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余华英,死刑! ·  16 小时前  
新华社  ·  今起,全面实施!有这些优惠 ·  4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证监会发声,涉楼市股市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102乡道边的寻常山居人家:没有外出打工,他们选择留下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08-07 10:20

正文



文/隽子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前几日去安徽黄山市,在夏季酷暑正浓时节再次感受徽州文化的风采,品尝徽州菜的“盐重好色”。
 
皖南风光四时不同,徽州古村落让人久久徘徊,流连忘返。不过本文不是徽州游记,只是想说说偶尔路过吃饭的那户寻常山居人家。
 
去过皖南旅游的朋友们都知道,皖南古村落众多,历史底蕴厚重,徽州文化璀璨夺目。但是,皖南最大的缺点是交通不便,从高速下来后总要绕好久的山路才能到达旅游目的地。我们从黟县回程时,就是顺着102乡道盘旋上到京台高速的。

皖南山村风景

靠山吃山。102乡道黟县和休宁段基本是在山坳中打转,路两边都是山坡,难得见到一块平地。偶尔的一段平缓地带,总是有农家饭店点缀其间,招牌基本都是一样的:“土鸡现杀,野菜现挖,柴火锅巴饭”等等。中午时分,我们选择了一家门前略微开阔的农家饭店,停车吃饭。
 
这户农家饭店是典型的家庭式运作,全部工作人员都是家里的成员:父亲负责去房子后面的山坡上抓鸡、杀鸡,准备客人要求的其他食材;母亲专门向客人介绍店里的菜品、价格,仔细询问客人的确切要求,记下客人所点的菜;儿子担任家庭饭店的主厨,专司烧菜;儿媳妇的工作任务是在门口公路边招徕过往车辆,安排客人停车,同时兼任收银。70多岁的奶奶最轻松,一直乐呵呵地袖手旁观。
 
点完菜等着菜上桌的间隙,我们与这家的母亲拉起了家常。他们是祖居的山里人家,几代人都住在102乡道边,这是从京台高速去往黟县旅游的一条主要道路。前几年家里翻盖了房子,利用自家的房屋开起了饭店,同时还兼营住宿。
 
皖南是传统的徽州文化旅游区,往来的游客人数较多。虽然类似他们家的路边饭店一抓一把,但是近年来自驾到皖南游玩的私家车增长更多,就给类似他们家的农家饭店提供了充足的客源。每天总会有客人来家里用餐,平均下来一年也有近10万的赚头。
 
当然了,他们在计算利润时,第一、没有充分考虑家里人的工资(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第二、土鸡基本是用围栏圈养在屋后山坡上,现点现抓现杀;蔬菜主要靠自家的菜园子提供(当然没办法做到一年四季都能供应,野菜现挖估计有噱头的成分在,主要是为了宣传);蔬菜靠自我供应,比完全从市场上采买要节约很多了。第三、房子是自家的,没有考虑租金因素。
 
这家的母亲说,虽然赚得不是很多,但他们也很满足了。村里其他人家一般都是走出山区去县城、去市区、甚至走出皖南山区打工的,一个人一整年下来也结余不了几个钱,还背井离乡,一家人相互也照顾不上。
 
当然他们也要感谢祖宗选宅基地时眼光好,否则像其他人家住在没有乡道、省道的山沟里,就是想开饭店也难啊,不外出打工也得外出打工了。
 
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他们家的儿子。小伙子大概二十三四岁的样子,因为瘦高而略显文弱,是家庭饭店的主厨。一般像他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基本不愿在农村呆,就是闲逛也要留在城市里。皖南山区人民再也不需要感叹“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了,外出打工已经是中国农村社会里大部分人常态化的选择了。
 
通过交谈得知,小伙子初中毕业,老婆是同学。他们周边的同龄人基本上都在县城或者县外打工,留在农村老家的极少。他们家因为碰巧住在乡道边,自己恰好也学了厨师的手艺,与其在外面饭店里打工,不如自己动手,利用家里的房子开饭店。一方面不要交租金,经营的压力要小很多,另外也可以把全家都动员起来,一举多得。
 
