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混沌学园
咨询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发者全社区  ·  DeepSeek看不上阿里 ·  昨天  
开发者全社区  ·  19岁私奔裸婚,连生3胎 ·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春晚差点穿帮的镜头 ·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广州员工奴性事件 ·  3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恒大歌舞团团长嫁人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混沌学园

李一诺:为什么女性要敢两眼放光,野心勃勃?!

混沌学园  · 公众号  ·  · 2024-03-08 19:00

正文


女性在升职过程中会遇到障碍:不敢去主动争取,希望有人能够看到我工作的成效,给我戴上皇冠;对升职有一种羞耻感,总用“往上爬”等等各种不好的词来形容升职,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我霸凌…… 这些障碍背后的底层困境是什么?

很多年轻人对未来是非常悲观的,觉得世界其实充满了问题,为什么还要生一个孩子到这个世界上来受罪呢?我也是如此,但这个预期后来其实是发生了变化的,并不是说我突然就变的乐观了,而是说我当时其实想清楚了……养育到底是一件怎样的事?

我有10个烦恼,减掉8个就不会那么烦恼了,用脑子想似乎是这样的。比方说我现在遇到一些大问题,钱不够多,房子有问题,车有问题;还遇到一些小问题,下水道堵了,客厅里飞来一只苍蝇。想象有一天,你的大烦恼没有了,可能90%的烦恼都没有了,不过厨房的下水道还没弄好,苍蝇还在飞,你会不会觉得,我的烦恼已经是原来的10%了?

事业、家庭、生活、自我……

职场的层层障碍、育儿带来的繁重事务、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如何一一克服?

李一诺老师曾做客混沌,带来课程《李一诺:女性成长,力量从哪里来?》。

她说,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意识和信念 —— 每一位女性无论她出生的禀赋和境遇如何,我们在任何境遇下都有很多可以选择的空间。

如果我们能够面对自己内在的问题,我们都有可能会成长成一个独立的、优秀的、自带光环和充满力量的个体。

今天是 3月8日 ,女神节。 混沌一直都非常重视女性的力量,我们邀请过近30位女性企业家讲课,混沌的同学中女性的占比也越来越大。去年,我们举办了女性企业家专场的盛大活动,影响力非常大,混沌同学的呼声很高。

3月6日—3月8日,混沌开启“突破天花板·新世代女性影响力”专场直播,来继续呼应每年一次重要节日。

授课老师 |  李一诺 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本文根据李一诺2022年3月5日在混沌学园的课程《李一诺:女性成长,力量从哪里来?》整理而成


为什么女性成长的话题这么重要?

想聊女性成长,可能我们首先要聊一聊,为什么这一题目如此重要?我觉得现在社会上对女性问题的理解,实际上存在误解和窄化。

其实女性问题不是某个性别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社会都要面对的问题,因为每一个人在生命最基础层面、社会交往层面、社会有效性层面,都和女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女性问题也不是玫瑰色的娱乐问题。一提到女性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明星,或是美、艺术这类偏娱乐性的话题。但只有在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这个层次来看待女性面对的问题,我们才能理解女性面对的真实困境。

女性成长面对多重的限制,更值得我们深入地分析它的困难和挑战来自于哪里。

  • 女性成长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女性成长这么难?因为女性成长面对两大方面的限制。 在现代社会里,女性成长面对外部结构性限制:

01. 无报酬工作。 泛指付出但没有金钱回报的工作,比如照顾孩子、老人、做家务等等,在全世界范围内从事无报酬工作的女性人数是男性的2.6倍,这个比例在中国更高,大概接近3。

02. 对女性的物化。 最近出现的一些类似拐卖的恶性社会问题,这些违反法律也击穿道德底线的行为,说到底就是对女性的物化。

03. 职场妈妈的困境。 很多想兼顾职场和家庭的女性都会对这一问题有很深的感触。很少有人提到职场爸爸的困境,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后面隐藏着一个假设,就是不管你是否身处职场,孩子的抚养主要是妈妈的责任和义务。

