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携程、飞猪在内的多家在线旅游企业于年内纷纷强化了资源端和分销渠道的服务以及布局。一场以
“
共享
”
、
“
赋能
”
概念为核心的变革不仅有旅企巨头的参与,同时也影响了传统的旅游
B2B
企业,以及诸如京东旅行等自带流量的玩家入局。
无论各方用的是S2B(Supply 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还是平台赋能的概念,一场从C端转向B端的资源之战正在旅游业打响,在线旅游平台方和OTA巨头谁能真正笑傲江湖,哪些小B端能借助平台优势真正实现在寒冬中抱团取暖,流量红利消失的在线旅游下半场,拥抱B端不能仅是讲故事而已。
途牛的新品 老于的心事
10月23日,途牛旅游网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旗下在线旅游分销渠道“笛风假期”正式更名升级为“笛风云”。途牛CEO于敦德不出意外的现身发布会现场,为新升级的分销平台做背书。于敦德表示,在笛风云未来发展中,通过对“共享”、“信用”、“打包价”、“社群”等理念的应用,为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带来优质的服务。
根据途牛发布的数据显示,于2015年成立的笛风假期三年来累计接入23000家优质供应商、开发33000家分销商,截止今年9月实现交易额28亿元。途牛笛风云事业部总经理高建表示,2018年年底,笛风云的分销商数量将拓展至35000家,同时2019年将销售团队扩充至200人以上,向下渗透至三四线市场。
作为一个在纳斯达克敲过钟的在线旅企创始人,圈里的同行常称呼于敦德为“老于”。当天发布会现场,老于在演讲中数次停顿,表现得有些紧张。一场自家的品牌活动不至于如此,老于的心事从走进专访室后做的开场白不难看出一丝端倪。
途牛
CEO
于敦德
“对不起各位,公司的投资人在楼下等我,时间不多,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在问我”,一边说着,老于让站在一边的途牛高管先落座。在接下来的10多分钟时间里,于敦德站着接受了至少5家媒体连珠炮式的发问。
在接受采访过程中,老于表示,笛风云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前期途牛会共享供应链给笛风云,后期途牛也会通过笛风云进行采购。为了避免与平台上的批发商产生竞争,笛风云作为一个纯技术平台,不做库存、不提供返点、(机+酒)只打包不单卖,通过共享销售渠道和采购渠道等方式,提高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现在我的‘武功’很强,而且掌握的‘招数’也是比较多的,我们希望通过差异化的竞争,将B2B平台的差异化特点建立起来。”老于一边模仿着武术的招式,一边向媒体介绍,笛风云的特点在于全品类,客户不仅可以在平台上一次性采购完所有品类,同时能把这些品类进行动态打包。
尽管途牛为旗下旅游B2B平台赋予了诸多新的功能和服务,但是两年前途牛高管许下的途牛旅游B2B平台在2017年实现市场份额第一,2018年实现盈利的两个小目标如今恐难以兑现。途牛笛风云事业部总经理高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6年发生的一些事件让途牛对旅游B2B平台的盈利策略进行了调整,短期来看,途牛不会把旅游B2B平台发力的主要方向是做大规模而非盈利。
与已经实现盈利的携程和同程艺龙相比,自2017年Q3实现首季度盈利后,途牛在亏损收窄的边缘继续朝着盈利的目标努力。但与以往不同的是,随着途牛联合创始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严海峰及首席财务官杨嘉宏在公司盈利的同时“功成身退”,曾经的途牛三剑客共同面临的阻力,如今更多的担子系于老于一人。
在2018年第一财季亏损由去年同期的2.874亿元收窄至7160万元后,途牛二季度亏损进一步降低至2260万元人民币。然而,在亏损收窄的同时,一场裁员降薪的风波在今年7月被途牛内部工作人员引爆,有业内人士指出,盲目节流降低运营开支甚至研发费用,或许是此番暴力裁员引发风波的副作用之一。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认为,目前,途牛在C端市场方面很难讲出生动的故事去说服投资人,在战略收缩、降低费用和成本之后,途牛在此时选择升级B端平台契合它的优势,也有利于打动投资人。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副秘书长兼投资分会理事长李伟群认为,途牛在亏损的情况下,发力B端是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在“凑足长板,谋定后动”的投资逻辑下,途牛要想获得新一轮投资仍需补足短板。
集体将资源向B端倾斜,拼的是什么?
