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发布
深化改革当先锋。欢迎关注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共建共享幸福广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平广播电视台  ·  江门一男子切了块生猪肉险些丧命!原因竟是…… ·  昨天  
开平广播电视台  ·  70岁林青霞,凌晨罕见发文! ·  昨天  
西子湖畔  ·  超级出片!惠州这些金色稻田,火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发布

肥胖、早熟、大龄未育……有这些情况的女性要小心!

广东发布  · 公众号  · 广东  · 2017-06-10 11:36

正文


在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国癌症大数据中

我国大中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居首位

因而乳腺癌被称为“红颜头号杀手”

女性需对乳腺癌提高警惕



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知道,乳腺癌的发生,与体型肥胖、早熟、月经初潮早、不生育或不哺乳、首次分娩年龄偏大、遗传、饮酒等高危因素有关。从最主要的因素来看,人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


大量雌激素刺激乳腺易癌变


中山六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万云乐指出,乳腺癌也可说成是“富贵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发病率亦相应提高。“以往,西方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远高于我国,这说明乳腺癌与生活方式有一定相关性,如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等,因为脂肪内有很多胆固醇可以转化成雌激素。”


万云乐表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雌激素有促使乳腺腺管增生的作用。但在长期大剂量的雌激素刺激下,有可能发生乳腺腺管增生过度,久而久之就可能发生癌变。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在正常情况下,生育年龄妇女体内产生的雌激素足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无须另外补充。万云乐强调,除非是治疗需要,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补充雌激素。


万云乐介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以前医生治疗乳腺癌常采用“卵巢去势”疗法,即在治疗乳腺癌原发病灶的同时,采用切除卵巢或用放射治疗破坏卵巢功能的方法,减少体内雌激素的分泌,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大龄未育 更要注意筛查


所有的女性都应该重视预防和筛查乳腺癌。和已经生育的女性相比,大龄未育女性更需要警惕乳腺癌。 


34岁的“单身贵族”晓岚最近忽然发现,左侧腋窝下长了一个肿块。一开始,肿块只有绿豆大小,不痛不痒,没有任何不适,因而也没有让晓岚警觉。渐渐地,随着肿块长成了花生米大小,她也消瘦了很多,这才不得不到医院检查。此时,乳腺癌已发生转移。


万云乐指出,不生育、不哺乳对女性体内的生殖激素有很大的影响。激素的周期性变化会引起乳腺组织的生理性改变。雌激素刺激乳腺导管和结缔组织增生,促进乳腺发育;孕激素主要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


研究表明,未婚、初潮年龄早、停经晚、月经周期短、产次少或未哺乳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


“三个一工程”可早查乳腺癌


万云乐呼吁用 “三个一工程”来早查乳腺癌,以便实现早防治。所谓的“三个一工程”即是指一年一度乳房专业检查,一月一次乳房自我检查,一天一次乳房自我保养。


时间

最适合的时间是每次月经期后一星期内,进入更年期之妇女在每个月的第一日或自定某一日,每月一次。


方法

1.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双乳外形、轮廓有无异常;

2.举起双臂,观察双乳外形、皮肤、乳头、轮廓有无异常;
3.用拇指和食指挤压乳头检查流出的液体;
4.仰卧平躺,肩部稍垫高,举起有手臂,用手触摸对测腋下、乳房有无肿块;
5.用手触摸对侧乳房,转小圈,尽量覆盖所有区域,轻压感觉皮肤下的改变,重压感觉深部乳房组织的改变。


专业检查

由专业医师及护士帮助做的乳腺检查可防止部分自我检查中遗漏的警告信号。一般建议,专业体检20-40岁之间,1-3年检查一次;40岁以上1年1次。 

方法:钼靶X线、B超、CT检查、MRI。 


福 利 派 送

10个甲乳外科万云乐主任专家号免费送


甲状腺乳腺外科 万云乐 主任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委。


 一直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对肝胆胰脾、胃肠、甲状腺和乳腺等普通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原发性肝癌,胆道疾病,胰腺疾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对腹腔镜微创手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门诊时间: 周一、周二上午 


>>>>
获取方式


1.关注“广东发布”微信号;



2.在“广东发布”微信回复关键词“乳腺+全名+手机联系方式”,后台将随机抽取10名留言者获得免费看病名额噢!


3.被抽中读者名单及具体福利兑奖方式将通过电话进行通知。


tips:报名抽奖者填写资料须与享受福利为同一人;并请正确填写与诊疗卡或身份证相符合的全民(请勿填写昵称或“X小姐”、“X先生”)。



长按可识别关注“中山六院”微信号


医问医答

本栏目每周更新一期,旨在为小伙伴们普及健康医学知识,提供健康福利,一起学习守护身体健康。


策划:广东发布、中山六院

来源:广州日报《健康有约》栏目

编辑:陈夏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