在外部结构性的限制之上,“不敢”,是女性在身上普遍存在的内在限制。内外限制交加,最后致使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多重困境:

第一重是职场困境 ,表现为不敢发声、不敢不同、不敢当领导等等。

第二重是育儿困境, 女性不敢生,不知道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不知道如何养育孩子,这个过程中又会充斥着失败感。

第三重是生活困境 ,生活中会面临无穷无尽的烦恼。

第四重是自我困境 。我们面对的职场、育儿、生活困境,归根结底是关于“自我”、也就是“我是谁”的困境。

在成长中面对的这些困境叫做多重困境,它们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反而可能是逐渐深入的。如果我们不去审视这些困境,就不会真正地去活出人生的样子。
女性成长面对的困境实质上是一种“不觉知之痛”。
不觉知的表现是什么?

第一类,是不加思索地把外在的评判内化成内心的标准。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会非常容易去认同,而且不仅认同,还会马上把它当成自我评判的标准。

第二类,不加审视地把外在标签内化作真实自我。你是干什么的,什么学历,长什么样子,家是哪儿的,我们会相对容易地把一个人放到某个框架内。如果我们也用同样的标签方法去标注自己,会不觉知地把这些外在的标签作为真实自我的定义。

第三类,不能通过外在困境看到我们内心的障碍。其实外在的世界或者我们体验到的外在世界,都是内心状态的某种投射。当身处某种困境,如果没有转换视角,看到折射出内心的限制是什么,我们就会处于无觉知的状态。

不觉知,是我们所有人成长的最大限制和障碍,无关性别。
  • 性如何才能获得成长


我想聊聊关于成长的几个重要的信念,听上去也许很主观,但在我们讲的个人成长里,信念实际上是最重要的。

第一条信念是,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和智慧,去活出自己最灿烂和最精彩的样子。佛经里有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自性具足或者本性具足的。每个人其实都拥有我们自我发展所需要的所有的能量和智慧,就好像每一个泉眼都跟地下水源相连接。

第二条,我们和水源的连接往往被很多内心的障碍阻断了。这些障碍来自我们童年的经历、教育和社会教化,包括家庭对我们的不接纳、淘汰制教育对人的高评判和社会教化的限制性观念。

第三条,成长的路径,就是看到这些内在障碍,并不断破除的过程。当你去除这些障碍的时候,水源和泉眼之间又连接起来了,人就会获得汩汩的能量去活出生命的样子。

其实我们最大的成长永远来自于困境,只有在困境里我们才能看到自己一些盲点,困境即礼物。


扫描海报二维码,预约观看更多精彩直播内容!



如何战胜职场胆怯,迎接野心和梦想?

我们从职场困境讲起。2005年我加入麦肯锡的时候,一个在美国非常成功的女性领导讲了职场的三个阶段,我后面加了一个阶段,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完整闭环。

第一个阶段是Do(做事) ,就像盖一栋房子,Do的阶段就是做好泥瓦匠砌好每一块砖,要有一些必须的专业技能,这是职场领导力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Build(建造) ,这一阶段你需要作为领导带领大家盖房子,你要知道项目是如何进行的,从蓝图到设计再到施工都要负责;

第三个阶段是Coach(教练) ,这是一个少说多听的角色,要支持团队明确他们心目中房子的样子,并帮助团队看到自身限制,进而帮助大家成长,盖好他们自己的房子,这一阶段十分重要;

第四个阶段是Inspire(激发) ,这一阶段要启迪与引领周围的人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愿景,激发大家的潜力去实现自身目标。当我们找到职业的热情,活出我们真正的价值和有力量的样子,其实是对我们周围人最大的一种激发。

