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英文简称CCID,赛迪)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是我国工业经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领域的著名智库,也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和媒体传播集团。欢迎通过本平台与我们合作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海峡导报  ·  演员鹿晗关晓彤,热搜第一! ·  5 小时前  
海峡导报  ·  演员鹿晗关晓彤,热搜第一! ·  5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知名男演员突然自曝:没结婚,单身多年了! ·  19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知名男演员突然自曝:没结婚,单身多年了! ·  19 小时前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21 ·  20 小时前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21 ·  20 小时前  
新黄河  ·  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  2 天前  
新黄河  ·  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重磅!赛迪发布《中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4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8-02 09:54

正文


2024年7月9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迪四川”)正式发布 《中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4年)》, 本次评价研究遵循客观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原则,从数据要素市场保障、数据要素产业基础、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要素治理多个视角,对中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科学评估,最终形成2024中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50强评价结果,已获得中国经济新闻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环球网、中国新闻网等央媒和澎湃新闻、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等重要媒体平台转发。


为更好把握数据要素在我国数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掌握西部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研判数据要素产业发展趋势,赛迪四川在《中国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评估报告(2023年)》的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从数据要素市场保障、数据要素产业基础、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要素治理等多个视角,对我国西部地区131座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情况进行全面、科学评估,为社会各界了解我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发展现状提供参考。



一、中国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一)评估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水平和特点;其中,指标数据中近90%为客观采集的定量数据,约10%为专家根据评估标准进行打分。

2

代表性原则

代表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取的城市基本上是中国西部各省份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的主要城市代表;二是选取的指标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整体水平,从而对各城市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3

可操作性原则

选取的各类指标不仅应该含义清晰,能较为明确地反映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还能比较容易获取到完整、准确的数据资料。


(二)评估对象选择


本报告评估对象为西部地区城市,包括重庆市、四川省(21个)、陕西省(10个)、云南省(16个)、贵州省(9个)、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甘肃省(14个)、青海省(8个)、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西藏自治区(7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内蒙古自治区(12个),共计131个地级以上城市。


(三)指标体系构建


本次指标构建依旧根据当前西部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通过观测近五年数据要素发展的相关数据,发现数据要素市场保障、数据要素产业基础、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以及数据要素治理将成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为兼顾统计数据可得性,在2023年中国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对指标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完善,例如增加了是否成立国资数据集团、开展数据资产入表的企业数量、数据采集/质量标准数量、是否成立数据局(2024年后)等指标。具体而言,中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三层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数据要素市场保障、数据要素产业基础、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要素治理5项;二级指标包括政策环境、财政支持、产业载体、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供给、企业数据供给、流通制度、平台建设与运营、场景探索、流通生态、政府数据治理和企业数据治理12项;三级指标包括市级数据要素专项政策文件数量、数据产业园区数量、是否有财政专项资金支撑数据发展、是否成立国资数据集团、数据交易平台运营情况等32项。


表1  中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4.07


(四)评估方法说明


指标权重方面采取专家打分法,组织行业专家对指标体系三级指标权重进行打分,指标体系权重总分为100。关于指标得分,采用综合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进行分值处理。为方便实现城市分值的比较,同时避免指标数据变化过大而导致分析结果的突变,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再运用综合评价法进一步分析相关指标。


(五)数据资料来源


秉承数据采集客观、公平及可操作原则,本报告进行评估的数据资料尽可能来自公开渠道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手资料,主要包括各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数据要素的政策文件,赛迪四川统计的数据、调研的企业数据,数据要素型企业官网资料;第二部分是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及各地方关于数据要素发展相关材料,各类官方、半官方、市场数据要素研究机构等发布的研究报告,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赛迪自建数据库、前瞻产业园库、Wind企业数据库等市场数据库,其他网络公开资料。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迅速,相关数据时刻在动态变化,各地方之间、各年份之间数据差异也较大,对于动态变化较大的数据,考虑时效性,我们尽量采用2023、2024年的数据;对于变化不大的数据,考虑各城市数据披露有先后,为保持排名准确,我们采用近五年的数据。



二、评价结果:中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50强


根据本报告评估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131座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得到50强榜单,结果见表2。贵阳凭借完善的市场保障体系、坚实的数据产业基础、活跃的数据流通市场和健全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支持,在西部城市中高居榜首。成都以高质量的数据要素供给和有效的数据治理,位列第2名。重庆积极布局数据要素赛道,推动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在西部城市中名列第3位。


表2  中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50强(2024年)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4.07



三、中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发展水平特征分析


根据中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评估结果,展示总得分前20名的城市,详见表3和图1。如表3所示,贵阳以84.51分高居榜首,成都以81.13分位列第2名,重庆以80.00分名列第3位。第4名至第10名的城市分别是西安、南宁、德阳、昆明、兰州、呼和浩特和柳州,得分分别为58.61分、52.42分、49.00分、46.60分、46.25分、45.94分和41.34分。


表3  中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排名(前20名)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4.07


图1  中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排名(前20名)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4.07


(一)西部城市发展水平分布相对不均衡,呈现阶梯化特征


根据2024年中国西部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评估结果(见图1),被评估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梯化”特征。具体而言,划分为三个梯队。三个梯队的城市在各单项指标上的得分如图2、图3和图4所示。

第一梯队由贵阳、成都和重庆3座城市构成。该梯队的城市总指数得分在80分以上。第一梯队城市在市场保障、产业基础、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和数据要素治理上全面发展,得分优势明显。其中,贵州是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省会贵阳也被誉为“大数据之都”和“中国数谷”,近年来不断以大数据为引领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已在网络、算力、数据流通交易平台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一级指标中均取得较高分数,总得分84.51分,是我国西部城市中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成都近年来创新构建“公共数据运营、科学数据共享、社会数据融合”的城市全数据要素流通体系,同时借助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数据共享交换,在数据要素供给等指标中表现突出,总得分81.13分,在西部城市中总分排名第二。重庆作为我国的直辖市、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在数据基础制度配套、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布局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总得分80.00分,在西部城市中排名仅次于贵阳、成都。


