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由美国彭博社、中国商务部、现代传播集团联合出版,定位于“国际视野,全球商机”,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896汽车调频  ·  西安知名商场暂停营业! ·  昨天  
896汽车调频  ·  西安知名商场暂停营业! ·  昨天  
商业洞察  ·  iPhone终于被全世界逼到了「廉价」之列 ·  3 天前  
商业洞察  ·  2025年第一场收割大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付费精选 | Facebook如何向仇视言论打响“反击战”?

商业周刊中文版  · 公众号  · 商业  · 2017-10-03 10:02

正文

#十分钟的深度阅读,洞悉全球经济新格局#

☟☟☟此文为《商业周刊/中文版》精品付费文章,欲阅读全文可单篇购买(均价¥2.00元/篇)或订阅全年(¥199元/年,每日一篇全年无休)。

自读赠阅两相宜,购买请戳这里。 >>


2016年夏天,住在柏林的反仇视言论活动家约翰尼斯·巴利道夫(Johannes Baldauf)接到求助。让他没想到的是求助方竟是Facebook。之前,在巴利道夫看来,在遏制极端主义言论传播方面,这家社交网络巨头本身属于需要“整治”的一方。Facebook这次请求他和其他活动家扮演的,是类似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导演的影片《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中暗杀纳粹军官的行动小组的角色。巴利道夫的使命是,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一场行动,让德国人不那么轻信假新闻和右翼团体所做的、让欧洲逐渐壮大的移民和难民群体成为替罪羊的各种宣传。


接受Facebook资金开展活动的巴利道夫说,网上有“那么多恐怖的内容,社交媒体也可以成为开展教育的工具。”


巴利道夫和他在非营利组织阿马迪乌·安东尼奥基金会(AAF)的团队擅长一种很少有人了解的、被称为“反叙事”的互联网技术。其基本做法是利用与极端主义分子相同的互联网工具,但其运用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是消解后者的仇视性言论带来的影响。在一次持续一整天的“头脑风暴”过程中,巴利道夫小组提出了一个网络热点活动方案,它巧妙地模仿那些将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归咎于少数族裔团体的人,诸如地铁车厢太挤这样的事,以达到让人反思的效果。


反叙事活动示例:今天的发型糟透了,“没理由成为种族主义者”,“没理由成为种族主义者”活动巧妙地模仿那些将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归咎于少数族裔团体的人,诸如地铁车厢里太挤或者iPhone手机碎裂之类的事


他们发布了展示日常生活中各种大小挫折的图片,比如头发乱糟糟的一天、一只碎裂的iPhone手机,并配上文字呼吁“没理由成为一名种族主义者”。没过多久,网上用户开始贴出各种照片,展示自己遇到的各种情形。这之后,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几大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大量带有这个标签的帖子。巴利道夫说,这事“有点意思”。它也充分说明,Facebook这类社交媒体能够反过来打击那些它所传播的刻薄言论,这些社交媒体自己常常因为此类言论的传播而受到指责。


由非盈利组织“放弃仇恨的生活”(Life After Hate)运作的项目ExitUSA制作了视频节目《放弃仇恨拥抱生活》(There Is Life After Hate),关注一些白人至上主义者对自己的信仰开始感到怀疑的经历


“反叙事”的手法还不太为人熟知,但却是Facebook为打击网上极端活动计划中的一个重要举措。自从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美国总统及右翼、反移民团体在西欧和亚洲的势力日渐强大以来,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了……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