凤凰网旅游注意到,包括携程、飞猪在内的多家在线旅游企业于年内纷纷强化了资源端和分销渠道的服务以及布局。一场以“共享”、“赋能”概念为核心的变革不仅有旅企巨头的参与,同时也影响了传统的旅游B2B企业,以及诸如京东旅行等自带流量的玩家入局。
10月25日,被称作是京东集团重要战略的“京东旅行”在京发布四大核心战略,宣布将通过场景营造、会员推广、企业客户及酒店双向采购、全景营销赋能酒店行业。
这场变革的兴起除了旅游行业互联网化的大势所趋,或许与“S2B”模式的提出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2017年,有“马云的军师”之称的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提出“S2B”的商业模式,并认为这是未来五年内领先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S代表着大的供应平台,它将更好地赋能给更多的小b,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客户。这不是一个传统的加盟体系,而是一个创新的协同网络。只有在这个越来越广大、越来越紧密的协同网络的基础之上,才能走向整个 C2B 这个未来最重要的商业模式。
凤凰网旅游调查发现,目前旅游行业围绕“S2B”的商业模式延伸出了至少三大阵营。一类是以飞猪为代表的平台型旅游企业,一类是以携程、途牛为代表的OTA,还有一类则是以八爪鱼、匹匹扣旅游圈为代表的传统B2B企业。
2017年8月,匹匹扣旅游圈CEO李爱玲在一次行业的会议的演讲中,提出以“旅游S2B助力旅行社迎接旅游新零售”。凸显传统旅游B2B企业在同行品牌跑路引发信任危机中中的“求生欲”。新模式也孕育了新机遇。2018年4月,以旅游同业交易为主营业务的八爪鱼在线旅游宣布完成C轮6亿战略性的融资,引进了新股东蚂蚁金服和建银国际,参与八爪鱼新战略S2B的具体实施。
飞猪本月在上海发布“新旅行联盟计划”,开启生态链接2.0模式。“新旅行联盟是符合S2B思路的实践,但新旅行联盟在实践中也许会有更开放和拓展边界的合作出现。”飞猪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凤凰网旅游采访时表示,在平台1.0时代,飞猪以吸引了全球商户入驻开店,所收取的服务费和管理费本身是一个赢利点,新旅行联盟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个战略,是帮助更多商户融入阿里巴巴体系,寻找新的盈利点。
在所有用到S2B模式的旅游企业中,携程被看做是“S2B”模式的忠实粉丝,这一点从命名中可窥见。去年12月,携程推出汇集大量非跟团游资源的旅景S2B平台,该平台除了能弥补小B在经营过程中单品资源匮乏的短板之外,携程旅游本身的品牌也为广大小B采购资源提供了品质背书。此外,平台不向小B收费,盈利主要来自上游资源销售后的佣金收入。
根据携程此前公布的数据,旅景S2B平台甫一推出,用户已经激增到2000多,今年预计将有超过20000会员加入。但是,在携程今日向凤凰网旅游的回复中,并未回应预期是否达标的问题。只是强调在上海,北京,武汉,南京,重庆以及更多的三四线城市举办了多次招商活动,每次当地的旅游同业人员积极参与,现场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用户进行签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家旅游企业纷纷强化对于资源端和渠道端的粘性,打造护城河的同时,在美团旅行之后,酒店领域又杀出了一位搅局者。京东旅行近期推出了“无界酒店”的战略,在“无界酒店”的战略中,既有飞猪正在做的会员赋能,也有OTA和平台方都在做的开放平台,打通资源方和渠道方的链接。
市场的拐点 小B的出路
对于在线旅游企业开放共享平台的趋势,旅游企业和行业专家看法各有不同。
日前,于敦德在接受凤凰网旅游采访时表示,
共享的确成为当下在线旅游市场发展的新特征,无论是销售渠道还是采购渠道,只有共享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随着旅游市场越来越多元化,旅游企业没法服务到每一个客户,这时就需要进行社群开放,这种开放包括线上线下的流量资源、个人和企业客户资源、直销和分销的渠道资源等等,只要赋能合作伙伴,才能将市场做大做强。
