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之下小票一泄千里,说好的小而美呢?大票对小票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孔曼子
其实,很多小票市值虽不大,但本身确是无可争议的行业巨头,只不过行业体量较小、集中度较低,或处于周期底部不在风口罢了。
举个例子?我真的不想举例,因为例子实在是太多了,特别是在楼主重点指出的制造业。就以我最熟悉的北交所为例吧,北交所只有248家上市公司,基本都是所谓的小公司。但其中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的已经有近100家。而国家级专精特新申报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企业主导产品在国内细分行业中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只从我看过的几十家来说,其中也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国内细分行业的老大,其他的基本也都在前五名吧。
一旦风口来临,老老实实做企业的细分行业老大,无疑会是最大的受益者。风口是很难提前预测的,别说股民预测不了,大部分业内的专业人士也预测不了。但只要做到分散投资广撒网,踩中未来风口的概率也未必会低。
换几年前,谁能想到显卡这个不太性感的行业会乘上AI的东风,翻上N倍呢?相信几年之后,面对很多新晋的从几亿几十亿发展到几百上千亿市值大企业,很多人也会有同样的感慨。
flushz
@孔曼子
其实,很多小票市值虽不大,但本身确是无可争议的行业巨头,只不过行业体量较小、集中度较低,或处于周期底部不在风口罢了。
举个例子?我真的不想举例,因为例子实在是太多了,特别是在楼主重点指出的制造业。就以我最熟悉的北交所为例吧,北交所只有248家上市公司,基本都是所谓的小公司。但其中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的已经有近100家。而国家级专精特新申报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企业主导产品在国内细分行业...
孔兄的回帖,我还是要回复一下。
1、不知道孔兄的人生经历,就说我自己,我对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经营,尤其是普通制造业的,还是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兄提到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呃呃呃,怎么说呢,水分还是很大的。因为每个地区的政府,都是希望本地区更多的企业,可以纳入。都是能上尽量上,能推尽量推。一些硬性的指标,比如营收、净利润、税收,那没有办法,必须想办法落实,但是一些不那么硬核的指标,就企业自己想办法了。我不好说的太清楚,我给你举个例子,就最近5年,我自己名下有十几个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个,实用新型十几个,我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诉你,我不搞技术至少有10年了,有些我压根都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你是否大概明白我的意思。评高新技术企业,大概也就需要15+个就能得到知识产权这一项的满分30了吧。
2、中国很大,即便是一个很小的行业,袜子、圆珠笔、纽扣、打火机,一年的产值也是很吓人的。一个行业里如果出现2/3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不可能出现行业集中度低的情况,导致企业规模做不上去。所有集中度低的行业,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行业门槛低,技术含量低,最终大家只能去卷销售,卷成本,价格战。这样的小企业,美吗?
3、还有一些小企业,短期看上去还可以。并不是这个企业天降猛男,而是一些大行业的分支行业,大企业不值得去做,一些具有先发优势的小公司在夹缝中喝汤,喝的还比较滋润。我举个二级市场的例子,尔康制药、山河药辅,药用辅料本来是化工行业的产品,但药监一纸公文规定辅料也要按照医药行业标准来管理。化工行业都是百亿千亿万亿的规模,十年前,谁有功夫为了几个亿的营收去搞什么GMP认证,还搞一套医药体系的管理,就放弃了。然后诞生很多小公司,佼佼者是尔康和山河。
但这是过去十几年的事情,那时候3年期存款利率还是5%+呢。现在是资本溢出的年代,高毛利会驱使资本抹平一切。除了个别已经上岸,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大部分都要受到冲击。
