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国际家居
”,全球最前沿家居微刊
回复数字“
1
”,
查看往期
30000套家居设计案例
回顾泰国农民Jon的奋斗历程,
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条学渣的逆袭之路
。
这个学渣很特别,
曾经穷困潦倒饭也吃不起,
如今却凭自己的努力,
吸引到大洋彼岸的中产阶级,
不远万里来他的农场打工。
他的农场在泰国清迈的郊区,
名叫Pun Pun,
尽管它的样子与普通农场别无二致,
却能
吸引无数有志的年轻人
,
前来参观、学习。
Jon出生于泰国北部,
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出生的村庄非常贫穷
,
景色却美得不像话。
所以一谈起自己的幼年,
Jon当然津津乐道。
那里的人们日子过得很清闲,
每年只忙两个月,
用于播种和收割。
其它日子,大家聊天、钓鱼、串门,
虽然平淡倒也充实得很
。
那里的民风淳朴,
大家直来直往,
很少发生不愉快的事。
这种氛围造就了Jon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在简单而悠长的岁月里,
Jon逐渐长大,成为了一个少年屌丝
。
这个时候,他发现,
村里的许多年轻人都坐不住了,
他们想要摆脱贫穷的生活,
前往大城市去追求不一样的人生
。
Jon也受到感染,
他追随大家的脚步选择去曼谷,
当了一名“曼漂”
。
来到曼谷后,Jon进入一家法律学院读书,
虽然之前曾跟随泰国僧侣学习过一段时间,
但很不幸的,
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
他逐渐成为了一名学渣
——
他太穷了,
不得不去学校外面兼职打工。
一边在学校苦读,
一边又艰难地养活自己,
Jon的“曼漂”之路极不顺畅
,
这也让他开始有些愤世嫉俗了。
打工的时候,Jon不得不跟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住,
一顿饭只能吃一碗泰国汤面或炒饭
。
那段时间里,他在旅馆看过大门,
在街上发过传单,在餐厅端过盘子。
日子一天天熬下去,就差去做人妖了
。
就这样,Jon对未来的生活越来越迷茫——
既然如此艰辛,我为什么要到曼谷来
?
他开始思考起来:
在曼谷,那些优秀的同学拿着一份貌似不错的薪水,可即便这样,他们也需要工作3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人生有多少个30年?
而像自己这样,没有受过完整教育的人,又需要多久才能做到?
Jon煎熬了数个夜晚,
他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怀念
小时候的农村生活,
与其在大城市活得像一条狗
,
不如卷铺盖回家,
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曼谷摸爬滚打了7年的Jon,
终于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他选择清迈以北大约50公里的地方,
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而他不知道这个选择,
将
改变他的一生
。
他开垦了一片荒地,
修了一个半英亩的菜园子,
里面种了30多种蔬菜,
每天花15分钟打理菜园,
这样可以吃到一年四季的蔬果
;
他还挖了两口鱼塘,
让一家六口一年之中随时可以捞鱼吃,
吃不完的鱼就分给邻居,
分不完还可以卖掉。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单纯的小时候,
他一年也只忙两个月
,
一个月种水稻,一个月收水稻。
一年能够收获四吨大米,
足够全家一年的口粮了,
吃不完,就把剩余的卖掉。
“为什么要去曼谷,辛苦工作7年,还吃不饱呢?在这里,我每年工作两个月,
每天花15分钟时间,就可以养活六口人,太轻松了
。”
回想起自己的曼漂生活,Jon忍不住嘲笑起自己的愚蠢。
现在的他过得安逸自在,除了自给自足之外,每年还有一笔收入。
接着他还从老一辈那里学了土建技术,给自己盖了房子。从早上5点,到早上7点,每天两个小时,
三个月之后,他有了一座自己的房子
。
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房子问题也是信手拈来!勤劳的Jon似乎从一个大城市里的配角晋升到了农村生活里的主角。
“我从未想过这么容易地盖起一座房子,于是我继续盖房子,每年至少盖一座,现在我有很多房子,我的烦恼就是每晚要在哪个房子里睡觉。”
说实在的,Jon真是一个“随心所欲”的人,盖完这些房子,他还把每座房子的内部进行装修,别具一番风味。
与此同时,Jon的农场开始引起了乡亲们的注意,大家纷纷过来参观,Jon开始思考,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这一切,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
于是,Pun Pun有机农场诞生了。
这里的一切都是原生态的,没有破坏,没有污染。住在这里的人们,松土除草,复育土地,尊崇与自然的合作。
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取经,于是“学渣”Jon当起了老师,
教人们如何开荒、种地。
后来,他的学生不只是附近的村民,
还有来自荷兰、美国的好学青年,
这些人慕名而来,
成为了Jon有机生活理念的受教者
。
这样一来,人多了,吃饭就成了问题,
为此,Jon索性开了两家有机餐厅,
成立了自己的农家乐。
随着农场的发展壮大,
Jon当然不能荒废了菜园子。
他决定抽出更多的精力来研究
各个地方的稀有植物种子,
进行保种及培育,
一场“护种行动”就要展开了。
“种子就是食物,而食物就是生命;
没有种子,就没有生命;
没有种子,就没有自由;
没有种子,就没有幸福;
没有食物,你的生命就要依赖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