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很多同学觉得,自己英文表达不好,是因为词汇量不够。这话,经济学人恐怕要摇头了。
1.
来看这句:
将它们(卫星)发射至太空曾经是超级大国的军队和航天机构做的事。
「将卫星发生至太空」可能会稍微困扰你,「太空」「发射」等表达,似乎都是不怎么熟的,何况还要考虑动词、名词、介词之间各自的关系搭配。这时,一旦出现卡顿、表达不畅不准,你很可能就会归因于:
词汇量不够
。
但果真如此吗?
其实,不是你「词汇量」不够,而是「
词汇质
」不够,同样的意思,经济学人不加一例难词,便把话给说了。它是这么写的:
getting them there
全句则是:
Getting them there was once the business of the superpowers’ armed forces and space agencies.
利用小词 get 加 there,轻巧搞定复杂表达。
这样的写法,经济学人时常可见,比如: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有两方面原因。
你可能会写:
However, achieving the goal will be very difficult. There are two reasons.
可过,但不佳,因为不够简洁爽利。同样的意思,经济学人还是一个 get 一个 there 又解决了:
But getting there will be hard, for two reasons.
顺便一提,以上两句一加对比,还可总结出两点细节:
1)But 可直接放句首大写
2)小词不仅适用口语,经济学人书面行文也照用不误
2.
顺着思路,再看一句:
如今的电动汽车由锂离子电池供电,
续航能力倍增
。
前半句不管,「续航能力倍增」怎么讲?
不妨停下想想。
思考时间。
……
你看,如果要一板一眼说「续航能力倍增」,好像还真不容易,因为「续航」你可能不会——于是很可能,又会滑到「表达不好是词汇不够」的总结。
那经济学人是如何处理的?有利用词汇优势来表意吗?不妨对照:
Today’s electric cars, powered by lithium-ion batteries,
can do much better
.
一个 do,一个 better,搞定。
同样,经济学人一篇主题为 VR 的文章里,有这么一句:
(VR 设备)功能不多的话,消费者是不愿花大价钱购入这些装备的。
你来写时,估计会把「功能不多」往 functions 一类表达挂靠,经济学人则再次搬上小词:
Consumers are hesitant to splash out on expensive kit
when there isn’t a lot to do with it
.
熟词新用,于词汇表达是提质,也是提量。
也正是因为实用非常、重要非常,英文泰斗级人物葛传椝先生,曾数次提及,他精细研读过简明牛津词典的一众常用小词:如 a,about,above 等,强调不但要弄懂每个词的确切含义,还要弄懂每个用例,全部记住。他在《漫谈学习词汇》一文如此写道:
我直到现在认为我当时用的这番功夫是给我终生受用不尽的。
此外,
葛传椝先生还给英文学习者开列过一张小词清单
(附文末),挑出词汇 150 余,全是葛老认为学生需精细掌握之小词,你也可以对照学习。
3.
原则既定,如何践行?注意两点:背诵句子、管理句子。
背诵是基础,也是必做,只有记住了(retention)才有可能用出(transfer)。凡有好句,都当放入 Anki,时时勤读。
不过务必注意,每遇一句一词,要先回想测试,再看答案,以免学习落入「重复阅读」这一低效陷阱。
那放入 Anki 之外,为什么还需管理?
小词熟词用法日积月累,不免庞杂壮大,Anki 虽是背诵好去处,却不是批量回顾、观察总结语言规律的好地方。你需要另一工具,来助你建立自己的「小词熟词大数据」:WorkFlowy。
WorkFlowy 本质就是张清单列表,只不过具备了标签筛选功能。比如你可以在 WorkFlowy 专门开一个条目,就叫「好句」,把平时见到的典型句子,Anki 放一份,WorkFlowy 放一份,并在句子后打上标签「#熟词」「#强势动词」等,积累句子大数据,需要时点击一下标签,即可一键批量查看。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