我们今天也会用这四个阶段,作为讲述职场困境的一个框架,在这四个阶段,都有“不敢”的影子。
(1)初入职场,不敢发声,甘做“乘客”。
转变1:放下过去,重新开始
当我们进入一个职场环境的时候,你会发现过去所谓的成绩,在新的环境里面不一定有用,或者更残酷地说,可能很多时候是没用的。我们越是执着于自己的标签,越难真正去面对职场需要我们做出的改变。

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真实地去面对问题,不会就学。不管你在什么样的年龄、以什么样的资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都要学会放下过去。因为你的过去除了能够阻碍你自己的发展之外,没有别的意义。
转变2:从搭车人变成开车人
从乘客到驾驶员,做那个握紧方向盘的人。我在麦肯锡第一年的时候,工作坊里面有一个我们的客户总以旁观者清的姿态指手画脚,我的一个同事做了一个永远烙印在我脑海里的动作。他把客户摁到转椅上,推到屋子中间,对他说“Now you are the driver.” 你是驾驶员,你来说要做什么。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行为艺术,让客户明白了自己需要做哪种转变,这个转变也是在我们初期非常重要的。
转变3:有选择时,听从内心
做选择时,与自己对话,选择那件对自己而言更重要的事。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养成自我对话的习惯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们通过现象或者表面的得与失,看到这个经历对自己的真正意义。
(2)面对升职,不敢主动,等待皇冠加冕。

在职场的第二个阶段,我们可能有升职的机会,如果没有,就说明职场环境是有问题的。大量女性在升职过程中会遇到三个障碍:

一是等待皇冠的障碍,不敢去主动争取,而是希望有人能够看到我工作的成效,然后给我戴上一个皇冠。
二是对升职有一种羞耻感,总用“往上爬”、“往上走”各种不好的词,来形容升职这件事情,我们把它耻化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我霸凌。
三是认为争取职业上的提升是不务正业。

在三大障碍背后是两大底层困境,一是我们不停地寻找外在的认可,而没有足够的内心的自信。二是自我苛责、自我评判。

如何破解这些问题,第一个方法就是意识到职场上最重要的阻碍是我们内在的阻碍,我们败给的是不想或者是不敢想。如果我们敢想,很多时候路径是有的,并且是丰富多样的。

第二个方法就是要看到真正的成长都来自看到和面对自己内在的困境。

第三个方法是看到,很多“市井智慧”都是有害的,很多“天经地义”的限制都来自于我们内心。大量的市井智慧都是大家用自己的一种路径或者一种经验去给你提供建议,它是有限制性的。

(3)初当领导,不敢“建造”。

当领导的本质,就是不仅要做好手头的事,还要思考“大局”,超越自己“做事”领域之外的事。在当领导的过程中,可能最大的困难在于不知道该怎么当领导,或者说不敢去建造。

那如何学习当领导?领导力的来源是什么?要分为对事、对组织、对人三方面。

对事情,要有方向感,能够选对路, 而选对往往是从选错开始的。

对组织,要会“砸墙”,创造环境和条件。 这里面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清楚组织内部结构和发力点,知道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我们能够形成更好的合作发力点。二是要会讲故事,要学会把一些不同的观点或者看上去互相矛盾的利益点,放在更大的框架里,去看到它们内在的逻辑,从而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很多曾经的“墙”也就消解了。三是要为团队建造做事和成长的“匝道”,让大家在组织里共同发力。

对人,要勇当“坏人”,接地气。 真正的领导需要去承担多于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当团队遇到挑战时,领导要堵枪眼儿;当团队内部有分歧时,领导要做那个“坏人”;要接地气,知晓团队真正的需求。

我们以为做领导是一种能力,其实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转变。当我们的底层心态转变的时候,你的能力也自然会转变。

这里讲到当领导的一些底层困境,其实我会意识到刚才讲的这些方法可能大家都听得懂,也觉得合理,但有的时候为什么做不到?还是回到刚才讲的内在的限制,女性内心对自己的限制往往更加苛刻。

