研人员突破身份束缚,拥有更大自主权和灵活度,集中精力突破技术难题。
厦门医疗正在崛起,通过引进顶尖医院和本地医院积极谋求发展,但仍面临科研实力有限、专科声誉不强等问题。为了推动发展,当地正不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聘请林圣彩院士,或是厦门中山医院发力科研的关键一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圣彩教授已受聘加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厦门中山医院)。1月16日,院方官宣了这一消息。
林圣彩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细胞代谢生物学家,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 (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不久前,《自然》在1天内连发他和课题组的两篇文章,揭示抗衰老的新思路。
和林圣彩院士一同与医院签订聘任协议的,还有10位来自厦门大学的专家,包括国家杰青、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乔等,他们将担任医院的“双聘教授”。
近年来,随着华西厦门医院等知名医院开诊和一批专家加盟,厦门正在填补医疗短板。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右二)受聘加入厦门中山医院。图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林圣彩1963年10月出生于福建三明,曾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21年11月,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如今,林圣彩已是一名得到国际学界广泛认可的科学家,但他却说自己的求学之路实属“侥幸”。
林圣彩曾回忆,不到14岁的他,初中没毕业就跟着村里的大人,参加修路民工队,劳动挣工分、领补贴,差点就错失了中考。
高中时的林圣彩,数学成绩一般,所以他原本的计划只是考个普通大学,“我当时也没想考高分,猜了几题进去快快地答出来,没想到竟考得差不多算全班最好的。”林圣彩说,高考数学居然“侥幸”考了70分,自己得以进入厦大。
此后,他以全年段考研第一名的身份获得公派留学机会,先后考取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博士、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圣地亚哥分所博士后。他还陆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生化系任职。
2001年,林圣彩院士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身份,回到母校厦大兼职。几年后,他全职加入厦大,但又因其个性张扬、说话时而“刻薄”等特点,被外界认为和不事张扬的厦大形成反差。
《厦门日报》曾形容称,“对于以平和著称的厦门大学来说,林圣彩的到来,犹如一头公牛闯进瓷器店,经常会听到因为他而引发的噼里啪啦脆响声。”
比如,谈及为何全职回厦大时,他嘲讽自己是“机会主义者”,称学校的科研经费、科研条件不可同日而语,发达了才想回来。再比如接受采访时,他夸厦大的人都比较实在,却也直截了当地指出,“这里的人不够强悍,缺乏激情,说话的分贝不够高。”
每隔一段时间,林圣彩院士还会去清华大学。一方面,他要去寻找分贝和他一样高的同行们“吵架”。另一方面,他的妻子李蓬彼时任清华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孩子和家都在那里。2015年12月,妻子李蓬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始终都很感谢我自己,因为我的‘个性’,敢于做出一些决策。”林圣彩院士说,正是回到“安静”的厦大,才能让他真的安静下来,专心搞科研。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图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早在2011年,林圣彩院士就推断:“我的科研处在要腾飞的时候……因为我积淀了很久,我对个人的研究前途有很高的期盼。”
彼时,他和课题组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是揭示了细胞“避免”癌变的内在机理。2009年,《自然-细胞生物学》发表相关文章,将其研究评为“当周最值一读的文章”,亚洲分子生物学组织也将之列为“亚洲当月最亮点”之一。
2014年,林圣彩院士团队对二甲双胍产生兴趣,并大胆猜想:二甲双胍是否“借道”葡萄糖感知通路而发挥作用。结合团队早前成果,经过多年探索,林圣彩院士等人果然找到二甲双胍的分子靶点——PEN2,证实溶酶体途径才是二甲双胍激活AMPK的正确通路。
相关发现于2022年2月发表在《自然》杂志。这解开了困扰医学界65年的谜题,大家终于知晓二甲双胍的具体作用机制了。这为筛选替代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有望在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中带来更佳疗效。
此后,团队不断产出高质量研究。2024年12月,《自然》同一天发表林圣彩院士团队两篇文章,提出不节食也能限制热量摄入,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新思路。
从葡萄糖感知通路,到二甲双胍靶点,从脂肪吸收、利用新途径,到间歇性饥饿与长寿原理,林圣彩院士是国内少有的,凭借单个课题组在国际上开辟新领域并得到学术同行广泛认可的中国科学家。
2025年1月12日,林圣彩院士获“亚洲及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FAOBMB)卓越研究奖”,是今年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厦门中山医院介绍,林圣彩院士将担任该院首席科学家,负责把大局,为医院科研工作精准“把脉”并给予战略指导。双聘教授则负责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等。
在前述聘任仪式上,林圣彩院士致辞称,自己今后会指导做好科研骨干、人才梯队的培养工作,积极探索科研成果的转化路径和模式,推动科研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尹震宇介绍,“首席科学家”和“双聘教授”机制帮助科研人员突破身份束缚,在科研活动中拥有更大自主权和灵活度,更能集中精力突破技术难题,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厦门中山医院始建于1928年,2005年成为厦门大学首家附属医院,现为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编制床位2500张、教职员工3300余人。
医院官网显示,其连续4年(2019-2022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中获“A+”评价,显示出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服务能力等高水平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么一家拥有90多年建院历史的医院,在全国范围内的“声量”却一直有限。
“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被视为代表中国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最高水平排行榜。在2023年度榜单上,厦门中山医院仅皮肤病学、肾脏病学进入学科STEM百强榜单,分列全国第61、88位。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及专科声誉排行榜被誉为“中国人的看病指南”。厦门中山医院无一专科进入2023年度“专科声誉排行榜”。
实际上,科研实力有限、专科声誉不强等不止是困扰厦门中山医院的难题,或也是厦门医疗的普遍问题。
《健康报》曾直言不讳,称厦门市经济增速位居福建省前列,优质医疗资源却相对缺乏。以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为例,厦门市仅为3.77张,低于全国6.46张、福建省5.22张的平均数。
为了推动厦门医疗发展,当地不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2020年以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共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继落地厦门。
随着顶尖医院的到来,厦门本地医院也在积极谋求发展。此次,能从厦门大学引入“首席科学家”“双聘教授”,厦门中山医院的科研实力或将显著提升。
“这些专家教授从事顶尖前沿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涉及生命科学、材料学、化学等多个领域,有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他们的科研设备更先进、研究更深入、技术更强大。而我们的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方面具备优势。”尹震宇说。
他希望,双方能够取长补短,深度融合,快速提升医院科研整体实力,同时聚焦医工交叉和临床转化,争取在疾病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惠及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喜讯!厦大中山签约首席科学家和首批10位“双聘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订阅号
2.厦门大学90周年校庆特别报道10:林圣彩个性科学家. 厦门日报
3.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圣彩:葡萄糖密码探索者. 东南网
4.厦门:从“医疗洼地”到“医学高地”. 健康报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