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后几个月的买房忠告
#
(一)
第一个话题:
被吞没的现金流
后台总有人问,现在楼市处于横盘期,手头现金流紧张,该如何安稳度过?
大家应该明白,房产,金融属性是与生俱来的,房价已经经历了疯狂上涨的黄金二十年,赚的主要是房价上涨带来的资本利得的钱。
但只要是资产,就有涨有跌。
任何购房行为,既然享受了杠杆的涨幅,就要承受杠杆带来的成本。
在楼市一旦进入房价走平的阶段,
你买的房实际就在亏钱。
大家喜欢用年化收益来考量投资的成败,就来简单算一下买房这笔账。
以深圳买房为例,买一套价值500万,80平左右的房子。
深圳现在房贷利率是5.5%左右,扣除物业等支出,把房子租出去的收益率大概为1.5%(
已经算不错了
)
那么每年的亏损就是4%左右,也就是20万。
以上是静态算账,背后起决定性的还有房价的涨跌。
如果房价上涨能够覆盖成本,
每年4%
左右的现金流亏损算不上什么。
但如今楼市打压之下,长期横盘,
你的现金流就可能受到考验
。
虽然长线看,中心城市房价还会涨,你最终一定能盈利、能保值,但关键你能否扛过未来一段时间,赢得最后的胜利。
这个“忍耐期”或许是1年,或许是3年甚至更长,没有人能说得清。
而不少人的资产状况,还房贷如同紧绷的弦,信用卡信用贷一块上,杠杆几乎加到了极致。
要明白杠杆是暴富的钥匙,但也是深渊的阶梯。
在不断周转资金中,人最大最恐慌的就是手上的现金流能维持多久?
一旦有个外部的突然冲击,你辛苦运营的现金流闭环,就会中断崩溃。
(二)
第二个话题:
投资与兜底
时代的节点在变,在机遇面前,你敢拿出多少钱来投资房产?
有人用几乎所有的资产,100%,做资产的二次配置与投资;
而有人用“闲钱”做投资,10%,做投资。
效率和体量是你的10倍。
在过去二十年几乎单边上涨的楼市行情中,
10倍的投资差,最后呈现的区别是巨大的。
但同时风险也是如此。
在身边,的确有一些殷实家庭、大款家庭,因为投资某个必赚钱的项目,最后弄到全家流离失所的地步。
在投资的世界里,不懂得真正“兜底”的人,无论之前积累了多少巨额财富,很容易一棋毙命。
不妨问问自己,假设最坏情况下你的一切打了水漂,家庭温饱和老人孩子养育,是否也会被你波及?
周末聚餐听到一个朋友的事,尤其让人感慨。
他去年加杠杆上海买的二套房,为了房贷拼命赚钱,谈业务出差熬夜……没想到两个月前突发脑溢血,送去医院ICU,医生说:
活多久,就看准备了多少钱。
住了半个月、花费将近60多万,身上数不清的针孔,人还是走了。
还有年迈父母未能尽孝,房贷压力陡然落在收入不高的妻子身上,压的喘不过气来......
多少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挣钱养伴侣。
生病、失业、房贷,一场意外就会把整个家庭打回原形。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短板效应”:
木桶能盛水的多少,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
你风险最薄弱的一块,决定了你财富的水平。
家庭要持续投资积累财富,但是往往很多人却忽视,如何做好“安全兜底”。这个问题其实也好解决,
通过金融工具把风险转嫁出去,比如保险。
说到保险,有些人嘴上可能会“呵呵”,心里甚至会“呵呵呵呵”,其实我们对于一些事物的“偏见”源于我们对其了解的不够全面。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
用投资的眼光看待保险这件事就通透很多。
这张图是保险和投资的价值变动对比,保险的价值随着通胀的原因不断下降。
而投资的价值正好相反,投资的早期价值很低,本金少、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是投资越到后期价值越高,复利积累效应越来越明显。
也就是说保险能帮助你盯住财富积累的中短期,
在财富积累最
难,风险短板最明显的阶段
不至于因为疾病、意外等不可控因素,导致负债累累。
而投资负责盯住长线,在后期从保险手中接过棒子,帮你顺利走完余生。
1.把保险和投资两者结合起来,才是覆盖
全生命周期
的正确资产配置思路;
2.
