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现在已经是每年过手数亿资产的人了,手下的员工在金融机构、开发商、中介、房产土地部门、小贷公司之间游走,不时还得向这位前辈请教。不知不觉中,小A“登上了食物链的顶层”。
同学会上,喝多了的小A当场狂飙,嘲笑留校的同学为了职称拼命读书,要不就写稿浪费生命;嘲笑在工厂做财务的同学为一点聚会费用斤斤计较;嘲笑那些天天研究“杠杆”的人自己的房贷都还没还清。他主动提出包场买单,大呼“实业误国,地产兴邦”,号召同学们跟着一起喊,喊一轮就上一轮鲍鱼海参,喊的响奖励大号龙虾打包带走。很多同学悄然起身离开,而他的铁杆们红光满面一起大喊,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最后一次见到小A,是国庆节,小A趁着节日带父母出去玩一玩。他比以前黑了,据他说是在夏威夷晒的。握手的手劲很大,因为健身。加国的绿卡很快就要下来了,或许年底就全家搬到大洋彼岸去。他在休伦湖附近置办了豪华的别墅,多伦多也买下了成套的公寓外租。谈笑间小A浑身充满了正能量,看起来笑得很阳光。
在小A的身后,留下一栋栋大楼内,一个个心情复杂的住户。同学们私下非议,没有小A和这类人,或许一些住户的买房不用那么高。大家住在房子里,偶尔咒骂一下高房价,但又怕房价快速下跌,重复着小A当年的困境,寻找着小A当年寻找过的慰藉。
有一些人拿着父母的赞助,非常清楚靠自己的力量买房是不可能的,所以感激父母;有一些蒙在鼓里的住户,盘算着再过几年是不是可以办房证了,自己的小家算是完整了;有年轻如小A当年的夫妻,省吃俭用攒着月供,他们从小A手中买来的二手房,正是作为顶账变现的奖励,小A没花一分钱。还有在灯下陪孩子苦读的家长,为了一个学区房付出了太多太多,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名牌大学,这多年的心血也不算白花。
还有可能包括此刻仍走在东北大街上的您,读着识局的文章,观察着很少房间开灯的大楼,好像稍微多了解了点什么。
— — — — — 故事分割线 — — — — —
前些天看到X君拿着一大堆起诉材料,笑着说“你看这某某刚刚找到工作,脑袋一热就买房,结果现在雇佣他的人欠他工资,他一气之下不干了,断了收入,房子被诉,他的首付和已经归还的贷款都要打水漂。”
“还有这个人,这个人盼着起诉后房子拍卖了能剩下点钱,我想他应该先去法院附近转一转,看一看那些在拍卖房间门口徘徊的人,看看他们的纹身,您能按评估价拍回来?祝顺利!”
随手翻翻他的材料,看到有的人闪婚,买房也闪买,现在闹离婚,房贷还不上。还有收入不高就买大房子,结果老人看病花掉积蓄,贷款还不上。更有好不容易贷款买房,又出去贷款装修买家电,结果入不敷出,每个月都要少还一些,不良次数积累久了被诉。想到这里,我突然顿悟,这微小的个案,恐怕早已不仅仅只是东北的故事,而是全国的故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