虽然皖南的古村落很多,很多人依靠旅游资源生存,但是那些普通的村落就很难吃旅游饭,外出打工是常事。就连“徽州木雕第一楼”所在的卢村,距离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也就1公里的距离,群山环绕,风水绝佳(可能是黄山悦榕庄选址卢村的重要原因),绝对算得上“一生痴绝处”之一,一般外人会以为他们全村人总是可以吃旅游资源饭的吧。但事实上,由于卢村相对而言比宏村名气要小很多,也清静得多,旅游人口并不是很多,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了,留下老、弱和妇女儿童守村。其他的一般村落就更可以想象了。
 
小伙子说,留在农村老家自然会比外出打工要寂寞一些,毕竟山区还是相对比较闭塞的,生活内容单调;但好处是可以时时守在父母身边,省去很多担心与不安,日子一久也就习惯了。也许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一个少数派,但沿袭父辈的生存环境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至少可以好好利用自家的宅基地和房前屋后的土地。
 
除去开饭店外,他们家里还种了一些黄山贡菊和杭白菊。顺着小伙子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他家地里种着的黄山贡菊正开着白色的花,朵朵簇拥着散布在山坡下。饭店不太忙时他也从山里采了竹笋回来,做成笋干再卖出去,也是一笔家庭收入。
 
他家门前路边就放着笋干、黄山贡菊和杭白菊,供路过的游客选购。黄山贡菊10块钱一两,杭白菊8块钱一两,笋干50块钱一斤。
 
吃饭间隙去倒开水的时候,我看到小伙子与他老婆正在屋外批厦底下陪奶奶吃饭。70多岁的老人家,身体依然硬朗,笑眯眯地看着孙子给自己盛饭、夹菜,不言不语地细嚼慢咽。这样的平淡但饱含生活意味的场景,已经不再是农村生活的日常,留守儿童备受关注,其实留守老人更加孤苦无依。
 
负责抓鸡、杀鸡,准备其他食材的父亲相对沉默,对用餐客人的问题大多报以微笑,然后把问题交给老婆和儿子去解决。像他这个年纪的农村劳力,很多人是在外面打工的,而他无疑因为自家的祖居屋可以开饭店,恰巧自己的儿子也愿意掌厨,他才可以笑眯眯地围着自家的楼上楼下、屋里屋外上上下下、进进出出。他每天可以陪在老母亲的身边,而不是每晚借助电话线来传递问候。
 
这户山居人家之所以不像村里其他人家,也不像大部分农村家庭那样,主要劳力都外出打工,而是基本没有离开土地,除了祖居的房屋恰好位于去往旅游区的路上这个便利条件外,这个家庭的第二代人愿意留守农村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掌厨的小伙子初中毕业,外出学了厨师手艺后又回乡利用自家的房屋和土地,继续着父辈的生存环境,基本继承了父辈的生活方式。
 
小伙子的选择引起了我们讨论的兴趣。如果他不是初中毕业学了厨师手艺,而是像大多数青年人那样参加高考去外地读大学,那么大学毕业后他还会选择回乡陪着父母开饭店吗?人们说教育改变命运,对于这个小伙子来说,那段缺少的教育经历可能改变了他的就业选择以及生存环境。
 
如果外出读了大学,他很大可能会选择留在城市里打拼。这样的例子我想就不用举了,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这个小伙子是读了大学留在城市里当奋斗族来得愉悦呢,还是在现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下幸福指数才更高?我们没好意思去问那个小伙子,也许他自己也从未思考过类似形而上的问题吧。
 
102乡道边的这户寻常人家,也许主要是因为家里第二代的“逆向选择”,他们朝夕与山溪、与竹林、与土地为伍,过着即便是在眼下的农村也算是“非主流”的生活。
 
告别他们,我们的车子转过一个山口,这个山中无名农家饭店很快就掩映在了山背后,消失在苍苍竹海与连绵沟壑中。我不禁在想,这样一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背后,会意味着新一轮“靠山吃山”模式的复兴吗?
 
峰峦不言,只有无尽的竹海绿波在车窗外滚滚而去。

皖南山村风景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