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山东省消协
承担消费维权相关工作,组织开展保护消费者权益公益活动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山东省消协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关于情绪类消费的几点常识和提示

山东省消协  · 公众号  ·  · 2025-01-09 17:15

正文

“禁止蕉绿” 成为打工人新的上班搭子,到虚拟商品 “爱因斯坦的脑子” 全网爆火,再到各类 叫醒、陪聊、哄睡等服务 受到热捧,年轻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布洛芬”。


你是否也享受过

“情绪消费”带来的快乐?



应广大消费者要求,山东省消费者协会特作以下解读和提示:

情绪消费 主要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受到情感驱动,追求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慰藉,它具有消费虚拟化、心理补偿性等特征。我们认为,情绪消费可以帮助部分消费者疏解内心烦闷、获得心理慰藉,但也只是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消费者或许能得到短暂的快乐、满足,关键还是要面对现实,积极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作为一种新业态,情绪类消费中也潜藏着风险。 一是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消费者多通过网络平台购买情绪消费服务,有时难以核实服务提供者身份、背景等真实信息,且可能需要向商家提供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增加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二是服务质量难保证。 大多数情绪消费网店的销售页面只有简单的价格介绍和下单流程,对从业者的资质、从业时长、服务内容等关键信息均未体现,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时不仅不能提供有效服务,可能还会对消费者心理造成伤害。 三是法律和道德风险。 部分商家被利益冲昏头脑,打法律和道德的“擦边球”,利用情绪类消费的模糊边界,提供低俗、不良甚至违法违规的服务。四是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过度营销,推出各种新奇的“无厘头商品”,或者根据服务提供人员颜值、情商设置不同等级的情绪消费服务,夸大商品价值,诱导消费者进行不必要的消费。



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情绪消费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呼吁如下:

请广大消费者 理性消费,提高警惕,审慎选择服务,尽量选择可信、安全的网络购物平台,谨慎对待诱导性营销手段,避免提供过多敏感信息,以防隐私泄露。如果遇到情绪困扰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请相关经营者 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严格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请网络平台 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对经营者资质、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审核,完善平台用户投诉和举报机制。


建议相关部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