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约我吃韩国烤肉,我欣然赴约。
上次我们约在一家中餐馆,一坐下来,向来无肉不欢的她居然要了香菇菜心,说正在减肥,于是我俩吃得点到为止,连话题都变得风轻云淡。
现在她约我吃肉,是减肥初见成效需要进行阶段性庆祝吗?谁知她一边翻腾着烤盘上吱吱冒油的五花肉,一边仍然嘴里念念有词喊减肥。
我打断她,问她最近在忙什么?
她说自从换了公司,每天拼命追赶,想考个专业资格证;投资了一家重庆小面店,业余时间要去店里照看生意;最近又入股一家咖啡馆;打算明年去美国找个镇子小住,现在挤点时间就恶补英语……
我说:过得挺充实呀!
她说:是啊,可是我还是减不下肥来。现在又这么累,再不吃点高热量的东西根本挺不过去。
她一边吃一边自责,那纠结的样子又沮丧又挫败。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三头六臂有梦可追的女小强,只是一个对自己狠不下心来的没出息的死胖子。
她的样子仿佛在说:我减不下肥,我有罪。
我心里很难过。隐隐地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出。
上个月去参加同学聚会。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事业有成的佼佼者,而是两个发胖的女同学。
在群里统计班服号时,在L号的基础上,她们一个要了XXL,一个要了XXXL,我还有点不信,待见到真人,两个美貌小妞,已成了两个圆球。
我差点问,你们是怎么搞的啊?可是,不出十分钟,我就喜欢死了这两个胖球。因为满场子只有她们最不藏不装,哈哈哈笑得最欢畅。
上来一道毛血旺,圆球A一看就说:“哇,我的最爱!”抄起筷子呼噜呼噜吃得特别香。她身边的人一定对她很接纳,她才能吃得那么理直气壮。
有人揶揄她胖时,她嘎巴儿脆地说:“我也不想胖,可是每天婆婆给我做一桌好吃的,要是不吃,显得多不尊重长辈!”胖于她,是生活的恩赏,是被家人宠爱的明证。
圆球B是我们班长,从前她的外号是“俄罗斯小孩”。那年夏天初见她,一头天生黄毛打得又薄又短,皮肤白得发蓝,鼻子高挺,大眼睛眼窝深陷,乍一看人只有薄薄一片。
而如今,五官依然深邃,只是腰围暴涨。合影时有人大喊“俄罗斯大妈快点过来”,她乐呵呵跑过来笑道:“讨厌!叫俄罗斯阿姨不行吗?”一点儿都不介意被调侃,用幽默轻松化解掉尴尬。
而另一位美人,却果断拒绝了同学聚会,理由是:“我现在胖成这样,不好意思见人。”
其实她不算胖,身材只是丰腴。就因皮下如今多了一层薄薄脂肪,曾经的班花放弃了和同窗旧友们重聚的机会。
我不禁又想起丁丁,活得那么带劲的女汉子,身上多出来的那点肉没有压垮她的积极上进,却压瘪了她的快乐自信。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胖,而是对胖的自卑。
“伤害我们的从来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我很欣赏的一位专栏作家发了新文,讲自己这么多年与胖的关系,那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耗竭战。
她写道:二十年如一日长期处在减肥状态中的我,最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我这么苦是为了谁?
悲悯通透如她,竟也遭此心劫。也许越是认真生活的人,越容易有执念,因为他们的自我期许高于常人。
全民热衷瘦身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因为我们的物质已经丰富到不需要用胖来证明自己生活优越了;相反,你胖,说明了观念落后,自我管理差。
所以,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瘦身焦虑。没减下来的为自己减不下来惭愧,减下来的为偶尔多吃一口忏悔。面对一块红烧肉,“吃与不吃”成了与“生存还是毁灭”同等重要的问题,因为这已经被提到了道德层面:这一口,关系到你是不是一个控制得了自己欲望的人。
这逻辑有点夸张,但很遗憾,很多人就这么想。
其实,我也是轻度瘦身焦虑者一枚。如果一周因为太忙而没去健身,我就心里恐慌,觉得被主流社会抛弃。
好不容易去一趟,即便对那些换汗如雨的有型男生,不是抓紧时间欣赏他们的腹肌胸肌窄胯紧臀,而是心怀嫉妒:能练成这样,不知道是吃啥外国牌子的蛋白粉了,一定很闲吧?这身肉每天不在这里泡足四个小时是出不来的——于是就莫名地愤愤起来,觉得这世界不公平,为啥他有时间天天来,而我却不行。明明是来健身的,最后变成找堵了。
我在医学院任教的同学曾经在朋友圈里认真纠正过我:“不要说瘦身,要说健身。”
一字之差,境界天差地别,我忘了瘦是表层目标,而健康才是应该追求的本质。
如果胖是因为欲望,想瘦不也是欲望吗?
减肥瘦身欲望过度也是需要警惕的心理问题,是会扰乱我们日常情绪,进而拖幸福指数后腿的。
如果一个胖人豁达乐观自信,为什么一定要他为自己的胖羞愧理亏呢?他们已经直接跳过肉身,奔向更广阔辽远的心灵空地,某种意义上,他们比我们进化得更快。
接纳程度是社会成熟度的标尺,当我们学会不用唯一的标准来粗暴衡量、苛求所有的人,这社会就进了一大步。
村上春树说:身体是我们安放灵魂的神殿,要保持它的清洁与美好。他保持的方式便是像仪式一样全世界地跑跑跑,顺便跑出了肌肉和思考。
身体是我们的,也不是,它只是我们这一世灵魂的容器。我们与自己这尊肉身的缘分不过短短几十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不是我们要征服的对手,试着与它和解,而不是过多强调“战胜自我”。
有瘦身需求的人,对于自己的身体请耐心一点。换一种方式,要疏导不要压制,要鼓励不要嫌弃,要雕琢不要修理。让它心甘情愿配合,和我们一起通向变好的路才是正途。
从此,一样是节食,一样是运动,因为正向思维的关系,压力、困难也会随之消减。心魔生,执念起。心魔除,烦恼灭。
我明白这个提法太过理想,因为道理大家都懂,做起来却太难。但没关系,在“知道”与“做到”之间的那段距离就叫“修行”,我们终将会在这条路上,除了瘦、美、健康之外,获得终极的人生要义。
本文已获得授权。
来源公众号:时光雕刻的萝卜花(ID:shiguangdiaoke720)
作者简介:百合,双鱼座。学医出身,心理咨询师,文史类专栏作家,现居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