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库线下
童话般的美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水库线下

杀死商铺 #720

水库线下  · 公众号  ·  · 2018-12-05 09:15

正文

旧文重发系列


杀死商铺 #720

你是不用交土地增值税。

可是有些人要交。

一) 受害者

上一篇中,我们讲到了高达“总价70%”的土地增值税。

你这是交易环节,买卖一次羊,只剩羊毛带回家了。

这么高的税率,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是可数的。将来可以钉在柱子上的,考古学家千年耻笑的。

但是,还有人会说,“土地增值税不是没按实征收”么。

对的,目前“个人住宅”买卖,的确是一片空白。

但你不征,有人征啊。

目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物业类型,主要是:

  • 商业。商铺+写字楼+厂房

  • 一手开发商

二) 商铺

上海这样一个2500W人口的国际性大都市。

  • 2015 年住宅销售1800万平米,商业销售300万平米。

  • 2015 年住宅二手交易34万套,商业二手交易0.6万套

从这个数字上看,我们可以看见全市“住宅/商业”的比例,大致是6:1

可是一旦进入了二手市场呢。他们的“再交易”比例是60:1

也就是商业的交易比住宅少十倍。

我们知道,目前上海的住宅交易已经属于非常非常“稀少”了。一个500户居民的小区,诚意卖的可能还不足5套。也就是1%。

目前上海的二手交易,平均每套面积仅80平米。也就是2/3以上集中在“老公房”交易。

老公房才是流动性如水随时可以变现的品种。而次新房几乎是没有人抛出没有交易的。

这事实的背后,“交易成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为“普通住房”基本上只有二三十年楼龄的老公房才能满足。而次新房几乎100%没有可能普通。

如果你是“非普通住房”,则10%的交易税收是逃不掉的。800W的房子卖了交80W的税。

你没事交五年的工资当国税,你脑子有病啊。

但即使是这样的败局,相对于“商铺”市场,地狱之下还有地狱。

上海这样一个2500W人口的国际性大都市,“商铺”交易已经扭曲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上海目前每个月的“工商铺”交易仅仅只有500套左右。

考虑到上海有十区十县,20个交易中心,则这样平摊下来;

每个区每天交易一单!

商铺交易之稀薄,之冷淡,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甚至是闹新闻的地步。

一旦某个交易中心有商铺交易,则工作人员都要围上来围观,啧啧称奇,说好久都没有见过呢。

商铺交易为什么稀少。因为商铺交易是严格地按照“土增税”来征收的。


我们知道,过去十年,商铺其实并没有多大涨幅的。

名义上,你这个铺子价值从100W涨到了1000W。但其实这是幻想。

事实的真相,是馒头包子由0.3元一个,涨到了3元一个。

全社会普遍的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真的要论购买力,你这商铺并没有多换几个包子。

可是当你去到税务局,开始进行税务交易核算的时候。

刀笔小吏,苛刻税吏,就会拿出官样文件。实打实要你按照“文件精神”来交税。

这个税率是多少呢。我们之前算过,1000W的商铺,交税700W。

卖掉到手仅有300万!

这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导致就是根本+完全+彻底+绝对,没有交易!

任何一个90年代的商铺,都不可能参与交易。都不可能进入市场。

目前商铺市场的实际现状如何呢。

  • 能交易的,都是2000年以后,KFS“虚高”坑人的铺子。譬如买进价4W,挨了十年,咬咬牙5W卖了。仅拿回成本。

  • 老铺子不交易。仅收“顶费”。

所谓顶费,相当于“租赁权转让”。

譬如说你盘下一个餐饮小店,每个月固定交3000元給大房东,但是一次性拿出20W给上一个租客。

这个20W就是顶费。而租约通常是漫长的还剩十几二十年的。

对于商铺市场来说,他的“产权”几乎永远不交易。

而换来换去,全都是“顶费”交易。出几十万,买下租赁权,换掉上一手租客。

可见,这样的商业模式,是非常之不安全的。

  • 首先,顶费不能贷款

  • 其次,顶费缺乏法律保障。大房东/二房东之间的利益划分,类似于小产权。

  • 第三,无法对房屋改建。

三) 垂死的商铺市场

商铺不能交易,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

我们知道,经济学第一定律“dT>0”.

财富产生于交易。交易越多,财富越多。交易越少,财富越少。

政府征收匪夷所思不可理喻的高额税率。其导致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是输家。

譬如说,你本来在云山路有一个餐饮铺子。

可是老夫妻年岁渐老,子女不想接班。要出国读书。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商铺卖了。把经费拿去当学费。

可是在现有的政策下,你的子女还是只能开大排档。

又譬如,一整条街道上,小店普遍档次不高。但是人流还可以。

这时候比较有利的做法,是把沿街几间铺子都买下来。进行整体改造“凤姐变冰冰”。

可是在现有的政策税率之下。这事没法做。

最后,一些大型的商业扩张计划需要拥有完全产权的商铺。

可是“顶费”不能贷款。

你要是盘个会所,盘幢小洋楼改建私房菜,你就得“全款”买下顶费。

这使得许多商业计划无法执行。

如果我们放眼全上海的整体商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他们呈现一个逐步“腐坏”的情况。

也就是一条商业街,一条美食街;当他们的业主不再擅于经营,烧出的菜馆不再好吃;

这个时候,该商铺并不是被收购。并不是Revitalizing。

相反的,反而是逐步地“腐坏”。无声的腐坏。

许多商业街,商业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腐烂下去。最终烂成渣的。

而事实上,如果他们可以交易。可以充分换手,换更好的主人。

资源是可以更好配置的。

四) 价格与投资

首先说一下对商业市场的看法。

很多人认为“酒店式公寓”万年不涨。高昂的交易成本阻断了他的炒风。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你们要知道,“商业产权”他其实是存在二种市场的。

  • 一种是卖20000元的业主。因为税实在太高,又等钱用。干脆平进平出,尽快卖掉。认赔算了。

  • 一种是卖70000的业主。而且还是到手价。因为税收实在太高。我又不缺钱。怎么肯平卖。

当税率实在太高,交易实在太少 。全市约200,000,000平米工商业存量,你每月500套的成交量: 不代表任何意义,不传递任何信号。

当量太少的时候,你这个价格是没有意义的。价格是“三维”的,这是基本常识。

我们一直所说的“酒店式公寓”涨不动,商业涨不动。

因为他的交易量实在太少,价格高度失真。一二套成交量往往就会以偏概全。

人们往往只看见了一二套20000元/平米的抛盘。而忽视了他背后199,999,999平米的庞大业主心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