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传媒,她关注未知世界的新发现和新进展,追逐已知现象的再探索和再认识。她讲述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话题的地理科学背景,用精准、精彩、精练的图文语言为大众提供科学话题和谈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最“八卦”的城市,原来是它! ·  11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十六的月亮真比十五圆? ·  11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其实,这才是咱的“情人节” ·  昨天  
小强热线浙江教科  ·  降温11.9℃!明起两轮雨水袭击!周末气温直 ... ·  2 天前  
内蒙古生态环境  ·  砥砺深耕 ... ·  2 天前  
内蒙古生态环境  ·  砥砺深耕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家地理

跟着DeepSeek学地理,靠谱不?

中国国家地理  · 公众号  · 地理  · 2025-02-14 17:00

正文


刚刚过去的春节,从春晚重庆分会场的无人机表演,到一群机器人身穿红绿大花袄扭秧歌的大场面,我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科幻的大年。


春晚最“炸场”节目《秧BOT》

来源:封面新闻


而要说 这段时间全世界的科技圈顶流,还得是掀起了轩然大波的 DeepSeek 。这匹AI界的黑马先以低成本震惊海内外,又以“人精”特性和灵活变通的推理能力一次次让人眼前一亮。


#DeepSeek成精#

图源:环球网


它可以是本百科全书,可以和你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可以模拟各界大佬一顿输出......


不过,地理君对于这位AI新朋友的实力存疑。 今天,地理君就来会一会DeepSeek,看看对于地理,它到底是青铜还是王者。



初阶:地球百科全书?


时间有限,地理君先上三道短小精悍的地球知识题与DeepSeek过过招。这些百科你都知道吗?


最北就最冷?


上周,在强冷空气和大风天的肆虐下,我们刚刚度过了2025年的开年最低温。


关于冷,我们的常识是:在北半球越往北走,纬度越高,就越冷。事实真如此吗?看看DeepSeek怎么说。


北半球最冷的地方是最北的地方吗?

DeepSeek:


不一定 。北半球最冷的地方通常是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和维尔霍扬斯克 ,而不是最北的北极地区。这些地方因大陆性气候和地形条件,气温比北极更低。因此,最北的地方不一定是最冷的。


西伯利亚


回答正确 !影响冷暖的因素可多着呢, 除了纬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环流变化、地形因素等都是决定气温的关键。


珠峰并非世界最高?


珠穆朗玛峰就是绝对的世界最高吗?

DeepSeek:

不是 。珠穆朗玛峰是 海拔最高 的山峰(8848.86米),但若从山脚到山顶的高度或距离地心的距离来看,并非“绝对最高”。


例如,夏威夷的冒纳凯阿火山从海底基座到山顶的总高度超过10000米,而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因地球赤道隆起,其顶峰距离地心更远。因此,珠穆朗玛峰并非在所有标准下都是“绝对最高”。


冒纳凯阿火山(又名冒纳罗亚火山)


钦博拉索山


地球是非常多元复杂的。 对于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维度上,就会有不同的解答。 要考验DeepSeek是否对地球有足够全面的认识,就要看看它是否能打破惯性,能否以多元的地理维度去看待问题。 这一试,DeepSeek过关。


关于最高山峰的问题,你有掉入单一维度和常识惯性的陷阱吗?


厄尔尼诺到底是啥?


要看DeepSeek对于地球的了解是否全面透彻,更要看它是否真能“理解”并生动地解释一些复杂生涩的地理概念。


这次地理君拿出了一个 近几年频繁出现在大家视野里,在全球气象系统和试题里胡作非为,但又总是讲不清楚的概念——厄尔尼诺


请让一个小学生理解到底什么是厄尔尼诺

DeepSeek: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回答


它这下表情包比喻句齐上阵,甚至还编起了顺口溜。怎么样?这是否让你印象深刻呢?


在地理君看来,这个解释基本正确,但仍存在“热得没力气下雨”、“南美洲”这种会产生歧义的表述,且厄尔尼诺的成因讲解得太简单了。DeepSeek虽掌握了基本知识,但要彻底拿下科普赛道,仍需进步哦。


厄尔尼诺发生时的东太平洋(即DeepSeek口中的南美洲)



进阶:热点事件分析师?