如果让你去想象一个领导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很多人想象的不会是自己的样子。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还是挺震惊的。

我觉得自己有很多典型的所谓的女性特征,我比较爱说话,比较爱笑,如果跟朋友在一块也愿意聊一些八卦。我们会觉得领导怎么能是这样的呢?其实这相当于给你自己做了一个包装,这个包装跟领导是绝缘的。

所以当时我在内心有意进行了一个转变,就是去想象这样一个领导,他既是领导又是一个我这样的人,或者是具备我这样的一些特质的人。这些特质它不一定是缺点,其实很多女性的特质,实际上是反而是成为一个好领导的重要特质。当我们做这个转变的时候,其实就是内在视角的转型。
(4)成为高层:敢说不敢听,敢答不敢问

大家经常有一个误解,觉得领导就是侃侃而谈,不停地对外输出观点,而且是强势突出观点,但到了教练(职场领导力的第三层)这一层,我们应该做的恰恰是相反的,应该更多保持的是一种放松和倾听的状态。

只有当一个领导能够去放下自己内心的执念哈、去真正去倾听的时候,他才能够一方面看到真正需要看到的方向和团队的需求,一方面也能提供最好的支持。这种敞开的状态,就是承认有些事我不懂、不知道,团队会更愿意分享他们的想法。

此外,提问其实是教练的一个核心能力。你要通过问问题去看到对方的真正的需求。当你理解他的需求的时候,才能够相应地给到更合适的建议。

那如何成为高层,有一个比喻叫 “要做镜子、不要做海绵” ,我们要意识到别人说的话都是他们内心的投射,和你并没有关系。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当一块吸收的海绵,而是当一面反射回去的镜子。做镜子,需要我们内心清明,可以关注周围人的底层心理状态;也需要相信对方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去他应该去的地方。我们要从一个给答案的人变成一个问问题的人。


(5)开始创业,“离开平台”的恐惧。

创业最大的恐惧,可能就是离开平台。大的平台给我们带来保底的安全感,满足了我们的底层需求。但如果离开了平台,我们就没有安全感,其实是把我们自己的人生定义得非常的工具化或者狭窄。

从麦肯锡到盖茨基金会再到创业,我的感受是,有一点空闲,有一点天马行空的心情,是创造力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条件。2014年,受王甘老师启发,我体会到我们做的很多事情看上去是在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 如果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生命的广度和深度,会发现世上的生命本为一体,以助人始,将以助己终。

如何兼顾家庭事业,既要、又要、都要?

女性还要面临的一种困境,就是育儿困境。有些人可能觉得女性要孩子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大概和我先生结婚8年半才有了第一个孩子,那时候我就是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孩子。

我推荐大家都去真正思考这个问题。不一定要想清楚,因为其实很多问题,永远不会真正地想清楚。但至少在这些重大的生命决定里面,跟自己对话是非常有意义的。

比方说那时候我就理解到,其实我们做决定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也就是说我们要孩子往往是一个自己对未来的期许,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要去审视自己对未来的预期和期许是什么样的。

我之所以能够从不要孩子到要孩子,实际上是因为预期发生了变化。可能跟很多年轻人一样,我对未来是非常悲观的,就觉得这个世界其实充满了问题,为什么还要生一个孩子到这个世界上来受罪呢?但这个预期后来其实是发生了变化的,并不是说我突然就变的乐观了,而是说我当时其实想清楚了。

第一,这个世界并不是完全客观的,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每个人的选择对这个世界是有影响的。所以,孩子并不是一个受体,不是一个受害者啊,他其实是在跟世界主动地交互的;

第二,生养孩子实际上是每个成人的自我完成之旅;