图2  第一梯队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指数雷达图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4.07


第二梯队由西安、南宁、德阳、昆明、兰州、呼和浩特、柳州共7座城市组成。该梯队中城市之间指标总得分差距明显,处于40~60分之间。第二梯队中西安、南宁和德阳积极构建数据要素流通服务生态,均搭建了数据交易平台,吸引大量数据商入驻,同时创新探索基于数据元件等数据产品赋能应用场景的数据要素交易模式,在数据要素流通指标得分上具有明显优势。西安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大力布局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数据基础设施,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企业积极开展DCMM贯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不断提高,因此,在数据要素产业基础和数据要素治理方面遥遥领先于第二梯队的其他城市,在第二梯队中排名第一。南宁依托首府城市及区位优势,以北部湾大数据中心为抓手,紧紧抓住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和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机遇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在数据要素流通方面表现突出。此外,南宁加快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建成南宁市数据中台,推动公共数据开放运营,积极启动全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工作,在数据要素供给部分也领先于第二梯队的其他城市,在第二梯队中排名第二。


图3  第二梯队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指数雷达图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4.07


第三梯队由达州、大理州、银川、乌鲁木齐、绵阳、西宁、包头、雅安、宜宾、拉萨共10座城市组成。该梯队城市总得分处于30~40分之间,城市之间差距不大。第三梯队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搭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初见成效,在数据要素供给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其中,达州和大理州在第三梯队中得分最高。达州近年来狠抓数字经济基础性、关键性的数据要素资源,高位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在达州的探索实践,先后出台《达州市加快推进数据大会战实施方案》《达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公共数据管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首席数据官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成立达州市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试点开展公共数据授权使用,同时推进数据适配性和价值效应高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达州城市大脑数据中台、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施数据普查登记、数据大会战等行动,不断畅通数据供需对接机制,夯实数据供给支撑,在第三梯队中排名第一。在第三梯队中排名第二的大理州抢抓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先机,以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试点城市为契机,开展数据治理工程试点,成立了大理州数据治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以《大理州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计划》为引领,构建了“1+4+15”的数据要素治理工程制度体系,还落地了全国首个基于自主安全计算体系的“数据要素加工交易中心”,实现数据要素的安全流通。第三梯队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参与数据要素市场流通交易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各类指标尤其是数据要素流通指标上与第一、二梯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近年来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为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奠定了基础,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图4  第三梯队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指数雷达图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4.07


从西部城市得分排名来看,前20名城市得分分布较为分散,阶梯之间差距较大,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之间在五个一级指标上差距均较大,二、三梯队在数据供给和数据流通方面差距较为明显。如图5所示。随着国家及各省(市、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加快推进,西部城市正逐步加大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支持力度,未来城市之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差距将逐渐缩小。


图5  三个梯队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指数平均分对比图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4.07


(二)成渝经济圈引领产业发展,城市协同发展优势明显


2020年,中共中央做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要决策。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都、德阳、绵阳、眉山、泸州、雅安大数据产业走廊初步形成,数据产业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图6  成渝经济圈数据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整理,2024.07


首先,携手打造数据产业生态联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与有效衔接。 川渝两地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积极打造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圈,牵头组建数据产业联盟协会,促进了地区数据要素产业的协同发展。特别是成都和重庆围绕数据要素产业方面的合作不断纵深推进,先后联合成立西南数据治理联盟、川渝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川南渝西大数据产业联盟等,共同搭建数据要素型企业交流经验平台,联盟成员单位在产品、生态、交易、标准等多维度展开深度合作,包括数据登记、合规等方面的标准共建,数商、生态伙伴等方面的资源实现对接共享,交易场景、服务等方面实现互通互补。同时,重庆成立的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联合成渝地区各院校、数据要素产业企业等打造大数据人才培养生态圈,为川渝两地输送了大量人才。

其次,共建开放互通的数据资源平台促使经济圈内数据循环畅通。 一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下,成渝两地统筹布局大型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功能,为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引导经济圈内城市全面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数字+”与城市各运营管理领域深度融合,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2023年成渝两地数据共享实现突破,包括通过建立川渝数据共享服务专区、联合发布三批次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实现3.75万类政务数据双向共享,两地数据交换量累计达到9100万条(次)。三是搭建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场所推动交易模式创新。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国家级部门及重庆市政府共同批准成立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挂牌了全国首款川渝大数据服务产品、全国首款中新通道数据交易产品、全国首款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数据产品等三款具有西部特色的数据产品,为西部地区数据合规流通提供实践经验。

再次,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助推数据生态高质量发展。 川渝两地强化合作,共同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协同发展两地数据产业。如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和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共同签署的《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以及《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合作协议》《重庆、成都高新区促进政务数据共享互通合作协议》《四川发展大数据公司、数字重庆公司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川渝数据治理科技创新与能力提升合作协议》等九项大数据协同发展合作协议,这些协议旨在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政策协调,共同促进两地在大数据发展方面的进步。这种协同发展的模式,为西部地区的数据生态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城市群、都市圈数据要素市场的整体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参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海峡导报  ·  演员鹿晗关晓彤,热搜第一!
5 小时前
海峡导报  ·  演员鹿晗关晓彤,热搜第一!
5 小时前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21
20 小时前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21
20 小时前
新黄河  ·  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2 天前
新黄河  ·  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2 天前
金融先生MrFinance  ·  金融民工,来,喝下这碗毒鸡汤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