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手
一台电脑一部手机,聚焦系统干货等IT科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大力支持居民增收!国常会最新部署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000609、300020,存在被终止上市风险 ·  3 天前  
钢铁俱乐部  ·  【国盛钢铁】新的叙事正在展开 ·  3 天前  
青塔  ·  北京高校,拟整体搬迁!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手

生产力和打游戏最好的 CPU 是哪款?我们帮你做了详细排行

电手  · 公众号  ·  · 2021-04-14 14:00

正文


CPU 基准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的具体性能,将基准测试排名可以方便我们在选购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性价比CPU。
因此我们制作了电手的 CPU 基准测试排名。

在桌面端 CPU 中,AMD 的锐龙 5000 系列可以作为一个 分水岭, 这个系列推出后几乎席卷所有场景中的领先地位。

不过上个月上市的 Intel 11 代系列 ,挽回了一些面子,如果你不介意它的高功耗, 那么在在包括高分辨率游戏、单线程等场景下,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由于是第一次制作性能排名,本次只收录了最广泛的 消费级 CPU 的数据,今后我们会继续添加数据,如果有对某款产品的需求,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

01
游戏基准测试


游戏基准的数据是将无主之地3、杀手3、孤岛惊魂5、赛车计划3、荒野大镖客:救赎2、古墓丽影:暗影的基准测试性能,平均后得到的。


如上图, AMD 的 R9 5950X 和 R9 5900X 在 1080P 下处于领先,而 i9-11900K 则是 1440P 下最强的 CPU。
但需要注意的是,Zen3 架构的 CPU 不管是效率和功耗,都远优于 11 代酷睿。
这意味着更低的噪音、更节省的电源和更便宜的散热。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在游戏基准测试中 R7 3800XT 的排名均略优于R9 3900XT。

这似乎很反常识。
按理说,不管是 R7 打 R9,还是 3800 打 3900,都应该是后者更优才合理。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R7 3800XT 在游戏中为 单 CCX, 而 R9 3900XT 为 双 CCX。
简单来说,一枚锐龙 CPU 芯片,将 4 个内核封装为一个 CCX 集群。
像 R7 3800XT 这样的 8 核 CPU 就是 2*4=8核
像 R5 3600XT 这样的 6 核 CPU 也包含 2 个 CCX 群,但每个 CCX 群中有一个内核被禁用,因此为 2*3=6核。
而 R9 3800XT 作为 12 核 CPU,结构类似于把 2 个 3600XT 封装到一起,2*2*3=12核。
CPU 在处理任务时,数据可能在多个内核间传递。
线程多到一个 CCX 群组中的内核不够用,数据就只能 跨 CCX 传递。
一个 CCX 到另一个 CCX 的延迟约为 70ns,而 CCX 内部的延迟只有约 25ns。

因此,每个 CCX 群组中的可用内核越多,这种传递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而3900 XT 每个 CCX 群中只有 3 个内核,3800XT 则为 4 个。
所以我们看到 R7 3800XT 的游戏基准排名会高于 R9 3900XT。

R9 3900XT 的 12 核的构造导致 CCX 延迟加剧,反而拖累了它的性能发挥。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为不同的应用场景,制作不同的排名榜单。
如果仅靠综合性能基准测试来排名 CPU,榜单的参考价值将 大打折扣。
对于不同使用电脑有需求的电粉,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更有参考价值的榜单,毕竟 R73800XT 和 R9 3900XT 价差 800 元,拿去买肉吃不香吗?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结果并不绝对。
正如前面所说,如果游戏对多核有足够的优化(4线程以上),R9 3900XT 的排名肯定会更靠前。

02
单线程基准测试


单线程的数据来源是 Cinebench、POV-Ray 和 LAME 基准测试的平均值。

使用电脑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单线程,例如浏览网页、编辑文本等。
单线程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IPC 吞吐量 (芯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的命令数量)和 频率 (晶体管在开和关状态之间切换的速度)
因此,一定程度上单核性能表现,可以直接与电脑的 响应速度 绑定在一起。
综上所述,原本锐龙 5000 系列几乎领先竞品 10%,这个数字非常夸张。
不过 11 代酷睿发布后重新夺回了单线程的王冠, 领先 5%。

特别是 11600K,作为一款中端 CPU,它的性能已经达到顶级,并且售价还比竞品 5600X 便宜 600元。


03
多线程基准测试


多线程的数据来源是 Cinebench、POV-ray、vray、Blender、y-cruncher、Handbrake x264 和 x265 基准测试的平均值。

多线程表现主要反映,以 生产力 为目的的程序的性能,这些应用需要很大的计算量,它们会调动多个核心同时工作。
因此往往核心和线程数量越多,多线程表现越佳。
不过对多线程的使用情况,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软件对多线程的优化,因此这些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每一款生产力软件。

但总的来说,在行业中处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