第三,人只有活出内在和外在的一致,才是自洽的、幸福的。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自洽和幸福,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我们自己要做到。
如何做成功的父母,最重要的是要跟孩子保持一种心灵上的连接。 这种连接实际上是孩子成长中所需要支持的一个入口。当我们有这个入口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会有一个入口可以去帮助和支持孩子。

第一,让孩子在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有十足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来自于无条件接纳。第二,不要只关注孩子做了什么,要更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第三,放下自己头脑里的声音,学会真正看到和倾听孩子,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第四,在跟孩子的互动里面多让孩子赢,孩子在得到支持和认可的时候,才有最好的发展。

职场妈妈好像最大的困难在于时间不够,当时间不够的时候,就会对育儿这件事情特别焦虑,这时候就需要看到问题的本质,我们会发现很多难题其实都有答案。

一方面,不要对平衡有执念,生活最终是取舍;其次,要不断告诉自己,做妈妈和职场工作不相悖,还能加分,比如做母亲可以充分锻炼沟通能力、共情能力、解决纠纷的能力,这些能力在职场上也是非常底层和核心的;第三,要有意识的自我关怀,妈妈爱自己,才能爱孩子;第四,要学会接纳,做妈妈或者做父母,应该是天下最难的工作,当我们有接纳的心态,反而可以看到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

扫描海报二维码,预约观看更多精彩直播内容!



孩子代表着未来,而未来就是不确定的。孩子让我们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去面对我们最深的恐惧,面对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成的过程。

有了觉知就会明白,养育孩子的核心只有两条,第一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第二是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幸福的关系。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不是童年家境优越或者生活安逸,而是家庭成员会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和接纳,从而让他获得心力的滋养。

如何拨开一地鸡毛寻找生活喜乐?

生活的本质就是琐碎的烦恼构成的小困境,这才是生活的真相。找不着手机的充电线,很烦。车坏了,很烦。孩子的老师病了,不能上学了,很烦。如何去面对这些小困境,是对我们真正的智慧的修炼。 能够心态平和甚至心怀喜悦地面对生活琐碎的烦恼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如何去面对烦恼?

第一步是停下来、深呼吸。当有影响心情的情绪出现时,很难做的一步就是停下来,我们的教育总是教我们去多做、去积极入世,但遇到影响我们心情的事情时,我们要做的反而是停下来,深呼吸,而不是做得更多。

第二步是放下那些“应该”。有时候很多烦恼,是因为脑子里有很多应该。我们的烦恼很多时候来源于现实的剧本与我们心里的剧本不配套。我们觉得这是别人的原因,但更可能是我们心里那个剧本的原因。

第三步是做情绪的主人,女性情绪是丰富而多变的,当我们对自己的情绪无觉知的时候,你会变成情绪的受害者,所以要做情绪的主人。所有的烦恼都是通向心灵自由的必经之路,烦恼即菩提,我们可以经由烦恼来实现自我成长。

第四步,消除烦恼不靠“减法”,而靠心智成熟。

我有10个烦恼,如果减掉8个就不会那么烦恼了,用脑子想似乎是这样的。比方说我现在遇到一些大问题,钱不够多,房子有问题,车有问题;还遇到一些小问题,下水道堵了,客厅里飞来一只苍蝇。想象有一天,你的大烦恼没有了,可能90%的烦恼都没有了,还剩下10%的烦恼,比方说你的这个厨房的下水道还没弄好,苍蝇还在飞,这时候你会不会觉得,我的烦恼已经是原来的10%了?不会的,我们实际上大脑的运作模式是,哪怕只剩下一只苍蝇,这个苍蝇也会变成你100%的烦恼。

面对烦恼和欲望,我们做减法消除烦恼,或者做加法来满足欲望,其实都得不到幸福,只会换来更多的痛苦和焦虑。真正的改变依靠的是心智的改变,知道欲望和烦恼都是我们头脑中勾画出来的图景。我们既然可以勾画这类图景,就可以勾画另类图景,还可以放下“勾画”,这就是心智成熟的表现。
第五步,如何面对烦恼, 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叫做当下有一切的答案 。我们的烦心事,说到底就是想得太多。当一件事发生时,我们焦虑的往往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我们在看到这件事以后,头脑中不断想象和演绎出来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无数状况。

