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图帝
左图右史,历史地理不分家。创始人:风长眼量,出版《地图里的兴亡》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MINISO名创优品  ·  名创×时空中的绘旅人 | 名门相绘,全是心动! ·  20 小时前  
玩物志  ·  曾在风口浪尖的明星 AI ... ·  2 天前  
玩物志  ·  不只 0 元购,这年头都开始「0 元游」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图帝

非洲最不缺水的国家,为何和众多邻国争抢水资源?

地图帝  · 公众号  ·  · 2017-09-13 07:39

正文

非洲有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大部分国家都缺水,但也有一个特例坦桑尼亚,不仅非洲三大湖都有一部分在该国境内,且河流湖泊众多,三面环水一面是海洋。

图-坦桑尼亚非洲三大湖

一、维多利亚湖

维多利亚湖,面积6.88万平方公里,非洲第一大湖,世界第三大湖,是青海湖的15倍大。世界第一大湖是欧亚分界线上的咸水湖里海,第二大湖是北美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图-维多利亚湖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1837年至1901年在位,正好是英国最强大的时期。所以非洲最大的湖叫维多利亚湖,非洲最著名的瀑布叫维多利亚瀑布,岛国塞舌尔的首都叫维多利亚,澳大利亚有维多利亚沙漠和维多利亚州,加拿大有维多利亚市,香港有维多利亚港。这些地名见证了日不落帝国的强盛,也是殖民侵略的证据之一。

在殖民时代前,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的源头在哪,是一个迷。英国探险家逆流而上,找到了维多利亚湖,这个尼罗河的源头。

维多尼亚湖有多条河流注入湖水,北部尼罗河上游白尼罗河,则是唯一流出的河流,矿物质有进有出,这保证了维多利亚湖淡水湖的特性。

维多利亚湖周边民族文化接近,由于殖民统治,才分属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三个国家,不过坦桑尼亚占据半数以上湖岸线。

图-维多利亚湖

非洲水资源极其珍贵,除肯尼亚有不少山脉隔绝此地,坦桑尼亚与乌干达对维多利亚湖的争夺明争暗斗,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乌干达在维多利亚湖与白尼罗河结合部,修建了欧文瀑布水坝,附近的金贾市,是尼罗河上游第一座城市。

坦桑尼亚曾长期扶持乌干达总统阿明的反对派,乌干达在1978年引入北非强援利比亚,入侵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西南岸的卡盖拉区。后来坦桑尼亚强势反击,不但击溃乌干达与利比亚联军,还攻占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灭亡乌干达。

阿明带着四个夫人和20多名子女逃亡利比亚,后来辗转到伊拉克和沙特。坦桑尼亚立阿明的死敌,也是前总统奧博特为新的领导人,但辗转却并未停息,各路乌干达军阀以游击战的形势对抗坦桑尼亚控制的乌干达政府。

图-维多利亚湖

直到1986年,坦桑尼亚军基本撤离,新总统上任,乌干达才重现和平。坦桑尼亚在战争中大量购买苏制武器,庞大的军费开支导致国库亏空,由于占领乌干达遭到邻国封锁和制裁,可谓得不偿失。

总的来说,为了争夺维多利亚湖水资源,坦桑尼亚与乌干达是两败俱伤。

二、坦噶尼喀湖

图-坦噶尼喀湖

坦噶尼喀湖,面积3.29万平方公里,非洲第二大湖,世界第六大湖,是青海湖的7.2倍大。坦噶尼喀湖处于东非大裂谷上,所以形状也是与裂谷一致的南北狭长,南北长约679公里,平均宽度只有50公里。

由于地处裂谷,坦噶尼喀湖是断层湖,平均水深约570米,水量非洲第一;维多利亚湖是构造湖,平均水深只有约40米。坦噶尼喀湖最深约1470米,仅次于贝加尔湖的1637米,面积上坦噶尼喀湖只稍大于贝加尔湖,所以淡水量贝加尔湖世界第一,坦噶尼喀湖世界第二,两湖淡水量相加约占地球总淡水量的35%。

坦噶尼喀湖水主要来自附近山脉,最大一条流入河是东部坦桑尼亚境内的马拉加拉西河,通过西部的卢库加河流入刚果河,最终抵达大西洋。

坦噶尼喀湖渔业资源特别丰富,世界上80%淡水鱼类都能在这里找到,所以古时湖区居民多为渔民,守株待渔都能吃饱,要是勤快点将鱼卖到远处村镇,日子相当不错。

图-航拍坦噶尼喀湖

大概是湖区周边国家独立以来,湖区人口急速增长,这里的渔场达到4.5万个之多,渔业供应到不少大城市,甚至出口到全世界,导致渔业资源越来越少。

坦噶尼喀湖周边有四个国家:坦桑尼亚、赞比亚、刚果金、布隆迪,湖中的渔业资源是四国渔民争夺的焦点。四国在湖面上是以湖的地理中线为国界的,然而渔民捕鱼时是看不到这条线的,这导致渔船经常越界捕鱼,引起各国渔民互相驱逐甚至撞击渔船。

随着渔业资源减少,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过度捕捞是饮鸠止渴,四国也都感受到压力。于是相互签订湖区捕捞协定,互相监督,坦噶尼喀湖的生态环境才勉强维持住。

三、马拉维湖

图-马拉维湖

马拉维湖,面积2.96万平方公里,非洲第三大湖,世界第七大湖,是青海湖的6.5倍大。马拉维湖可谓坦噶尼喀湖的亲弟弟,也是东非大裂谷地带的断层湖,只是面积和水量稍小一些。

马拉维湖流入最大的是坦桑尼亚的鲁胡胡河,西侧的希雷河则是赞比西河的支流,一直可以流入大西洋。

马拉维湖西侧是马拉维,东侧从北到南是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三国对湖中渔业资源的争夺,要追溯到殖民时代。

图-马拉维

大约在一战前不久,马拉维湖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马拉维属英国,坦桑尼亚属德国,莫桑比克属葡萄牙。

先看英国与德国的纷争,由于英国入场较早,将马拉维湖北段整个湖面都划进殖民地,德国的殖民领土到湖边就中止了。不久后一战爆发,德国战败后坦桑尼亚也成为英国殖民地,那么湖的北段就不再有领土冲突。

但是马拉维与莫桑比克独立后,冲突忽然尖锐起来,马拉维主张继承英德殖民者的划分。莫桑比克的渔民只要登船,意味着就进入马拉维的领湖范围,由此引发各种冲突。莫桑比克对这种划分自然不肯认账,只是列强制定的国际法则中,被殖民地的疆域范围,通常遵循宗主国的划分。

再看英国与葡萄牙的纠纷,当时英葡两国虽然以湖中心线为界,但英国却占据靠近葡萄牙岸边的两个小岛。利科马岛面积18平方公里,马拉维湖最大的岛,是微山湖微山岛的两倍;另一个奇兹姆卢岛3平方公里,马拉维湖第二大岛。在日不落帝国面前,葡萄牙无力争夺这两个岛屿。

图-马拉维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