它只占用你一点点现金流却
撬动了
未来极端风险时候的大笔钱,是巨大的杠杆。
在一众偏见中,能正确认识保险这一金融工具,你已经领先于许多人。
分享一个读者的真实案例:
他家一共六口人,年收入50多万,房贷300多万。
两个月前在
业务员的推销下
配了一份
所谓600万
保额的保险方案,每年保费4万多,方案如下:
这明显被坑了嘛!
买保险最怕的就是钱花了,结果理赔时碰一鼻子灰,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①先生作为家庭经济支柱,
竟然
没配置重疾险
,一旦工作中断,家里不就断了经济来源了吗?
②小孩为何要买50万的寿险,
保监会规定10岁以下寿险额度
超过20万无效
。
③居然给老人买这么贵的重疾险,
已经50多岁,算一下交的保费
都快
赶上保额了
,不等于白买吗?
同样的预算,
其实可以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全面的保障。
一场大病三甲医院花费80万,经过医保报销和商保赔付后,没花一分钱,
剩余100万
拿来补偿患病后2年
家庭收入损失
,
生场病也没影响家人正常生活。
治病、生活两不误,才能让保险在出事时
发挥
真正的金融工具价值。
(四)
怎样才能避免被坑?
一直以来,我都劝身边的人一定要尽早给自己配置好保险,也有不少朋友后台留言买保险,但实在没办法一一解答。
毕竟每个人家庭状况不同,需要的险种组合自然也不同,而且保险本身带有一定门槛,涉及金融、医学、法律三方面知识交叉,
稍有差错,很有可能就白买了。
直到最近,了解到一家第三方咨询平台,可以给用户提供
保障方案定制
,颠覆了我对传统保险的认知:
买保险不是简单买产品,而是买配置。
如同生病要先找医生诊断治疗,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财务情况、保障需求,个性化定制保障方案,真正做到“
量体裁衣
”。
体验过程中通过简单的四步,就可以科学计算出家庭所需保额:
①对于没有保险的粉丝
,
可以根据计算的保额来匹配家庭风险缺口,能清楚知道应该
买什么险种
,以及去
买多少额度
才能解决家庭的问题,以及
花多少钱才合理。
②已经买了保险的,
规划师也会将已有保单做排查分析,一张张讲解你买的保险值不值,
方便及时退保止损。
我比较信任的慧眼看保,已经给大家推荐六次,
我后来几款产品都仔细看了条款,也联系了相应的保险公司咨询对比,发现慧眼看保的理财师还是非常中肯的,
没有任何错误引导,也没有强迫购买。
(后台踊跃报名截图)
经统计后台反馈留言成功帮助
两类粉丝
解决了保险困惑:
第一类粉丝:
关心已经买的保险值不值,担心出事理赔时
不能满足所需
为时已晚。
第二类粉丝:
有风险意识想买保险,
看不懂晦涩的保险知识
,怕投保被坑。
他们反馈体验之后颠覆了自己对保险的认知,规划服务及时让大家避免掉坑,省了不少钱,觉得很值。
由于上次发文突破了100个名额限制,为了普惠更多粉丝,沟通后,再加量
免费
赠送
200个价值699元的保障规划服务给到
我的粉丝们体验一次。
此外考虑不少粉丝买了保险之后就丢在一旁,时间久了也忘了买的是啥,等到
真正出事理赔时
却慌了手脚。
为了解决这一困惑,沟通后新报名的粉丝额外享有
终身保单托管
服务,规划师会一张张讲解保单有哪些缺口,为你做一个家庭保单夹,
并随时协助你进行理赔。
下半年,做一份全面的保障规划,是对家庭责任的及时兑现,
一直悬着的心,也会慢慢放下来。
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投资世界,和欧神一起安顿好大后方,再重新出发。
限时200个福利,报名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