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去年10月发布的芯片,由台积电4nm工艺制程打造,搭载了全新定制的Oryon CPU,在4+4+4的三丛集中,12颗核心的主频均可达到3.4GHz,其配备的NPU具有45TOPS的算力,集成的Adreno GPU也能提供4.6TOPS算力。
相比之下,目前在AI PC上普遍搭载的英特尔酷睿Ultra总算力约为34TOPS。
除了在算力上的领先外,基于ARM架构开发的X Elite在能耗表现上,较一众X86架构芯片也是具先天优势。
实际上,微软早在2012年就做出过从X86向ARM转变的过渡,并于当年推出了基于ARM架构芯片的Surface,但当时的ARM架构采用的指令集为32位,程序兼容性几乎不存在。
而去年ARM更新的V9.2架构中,包括Cortex-X4、A720和A520三款处理器芯片设计全部转向64位指令集。与此同时,包括Photoshop、Zoom、Chrome等大型应用程序也纷纷推出了支持ARM 64位的原生版本。
应该说,今时今日ARM架构芯片从手机端向PC端的跃迁,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当然,考虑到X86架构芯片极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微软联手高通的目的可能不是取代英特尔,而是向苹果发起的一次挑战。
就目前来看,至少与M3芯片相比(M4芯片还未搭载在Macbook上),骁龙X Elite+Windows的组合要明显强于M3+MacOS。
首先在性能上,无论是Geekbench还是Cinebench,搭载骁龙X Elite的Surface Pro几乎在每一项基准测试上都击败了M3版本的Macbook。
而苹果最引以为傲的能耗表现,改用ARM架构后的Surface也要大幅领先于Macbook。
微软方面表示,目前搭载骁龙X Elite的15英寸Surface Pro在续航时间上达到了22个小时,实际测试中,相比于M3版本的Macbook,前者在计算速度提升58%的情况下,续航时间延长了20%。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微软已经通过本场发布会实实在在地展示了AI PC的应用场景和开发潜力,而苹果在AI上的动作仍然仅以辅助功能的形式展现,这恐怕并不足以说服用户为此买单。
无论是微软与高通的联姻,还是各主机厂的积极响应,都能看出在Windows阵营中,更加紧密的生态联盟正趋于成形。
一个月后的WWDC,可能就是苹果最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