初阶考验DeepSeek通过!但要看DeepSeek的真本事,还得去到更加复杂的热点事件里, 看看它能不能综合性地分析出地理事件背后的要点


北京极光事件


2024年5月和10月, 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两次极光 。我们一边惊叹于天边的绚丽色彩,一般又满腹疑惑。极光不是顾名思义出现在极地的吗?怎么跑北京来了?


2024年10月11日,河北承德金山岭长城拍到的极光与星空

来源:央视新闻


2024年10月,北京出现了极光。极光通常出现在高纬度地区, 请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为什么会在北京出现极光

DeepSeek:


2024年10月北京出现极光这一罕见现象,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


1. 太阳活动剧烈爆发

太阳表面发生了多次强烈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类似“太阳打喷嚏”),喷发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这些粒子以高速冲向地球,与地球磁场发生剧烈碰撞,引发了强烈的地磁暴。


2. 地磁暴强度远超平常

地磁暴的强度由“全球磁场指数(KP)”衡量,KP值越高,极光范围越广。此次地磁暴的KP指数达到8.67(最高为9),属于特大地磁暴级别。这种强度的地磁暴会显著扩大极光的可见范围,使其从高纬度(如北极)向南延伸至中纬度地区,北京因此被覆盖在极光带内。


3. 地球磁场“引导”粒子扩散

正常情况下,地球磁场会将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导向两极,形成极光。但当地磁暴特别强时,大量高能粒子会突破常规路径,涌入中纬度甚至低纬度地区的大气层,与空气中的氧、氮等分子碰撞发光。北京虽然地理纬度较低(北纬40°左右),但此时也能看到极光。


4. 太阳活动周期的影响

目前我们正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高峰期(2024-2025年),太阳黑子数量增多,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频繁发生。这种周期性活跃导致地磁暴更频繁、更强烈,极光出现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5. 观测条件有利

北京的观测成功还需天气配合:远离城市光污染(如怀柔、延庆等郊区),天气晴朗且北方无遮挡物。此次地磁暴恰逢晴朗夜晚,为观测提供了理想条件。


总结

简单来说,极光出现在北京就像一场“天时地利”的巧合: 太阳剧烈爆发的高能粒子撞上地球磁场,引发超强地磁暴,加上北京当晚天气晴朗,才让这场原本属于极地的“灯光秀”意外降临。 这种现象虽罕见,但随着太阳活动高峰期的持续,未来仍有观测机会。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回答


2014 年10 月2日拍摄的太阳耀斑照片,照片中顶部明亮的闪光就是太阳耀斑,在其右侧可以看到它抛射的物质。

图源:NASA


简言之, 北京极光事件本质上是由太阳活动强烈而引起


既然这两年是太阳活动周期的高峰期,那么:


2025年我国出现极光的频次会偏多吗?

DeepSeek:


2025年我国出现极光的频次是否会偏多,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太阳活动周期的高峰期

2025年仍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高峰阶段,太阳黑子数量、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活动预计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太阳活动的高峰期通常持续1-2年,这意味着2025年仍有较大可能发生强烈太阳风暴,从而引发地磁暴和极光现象。


2. 地磁暴的强度与频率

极光的出现与地磁暴的强度(KP指数)直接相关。2025年,如果太阳活动频繁且强烈,地磁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从而扩大极光的可见范围。例如,KP指数达到7或以上时,极光带可能向南延伸至中纬度地区(如北京、内蒙古等地)。


3. 观测条件的影响

即使太阳活动和地磁暴条件满足,极光的观测还依赖于天气和光污染情况。晴朗无云的夜晚、远离城市光污染的地区(如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更有利于观测极光。2025年如果这些地区的天气条件良好,观测到极光的概率也会增加。


4. 历史数据的参考

从历史数据来看,太阳活动高峰年(如2003年、2014年)期间,我国中纬度地区(如北京、内蒙古)曾多次观测到极光。2025年作为太阳活动高峰期的延续,极光出现的频次可能会高于平常年份。