我们遇到的挑战、伤害和压力,很多都是自己内心编造和想象的。当我们进入当下的时候,就能够把自己和我们编出来的做一个分离,就事论事地面对事情的时候,反而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可怕。
然后我们回到人生的具体的场景,人生的路到底该如何选,我用四象限的方法论跟大家分享。


人生的选择无非几类,大部分的选择实际上是不重要的,不重要的时候怎么选都可以,不用花太多的精力。

还有一类事情实际上是无法选择的,比如你的老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公司是个什么样的公司……这时候你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选择的,无法选择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全然接纳。

很多人听起来可能觉得很别扭,不好的事情怎么能接纳?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接纳不等同于认可”,不是说我同意,而是说我知道了。

我们经常会认为接纳就意味着认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认可的。这里面要做的一个区别就是接纳的定义,接纳的意思是,当我们无法选择的时候,要看到这个事情的现状,尽管不同意,但是可以接受它,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该做什么的观点和方法。

另外一类事情叫做不确定性大的事情,这个时候的方法就是去选择与众不同,与众不同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复制别人反而是一个高风险和高成本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走出自己不同的一条道路。

最后一个关于选择的重要的原则,就是多考虑微观的因素,少考虑宏观的结果 。有一个原则叫做五六个人原则,就是生活中不管在什么环境,在学校也好,职场也好,家庭也好,你周围的五六个人构成的微环境对你的影响是远远大于宏观环境的。所以,我们要从微观的角度入手,这跟“进入当下”以及看到眼前的实相,它们的概念是一致的。

职场里面我们如何去面对每一个阶段的挑战,育儿的时候看到眼前的孩子,其实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就是从微观这个角度去着手,看到我们周围真实存在的情景,而不是在宏观层面上做理论研究。

女性如何获得持续成长的动力?

在职场困境、育儿困境、生活困境之外,我们最终的困境是自我困境。
  • 读懂时间的本意


面对自我困境有多种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入手,我们在面对自我的时候,就是在不断地精进理解我们跟时间的关系。我自己对时间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做事 ,做事的时候你会觉得时间实际上是跟你的效能挂钩的,所以这时候就是希望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面有更多的产出,是要分秒必争的奋力奔跑。这个阶段一定程度上是有意义的,但如果这是唯一的追求,很快你就会发现它失去了意义感,因为人再有效,在很多方面也不如机器高效。如果为了做事和做效能,那我们的意义在哪儿,所以它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第二个阶段是为人,要接受生命成长的自我节奏。
特别是我们做了妈妈以后,你会发现生命有自己的节奏,对孩子再用心,他也不可能在三个月的时候说话。这时候你就会理解,你要对时间有敬畏之心。它并不是跟投入是正相关的,能做到越投入产出就越大,或者说越聪明越有智慧产出就越大,它有它自己的节奏。

第三个阶段就是合一,要感受时间和意识的一体性。
所有的时间就是现在,只有现在这个时间是真实的。以前的时间已经发生了,它不存在了,它只是存在在我们的记忆里。以后的时间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投射,是我们的预期,它也是不存在的。只有现在的这个时间是真实的。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人最大的效能来自于我们跟当下时间的合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开发者全社区  ·  DeepSeek看不上阿里
昨天
开发者全社区  ·  19岁私奔裸婚,连生3胎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春晚差点穿帮的镜头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广州员工奴性事件
3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恒大歌舞团团长嫁人了
4 天前
毒舌电影  ·  恭喜韩寒,你终于学会了克制
8 年前
联合国  ·  百万美元大奖等你来拿
7 年前
心情聊伤话  ·  时间,比眼睛更会看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