4、在渡过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之后,小企业的生存状态江河日下。除了具有独特技术门槛的个别小企业,集中在生物制药、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他们有可能爆发式成长起来。还有极个别天降猛男企业家的传统行业。大部分的小企业都很难成长起来,被收购,已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5、为什么很多小企业大多是民企会暴雷。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公司治理就是应付监管的一套流程而已,有时候这个面子工程都搞不好,实际的情况,很多小公司的公司治理就是老板的企业老板说了算。
最后啰嗦一句,在增量时代,会有风,时而刮到这里,时而刮到哪里,会极大程度的加速企业的成长,在存量时代,没有风,只有风暴。
资水
大票和小票是竞争优势的结果,所以小票大概率是垃圾股,这话是没错的。flushz是价投高手,小姐姐向flushz问小票,相当于向大学教授问太空舞。
小票赚的是博弈的钱,博弈的核心要点是资金进出,而不是基本面。所以,对资金进行恰当分类,研究它们的行为模式,跟踪它们决策变化的事件,捕捉它们入场和离场的早期标志,是研究博弈的方法论。
小姐姐向flushz推几只小票,我一看就知道走偏了。博弈者眼里只有资金,没有股票,很多股票连名字都想不起来。小姐姐正确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我看到某几只小票异动,可能是某类资金入场的早期迹象,可以摊个小饼观察一下,如果资金入场得到证实,就大幅投入。”
树梢星
来股市投机投资,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才会决定去做什么。
如果你本金少,想快速赚钱,就会围绕着这个目的去展开行动。操作者知行合一,何错之有?
至于能不能赚钱,那是另一回事,但我们不能阻止别人或者嘲笑别人。
最可悲的是思维混乱,明明想要赚短期暴利,又去买蓝筹;明明想要稳稳年化5%以下的收益,又去炒题材。这都是不合格的投资者或者投机者才会做的事情。
做小票的,无非两种主流思路:1、题材炒作;2、成长预期。只要操作者知行合一,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那输赢倒是其次的。
至于大票,就一定赢,永远赢吗?我看也未必吧。只要股市里待的时间足够久就都知道咋回事。
别看这几年红利整体似乎不错,不及时抽身,再过一两年也就是那样了。都是周期,都是轮回。
最后,无论大票小票,输赢比例都差不多。所以大概率,和买大买小没什么关系,主要和操作者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关系。
drzb
“这人哪,你好也不要紧,坏也不要紧,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要自己定位自己把握。如果你想清高,那就清高到底,无欲无求,倒也混出个境界来,别人也不敢把你小看。你要是想入世,那就放下架子来,入世。怕就怕,混成个四不像啊!清不清,浊不浊,丢了好人的优点,又学了坏人的缺点。”
——《岁月》里流传最广的名句讲的虽然是职场,但感觉暗合此贴的精髓。
白湖水
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知道现在的大形势。
炒小的人绝大多数,是把它当作筹码。盘子小、弹性大。少部分人当作公司研究,小公司估值高、风险大,也许有几个能够长大,但是概率低,看对一个要以看错几个作为代价。
今年的行情,经济形势和流动性双重收缩,不利于估值高、确定性低的小票,有利于估值低、确定性高的大票。分化很明显!
加拿大和欧洲已经率先开启了降息,拐点信号出现了。等到经济火热、流动性泛滥,比如2020年,又是小票的天下了,大蓝筹变身大烂臭。
贝叶斯主义者
小而美的有,但极少,专精特新小巨人算是一个好的基本面初筛标准,但对投资来说还是不够。至于小变大,我做过好几年一级市场投资,深刻理解小变大的概率能低到什么程度。创投基金善于用极少数成功案例来包装自己,但外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整体的IRR低得让人“感动”,这还是在IPO大跃进的情况下。
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微盘股对应企业的经营情况、这些企业由小变大的概率、可转债的定价逻辑,其实就明白,大部分可转债隐含的看涨期权迟早会变成一张废纸,而其隐含的信用风险和机会成本并没有被合适的定价。
也同意资水兄对小票的看法(第2段算得上是精髓,虽然没说明,但基本上也透底了),大多数就是某些资金博弈割韭菜的工具。所以真要做小票,就好好去练习跟踪市场、理解博弈(难度不比价投低,需要7到10年的练习),就当做筹码搞,别轻易幻想这个公司会真的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