总结

综合以上因素, 2025年我国出现极光的频次可能会偏多 ,尤其是在太阳活动强烈、地磁暴频繁的时期。不过,极光在中纬度地区(如北京)的出现仍属罕见,需要同时满足强太阳活动、大地磁暴和理想观测条件。如果你对极光感兴趣,可以关注太阳活动预报和地磁暴预警,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前往光污染较少的高纬度地区(如黑龙江、内蒙古)进行观测。


正如科学家所言:“极光是太阳与地球磁场共同演绎的宇宙奇观,而2025年可能是这场演出的高潮之一。”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回答


“2025年我国出现极光的频次可能会偏多,尤其是在太阳活动强烈、地磁暴频繁的时期。” 那我们就借DeepSeek“吉言”,对2025年的极光秀拭目以待吧!


2024年5月12日,八达岭长城出现极光


塔克拉玛干沙漠洪水事件


沙漠,一向是“寸草不生”之地,是荒芜、贫瘠、干旱、炙热的代名词。然而,就在去年8月, 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竟出现了“沙漠洪水” ?!着实叫人摸不着头脑,让我们看看DeepSeek怎么说吧。


来源:极目新闻


2024年8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洪水,其成因是什么?

DeepSeek:


2024年8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洪水的现象,看似与“死亡之海”的干旱印象相悖,实则是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高温加速冰雪融化

2024年8月上中旬,受伊朗高压北伸影响,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山区(如天山、昆仑山)气温持续偏高,0℃层高度抬升至6000米以上,导致高山冰川和积雪快速融化,大量融水汇入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形成融雪性洪水。


2 局地强降雨叠加

同期,南疆西部山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出现强降雨,个别气象站点甚至记录到暴雨。雨水与融雪水叠加,进一步抬升河流水位,引发混合型洪水。据统计,塔里木河上游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倍以上。


3 沙漠地表特性阻碍渗透

沙漠地表因长期风蚀和盐碱化,形成坚硬表层(类似混凝土),雨水难以快速下渗。此外,塔克拉玛干沙漠年蒸发量(约3000毫米)远超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短暂积水无法长期留存,反而在地势低洼处形成地表径流,造成局部洪水。


4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长期趋势

全球变暖加剧了西北地区的“暖湿化”进程,极端天气(如高温、暴雨)频发,塔里木河流域近年来洪水事件显著增多。例如,2021年洪水淹没了300多平方公里油田,2022年塔里木河洪水历时80天。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回答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出现强降雨

图源:中央气象台


总而言之, 塔克拉玛干沙漠洪水是高温融雪、暴雨与地表特性共同作用的产物 ,折射出了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和田河与胡杨林


2024,人类有纪录以来最热年


你是否觉得刚刚过去的2024较往年更热了? 今年一开年,世界气象组织确认了2024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这背后是否隐含了让我们更加不安的信息?


从1940年到2024年的全球平均气温(以工业化前平均气温为基准)

图源: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ECMWF


请从地理的角度分析, 为什么2024年是人类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DeepSeek:


从地理学视角分析,2024年成为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的原因涉及自然气候系统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叠加效应。以下为具体分析:


1 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

人类活动(尤其是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温室气体浓度持续攀升,是气候变暖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升高约1.5℃,其中人类活动贡献了1.07℃的温升。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工业化前增加50%,形成强烈的温室效应,抑制了地表热量的向外辐射。


2 厄尔尼诺事件的推波助澜

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的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导致赤道中太平洋异常增温,并通过遥相关效应影响全球环流。例如,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抑制冷空气南下,使得中国等中纬度地区夏季高温日数显著增加。厄尔尼诺的滞后效应使2024年成为其影响的“次年”,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升温。


3 云量减少与地表反照率变化

海洋低空云的减少是2024年气温飙升的重要机制。低云原本通过反射太阳辐射(反照率效应)为地球降温,但其减少导致地表吸收更多热量。此外,北极海冰消融和积雪面积缩减暴露了更暗的陆地或海水表面,进一步加剧吸热效应。


4 下垫面性质的人为改变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加速,混凝土和沥青等材料的高储热性导致城市区域气温显著高于周边,例如中国南方城市的高温日数屡破纪录。

植被覆盖变化 :森林砍伐和草原退化削弱了植被的蒸腾降温作用,加剧局部地区的热浪。


5  大气环流异常

2024年欧亚中纬度环流以纬向型为主,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且强度弱,导致中国北方冬季偏暖、初雪延迟,夏季则因下沉气流控制形成大范围高温。类似环流异常也影响了欧洲和北美,例如美国东部的极端高温与飓风活动增强。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回答


由于海洋温度创新高,全球珊瑚白化现象范围正在扩大,且程度加深。

来源:央视新闻


2025年会继续打破纪录吗?

