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插座APP
职场充电第一站,每晚21点21分准时推送,下载好多课APP学习更多精品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新逻辑  ·  11个劳动纠纷痛点问题解答(干货收藏) ·  昨天  
黑龙江政务  ·  节后复工复产,这些方面需注意! ·  昨天  
黑龙江政务  ·  节后复工复产,这些方面需注意! ·  昨天  
HR成长社  ·  员工礼仪培训.ppt ·  昨天  
HR圈内招聘网  ·  蛇年开工大吉!上4休1 ·  昨天  
中国企业家杂志  ·  从10到1000平米门店,我用了十年|小城创客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插座APP

人生建议:不要长期待在家里

插座APP  · 公众号  · 职场  · 2024-10-12 12:18

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人们需要走出家门,通过户外活动、社交互动等方式来积攒生活能量,避免长时间宅在家中导致内心萎靡不振。文章还提到了户外运动的益处以及如何通过社交活动解决内心的困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生活需要走出去,积攒能量。

长时间宅在家会导致人精神不振,生活需要走出去,接触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来积攒能量。

关键观点2: 户外运动的益处。

户外运动可以提升人的精神状态,增强身体素质,是有效的能量交换方式。

关键观点3: 社交互动解决内心困惑。

社交互动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弱连接,解决内心的困惑,提高生活幸福感。

关键观点4: 制定“出走计划”的重要性。

给自己制定一个“出走计划”,参与户外活动、社交互动,可以让身心得到放松和成长。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插座APP

生活是讲究磁场的,能量是需要交换的。足不出户,人自己就会把自己憋出内伤。这篇文章3000字,预计8分钟读完,相信你会有收获。



作者 | 帆书 · 瑾山月

编辑 | 小眠宝

来源 | 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



最近直播重点多, 预约保你有收获

👇 👇 👇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那些生活美满内心充实的人,都有个特征——不厌其烦地往外跑。

别说休年假去旅游,就是个普通周末,都带着一家人各处玩。

曾经,我也很不理解,觉得在家歇歇不好嘛。

但接触过一些很宅的朋友后,我终于明白:

整天待在家里,人会慢慢地像见不着阳光的盆栽一样萎靡不振。

工作上的勾心斗角,生活中的琐碎日常,还有和人打交道的麻烦…常常把我们耗得身心疲惫。

可生命是需要滋养的,能量是流动的,人不能长期生活在逼仄的环境中。

只有走出去,才能为生命攒够能量。


人必须在路上重生!


认识一位写作圈的朋友。

她有一个硬性规定——绝不在家工作。

在她看来,每天出门,非常有必要。

想当初宅家时,她每天九十点才起床,之后一会吃点零食,一会看看电视,一会收拾东西。

经常是一眨眼一天就过完了,什么要紧的事都没干成。

长时间待在家里,她感觉脑力和体力都不行了。

为了拯救自己,她这才下决心排除万难出门工作。

坚持一段时间后,她终于找回了积极的心态,处理各种事情都很得心应手。

她曾说:不想让自己废掉,就别老待在家里。

好运从不降临在逼仄的环境中,只有走出去,人才能找到更多的出路。

作家梭罗,在《河上一周》一书中就分享过自己的真实经历。

22岁那年,他因为工作、生活各种不如意,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三个月。

这期间,他懒得见人,懒得看书,甚至连吃饭都懒得动弹。

久而久之,他越来越没力气,只能一天天躺在床上熬日头。

哥哥见这样不行,就强行拉着梭罗出门散散心。

他们开始自制木筏,沿着家乡的康科德河漂流……

短短一周后,梭罗发现自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完全打起了精神。

之后,他曾很感慨地说: 人必须在路上重生!

生活中,很多人状态不好,根源就是压抑太久了。

常年不晒太阳不吹吹风,不是把自己关在格子间,就是一天天窝在家里。

外界的能量进不来,而自己本就不足的精气神也会很快被消耗光。

生活是讲究磁场的,能量是需要交换的。

足不出户,人自己就会把自己憋出内伤。


人一定要走出去才行。


这几年,“公园20分钟效应”火了。

很多人发现,不用花太多时间,也不必去很远的地方。

只要在公园待够20分钟,就能满血复活。

作家蒋勋也曾在呼吁: 人一定要走出去才行。

他年轻时,因为太宅导致各种事都进展不顺,工作怎么做也不出成果。

有人就提醒他,你整天闭门造车,怎么会有感触呢?

