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今年首场寒潮来袭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茉莉走了”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地铁突发!全程17分钟! ·  3 天前  
南方周末  ·  荣耀换帅:新挑战,新叙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都周刊

你还没去过的古镇,已被商业吞没

南都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09-30 22:00

正文

古镇用力过猛的后果是古色古味很快折腾没了,也就没有了再振盛名招揽游客的资本,难免郁郁落寞进退维谷。

文◈凌极


机票不打折了,火车票刷光了,热门景点附近酒店订空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旅游大军即将上路。

可以预想得到的是,即将刷屏朋友圈的照片不外乎是各种姿势的到此一游照、望不到头的车龙还有主角不明确,配角一大堆的景点照,想想心好累。






可假期难得心思雀跃,身体不得不上路,文艺点的避开了长城故宫黄山这样的大众景点,选择去了古城镇,全国上万个古城镇中,出名的不过一百多个,无论是小巧精致的水乡古村,还是富贵大气的北方大院,亦或个性鲜明的岭南古镇,在十一这个全民旅游的大节日,也都被填充得满满当当。

几年前火过一把的中国古镇游,七八百页的厚厚一大本,把那些有着悠远历史各具浓淡风情的古村镇,一股脑摆上商业的前台。

就连那些推荐的编辑,也不禁写下隐约的担心。

古老的生态本来脆弱,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古镇,大多地处莽荒或位置偏僻,即使是曾经一度繁华之地,也因历史的原因而门前冷落,尘封窖藏,由此得以幸免于各类浩劫。一旦春光乍泄,成为热闹的‘旅游资源’,其‘钱景’自然可观,但前景则充满变数。

当一些偏僻之地的古镇人在可望却不可及的经济大潮中,突然发现老祖宗留下的破烂也能换回孩子学费、老人医疗费时,便出现了挖门楼、拆房梁的事,我们只能对此空洞地叹息。


古镇遭遇“旅游性破坏”的担忧在很多地方变成现实,备受媒体关注的凤凰古城,记者曾站在南华山上,看着10余栋钢筋水泥楼房居高临下,俯视着一大片深褐色的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群。最能体现凤凰独特风情的吊脚楼,有一部分已改建成钢筋水泥结构的民居,只在回龙潭附近尚留有10多栋老屋。 

当第一批人们曾经蜂拥而至的古镇容颜不再,网络上流行这样的寻找,“当凤凰和乌镇已经变成烂俗还有哪些古城值得一去?”



2014年10月3日凤凰古城。当年国庆首日,凤凰古城景区即已接待游客7.35万人次。


新一批古镇一经露面,就奔着丽江、凤凰、乌镇、周庄的霸主地位发起冲击,甚至模仿,一时官方民间合力,用力过猛的后果是古色古味很快折腾没了,也就没有了再振盛名招揽游客的资本,难免郁郁落寞进退维谷。

但人们寻古追忆的情怀不减,继续寻找着隐藏在地图上的世外桃源。

“国内有哪些鲜为人知但值得一去的古镇?”商业随着人流涌进古镇,或者从古镇生长起来,白天逛街购物,晚上酒吧夜市,千镇一面,这样的节目几乎成了古镇游标配,再加上琳琅满面的全国各地汇集的纪念品小摊,还真是容易让人产生“不知身在何方”的错觉。


西塘古镇,人从众……


甚至,每到黄金周,游客被宰的新闻也开始和古村镇的名字连在一起,消解着人们的古村村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印象,殊不知,乱象本是商业的寄生虫,当然,很多古村早已不再属于村民本身。

前几日,我去了一个刚刚起步的古镇旅游处女地,那里是明代“亦兵亦农、能战能防”的军事古城,600年的悠悠古韵,踩着鹅卵石的花街,走着特有的满城的丁字路口,听着古城设计的奇思故事:十字街谐音失,失守是古城忌讳弃用,全城72眼井,哪户人家中毒,立刻就能查到是哪眼井水……

古城之前籍籍无名,五一十一也会迎来一些附近的游客,进了东城门,仿佛一脚踏进古风古韵的明朝,但是没有酒吧茶馆,没有卖纪念品的摊贩,甚至吃饭也只有一家临街的人家,游客彼此招呼着去九妹家吃饭啊,九妹家的菜都是城门外菜地里种的,摘了清炒就格外甜香,篮子里放着摘了两天的黄瓜,和店家说一声就可以拿来吃。

没有花式的旅游项目,大好的晴天,拎个小板凳,到城墙上晒太阳,走进哪家的院子,看看200多年的建筑,尝一口自己摇上来的清冽井水,深度体味古城的寂寞和暖意,晃晃悠悠就是一天。


隆里古城


宁静而安详的古城,被冠上了“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的美称,但并不广为人知,可如今不同了,一场火爆网络的盛会落户在此,对古城大手笔的包装蓄势待发,古城的风骨独具又能坚持多久呢?

古城门口,未来的黄金商铺地段,主人将旧日的素雅门楣刷上鎏金大字,主楼正在搭架加盖,四层的高度超过了护城墙,听说当地干预无效,也只能说服主人在不和谐的灰白砖墙外,加装了一层木质的套子。

商业以招摇的姿态强势进入,上个月还是一家临街卖冰棍的小门脸,下个月就挂上了7D影院的霓虹招牌,古城里不少临街的院子,打算把自己的房屋整修作为客栈民宿,心思动得早的人家,已经是一派崭新,出挑地亮相在一排幽深古宅之中。

也许,主人家搞不懂城市人,为什么风尘仆仆舟车劳顿奔向遗落古镇,也许,商业的潮流根本无从阻拦?又也许,是城市人的喜好和需求,让古镇不得不面面俱到周全伺候,导致失了本来的清雅风韵……

但可以确定的是,古镇是不可再生的短缺资源,并不是每一波抛弃与寻找,都会得到新的古镇名单,古镇永远的消逝,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END



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