DeepSeek:


2025年的气温趋势则需综合考虑气候系统的自然变率和长期变暖趋势。以下为具体分析:


1 自然气候现象的潜在影响

2025年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其降温效应或使全球气温略低于2024年。欧洲气象机构预测2025年可能成为史上第三暖年份。但拉尼娜的降温幅度有限,且难以抵消长期变暖趋势。


2  海洋热含量的持续累积

海洋吸收了全球变暖90%的多余热量,2024年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即使大气温度短期波动,海洋储热的释放可能在未来数十年持续影响气候系统。


3  温室气体排放的惯性效应

当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已远超工业革命前水平,其热效应具有滞后性。即使全球立即停止排放,已累积的温室气体仍会推动未来几十年的升温。


4  极端事件的反馈循环

2024年的高温加剧了冰川消融、永冻土解冻和森林火灾,这些过程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进一步强化温室效应,形成正反馈循环。


总结

2025年气温可能因拉尼娜略有回落,但长期来看,全球变暖趋势不可逆转。 若人类不加速减排,未来极端高温事件将更加频繁,突破《巴黎协定》1.5℃阈值将成为常态。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回答


我们对于高温的担忧除了来自其对我们生活的直接影响外,更暗含了我们对于全球变暖的恐惧。 DeepSeek能帮我们梳理清高温事件背后的原因,但决定人类未来的关键仍在我们自己



高阶:地理大学霸?


对于热点事件的分析,虽存在一些逻辑上可能会造成歧义的表述(你有发现吗?),但 DeepSeek在综合性的地理分析上基本合格


最后一关,地理君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 “奇葩”地理考题 ,看看DeepSeek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大学霸吧!


一条秋裤引发的“悲剧”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戴望舒《秋天的梦》。


问: 从地理角度思考这首诗,以下可能正确的是

A.忧郁的原因有可能是忘穿秋衣秋裤;

B.落叶的树种有可能是香焦树;

C.摇落了轻的树叶的颜色肯定是绿色;

D.此时该地农民正在收割水稻

DeepSeek:


答案:A. 忧郁的原因有可能是忘穿秋衣秋裤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情感,从地理角度分析:


A选项 :诗中提到“我有一些寒冷”,这表明气温较低,可能是深秋时节。忘穿秋衣秋裤会 导致身体感到寒冷,从而引发忧郁情绪,符合诗意。


B选项 :香蕉树是热带植物,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而诗中描述的秋天落叶景象更符合温带地区的气候特征,因此落叶的树种不可能是香蕉树。


C选项 :秋天的树叶通常会变黄或变红,而不是绿色,因此“摇落了轻的树叶的颜色肯定是绿色”是错误的。


D选项 :收割水稻的时间通常在夏末或初秋,而诗中描述的深秋景象与水稻收割时间不完全吻合。


因此, A选项 是最符合地理角度的正确选项。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回答


回答正确 。这个答案你料想到了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光顾着秋色美,秋裤该穿就得穿


传说中的熊掉洞问题


有一头熊掉到一个陷阱里,陷阱深19.617米,下落时间正好2秒(可认为熊做自由落体运动)。问: 熊最可能是什么颜色?

DeepSeek: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回答


到底是什么颜色?


很遗憾, 回答错误 。其实它的解题思路是对的,即通过下落高度和时间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从而判断出大致区域及其对应的熊的种类。根据该思路,得出的答案应该是“黑色”。


地理君万万没想到的是,DeepSeek竟然认为45°N的纬度是极地地区。可见, DeepSeek固然智能高效,但一味地跟AI学地理还是得谨慎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