蒋勋一听,很有道理,就拿出全部积蓄去了旅行。

一路上,他饿过肚子,睡过火车站。

但世界的广阔令他大开眼界,跋山涉水的旅行,令他身心得到了锻炼。

一路上,他只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心里满满的都是好奇与期待,整个人的状态都好了许多。

如果你最近状态不太好,不妨也试试从改变环境开始:

1. 养成户外活动的习惯

你有没有发现。

一早一晚的公园里,全是锻炼身体的老人家。

爬单杠、撞大树、踢毽子、健身操……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不得不承认,规律性地户外锻炼,对提升精神大有裨益。

大自然是最好的能量场,一花一草都包含治愈的力量。

保存图片,分享 朋友圈


如果没时间没条件去壮游,楼下溜达溜达也是不错的选择。

2. 三公里city walk,感受人间烟火

看过一位网友的分享。

有段日子,他因为找不到工作一天天待在家里,心情很是低落。

一个大雪天的傍晚,他决定去附近找点吃的,竟发现外面很是热闹。

有叫卖红薯的商贩,有教育孩子的妈妈,还有吵架拌嘴的小情侣……

看着看着,他不由得会心一笑: 原来,生活这么有意思。

这天回去,他一扫心中阴霾,开始积极地找工作。

如果你很烦闷,不妨去附近走走。

去菜市买点食材自己烹饪,或是去喜爱的街边小店打卡。

感受人间烟火,重新投入生活。

3. 户外运动,让身体野起来

运动的好处,无需赘言。

但比起健身房撸铁和居家跳操,我更建议大家去户外运动。

去郊外爬山,沿小路跑步,去海边漫步,都可以。

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风吹过耳畔的惬意,观察四季一点点的变化。

运动叠加户外,在提升能量上往往有王炸的效果。

4. 走向旷野,去行万里路

网上有个热议:都说消费降级,可远游的人是一点也没见少。

一会是大学生特种兵式的美食串场,一会是喊着“人生是旷野”的雪山登顶。

其实这不矛盾,平时省吃俭用,再把攒下的钱花在刀刃上。

大家都明白, 旅行对提升生活幸福感简直太有效了。

去全新的环境中体验,去陌生的地方磨练,生活就永远有新鲜感。


给你3点建议。


很多人宅家,还有个原因,就是社恐。

但对于习惯性内耗的人来说,越是一个人在家越容易胡思乱想。

最好的办法,不是躲开而是融入,就是去人群中找回安全与归属感。

有这么几点建议,推荐给大家。

1. 主动起来,建立与人的“弱连接”

《破圈》一书中说:人与人之间的弱连接,往往能帮上大忙。

比如,你在朋友圈贴出合租信息,询问行业动态,打听学区医院。

总会有朋友给出一点建议,帮你打开思路。

别再对弱连接不屑一顾,否则生活就会进入信息茧房。

大胆地主动起来,见到邻居热情地打个招呼,和同事朋友聚聚餐见见面。

我们心中的困惑,说不定就在这个过程中被轻松地化解掉。

2. 深度工作,在合作中实现价值

很认可一句话:

上班最大的意义,不是那点工资,而是工作中有见人的机会。

保存图片,分享 朋友圈


一个方案,你得整合甲方与老板的意见;一个项目,你得和同事通力合作。

因为工作,我们能建立自己稳固的社交圈。

有人说,工作是内耗的一大根源,但这也恰恰证明,搞好工作就能破除内耗。

把对他人的抱怨、揣测、讨好,替换成沟通、合作、协商。把对人际关系的恐惧,转换成做事的动力。

在志同道合者的协助下实现个人价值,可以说是最幸运的事。

3. 多渠道表达自我,寻找同盟

我有个朋友,是典型的宅男,非常内向。

一天,我在一个写作社群中看见他。

感觉他和以前很不一样了,变得非常积极。

于是我和他私聊,才知道他的转变竟然是从“好好上网”开始。

他戒掉了网游、短视频,开始参加网上的社群活动,再慢慢地拓展到线下,一步步从网络走进现实。

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聚合与互动。

网络是虚拟的聚集体,但这种虚拟,也可以通往一个个现实的出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