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财富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新财富杂志官方微博 @新财富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以后大家一致看好的片子顺便买点股票如何?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财富

香港的今天就是大陆的明天:移民潮背后也许只为一套房

新财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04 23:27

正文

来源:海那边(yiminhnb)

作者:Mr.海


▲香港街市


上小学时英语老师常常跟我们说一句话:“香港的明天就是我们的未来。人人都会说英语,大城市国际范”。


今天我们确实在一些方面赶上了香港,当然也包括了对移民潮的追逐。


不过和中国大陆“十年十万张美国绿卡”的移民潮相比,香港的情况或许更“糟糕”。


香港智库思汇政策研究所(CivicExchange)2016年6月在香港随机选取了1500名民众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66%的人认为香港不适合下一代成长,42%的人认为如果有机会,将选择移民离开香港。


移民潮,在香港这座本身就由大量移民组成的小岛,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拍打一次,卷走大量的人心和财富。




1

第一次移民潮:“六七暴动”

------


“香港是一座移民城市”,这句话,不仅仅是说大批人移民到香港,同时也是在说有大批人离开这里。


1967年,在当时大陆文革的影响下,香港一些左派人物开始展开对“港英政府”的抗议。从一开始的游行示威一路升级到暗杀、恐袭等暴力手段,很多反对暴行的人士受到了死亡威胁。时任《明报》社长的查良镛,也就是金庸老爷子,因为写了一些反对暴行的文章,收到死亡恐吓,赶忙逃出香港到外地暂避。


▲金庸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催生了香港的第一次移民潮,当时的香港人,第一选择是移民到东南亚或南美洲,还有一些香港女子通过和美国华侨结婚而移民美国。这股移民潮一直到文革结束才停止。


2

第二次移民潮:“九七大限”

------


1984年在邓公的主持下,确定了香港主权的回归,离开祖国大半个世纪的香港民众,不了解大陆的国情,有一些对于香港的前途缺乏信心,出现了香港历史上第二次移民潮。


这次的移民国家以欧美国家为主,新西兰、加拿大、澳洲、美国都是香港人移民的热门目的地。



▲《山河故人》里的张艾嘉,就是97那一批香港移民


在移民潮最高峰的时候,各种听都没听过的小国都争抢着香港人移民过去,连佛得角这样的国家,都把移民广告打到了香港的杂志上。


但这股移民潮在97年之后,那些移民出去的香港人了解到了国家对香港一国两制的政策,开始对香港的前景有所改观,出现了回流现象。


3

第三次移民潮:社会矛盾加剧

------


2010年之后,香港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


而造成这种矛盾的“罪魁祸首”,就是房价。




香港的房价有多恐怖?2015年香港人均月收入为14877港元,合人民币12722元,但平均房价已经涨到了125063港元,合人民币106953元。


一个普通香港人,如果想买50㎡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30年。


如果想住豪宅,80㎡在香港就算大房子了,需要不吃不喝48年。


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中国大陆一线城市的情况不也这样吗?但香港的物价为大陆的三倍左右,一碗普通的面大陆卖10几元,香港要40几元,在这样高物价高房价的压力之下,香港民众生活越来越难。


网友戏称普通人在香港买房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1. 找个月入约3万的老婆。

2. 不要吃早餐。

3. 午餐要吃面包,不能超过一块。

4.疯狂加班。

5.不要买超过1000元的物品。


由于房价贵,很多香港家庭只能挤在又小又旧的公屋里。



这种公屋相当于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居住环境艰苦,人均只有10㎡左右。


即使好不容易攒到了钱,买到了大点的房子,在我们看来,依然是局促不堪,只能说香港真是寸土寸金。


下面这套房价高达247700元人民币每平方米的房子,就充分利用了各种空间,尽量腾出空地,所以浴缸也只有半个。




厕所更是把空间压缩到了极致,在这里上厕所,都担心没力气好好施展。



每天看着自己辛苦大半辈子换来这样的房子,香港民众的心情能好过吗?但和大陆这边一大片控诉高房价的声音不同,香港人反而更多的是对于房价下跌的恐惧。


因为在97年金融风暴的时候,香港人已经经历过一次房价下跌的痛苦了,那时候的香港,多少人倾家荡产,跳楼自杀,50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港府的政策。香港影星钟镇涛,就是在那次风暴后负债两亿,宣布破产。



▲钟镇涛


房价太高买不起,房价下跌又害怕,这就是矛盾的香港人。


与之相比,香港人开始羡慕那些移民到台湾去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