携程旅行网相关负责人向凤凰网旅游表示,
线下业务约有百分之五十聚集在非门店渠道,也就是掌握在个人和单体旅行社上,这部分的业务也具有广阔的空间,因此各旅游企业也必然会进入这一市场。
每家的布局和运营思路各不相同,各家对市场的争夺还是会聚集在产品力,品牌赋能上。
杨彦锋向凤凰网旅游表示,在线旅游市场的寡头竞争时代已经来临,各家企业要么已经成为了一个平台,要么是平台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线旅游市场的竞争从此前的品牌、获客之争向商业基础设施的竞争转型。谁家的商业基础设施规模更大、更完善,谁将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易观旅行行业分析师邢晓亮认为,携程与途牛提出赋能商家,说明整个行业在资源把控上凝集成新的共识,期望从资源端做文章。对在线旅游行业而言,整合及重塑目的地旅游资源,搭配及创新旅游产品可以说是今年的重点。
邢晓亮表示,
飞猪提出赋能商家,可以说是承袭阿里的基因,正如淘宝一开始就以零售平台的形式,除了强调用户,更强调活跃商家。飞猪基于前期积累的用户及整个阿里的生态赋能商家,进而为用户提供旅行服务是顺理成章。前两者与后者相比,一个是在旅游垂直领域深耕,另一个则是在渗透生活服务后向旅游领域纵深发展。两者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应当说前者专业性更强,后者资源更多。但相较而言,携程目前在旅游领域依然具有领先优势,其已然建立起很高的行业壁垒。
凤凰网旅游特约评论员包力维分析道,之所以出现各平台先后提出赋能
B
端的概念,原因之一,是流量枯竭。
OTA
的
1.0
时代,主要目标就是获取流量,通过大量烧钱进行补贴获取流量,但在新的时代拐点下,流量红利渐渐消失,当流量进入瓶颈期时,转而把控和打通资源,增加壁垒,可以说是整个行业的趋势和新的竞争手段。
原因之二,可以说是行业发展过程中,服务从粗放进入精细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无论是通过提升服务和技术或是借助生态链协助
B
端企业经营和发展,反过来也是帮助
C
端用户提升用户体验,增加
B
端企业对平台的粘性,让资源更好地为自己所用,也能够更好地服务用户。
包力维认为,当前经济形势之下,
B
端的小企业日子会越来越难,在线旅游企业将资源向
B
端倾斜,为小企业提供抱团取暖的平台,而平台自身亦可从中受益,这是市场竞争的自然选择。目前,对
B
端的竞争尚未达到站队的节点,但不排除攻城掠地之战打响后,
B
端小企业未来将不得不面临平台的选择问题。
“
目前的市场形势下,要形成真正的垄断较为困难,即使是行业巨头如携程,也未必可在每个版块形成绝对的垄断优势。
”
包力维表示,携程在机加酒处于领先地位,但美团通过本异地场景并举,几年时间不到,其酒店订单量和间夜量就超过了携程,后来居上。因此,不排除未来在细分领域有更多黑马出现。
觉得不错,请
点赞
本文由凤凰网旅游原创发布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转载请联系后台,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想勾搭主页君,可以加我们私人号:
生活家LIFE+
ID: lifeofwealth2015
我们还为你准备了更多目的地实用指南
回复以下
关键词
获取:
国内:西藏 | 北京 | 港澳 | 台湾 | 川渝 | 湖南 | 云南 | 江浙 | 东北 |内蒙古 | 新疆
|
福建 | 西沙 | 甘肃
国外:日本 | 英国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新西兰 | 俄罗斯 | 东欧 | 中东 | 非洲 | 欧洲 | 大洋洲 | 南亚 | 韩国 | 朝鲜 | 南美 | 东南亚
| 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