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嘉宾大学
来源 l
嘉宾大学
(ID:wetalkTV)
分享 l 粥左罗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
梅花创投创始人合伙人吴世春说,他们投资一个创业项目的时候,会倾向于有“小镇青年”特质的创始人。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认知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但人的一生都需要心力护航,心力决定你是否能进入那个世界。
在做了10年投资、见过上千位创业者之后,吴世春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所谓心学,就是内心之学、人心之学。一个人创业,能做到何种程度靠的是什么?在做了10年投资、见过上千位创业者之后,我的想法是靠心力。
创业即格物,只在心上做。对创业者来说,你必须拥有足够高水平的认知力,才能保证底层思维系统不出漏洞。
与此同时,你还必须确保自己的心力足够强大,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系统持续地高速运行。
认知力决定了你能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心力决定了你能否进入那个世界。
说到心力,就不得不提到福佑卡车的单丹丹。我是福佑卡车最早的天使投资人,当初之所以会选择福佑卡车,是因为我看到了单丹丹那种“即便拼命也要改变世界”的强大心力。
从南京机场辞职时,有人建议单丹丹保留原来的工作,抽出一部分精力管理公司,而她的回应是:
“那样的话,我的员工怎么看我?这生意做不好,老总还有一条退路,跟着这样的人干活能拼命吗?”
有句话总被单丹丹挂在嘴边,我听到过不止一次:“一个没有拼搏精神的老总,带不出一个具有拼搏精神的团队。”
在福佑卡车的团队中,有为了给公司节约成本,用自己的假期坐火车出差的员工;有为了参加公司的重要会议而错过女儿出生的爸爸;还有远赴异地开展业务但毫无怨言的高管。
2015年,福佑卡车获得阿里巴巴集团“十八罗汉”之一的吴泳铭的300万美元投资,此时的单丹丹产生了公司搬家的想法。
在她看来,北京的创业氛围浓厚,优秀的人才和专业的投资人非常多,而福佑卡车在南京发展总感觉慢半拍,不如将公司搬到北京。她打电话征询我的意见,对我说:
“如果不去北京,肯定会死;去了北京,一半生、一半死。”
我十分赞同并支持她的决定。
最终,只有4名员工跟着单丹丹去了北京。其中,1名客服人员的老婆刚怀孕;3名技术人员中,一个刚生完小孩,一个刚结婚,一个单身。
后来在聊天时,单丹丹告诉我,当时有位合伙人劝她:“互联网行业凶险,300万美元说花光就花光了;留100万美元在南京,万一失败了还可以东山再起。”
但单丹丹坚决不同意:“不可能,我要打到‘弹尽粮绝’才会回来。”
企业的发展路径不是连续性曲线,而是非连续性的跳跃型曲线。
很多项目在起步之初不具备任何优势,最后反而做得很好,创业者依靠强大的心力,硬生生地将原本只有5%的创业成功率,最终变成90%,单丹丹就是这样的人。
在她看似柔弱的外表下,藏着足以改变一切的决心,拥有为了创业不管不顾、不留余地的强大心力。而拥有这种心力的人,总能后发先至。
这也是梅花创投的一个基本逻辑:早期投资必须穿透表层数据去看创始人的本质。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偏向于选择那些拥有“PSD”特质的人或被称为“小镇青年”的人,他们来自小县城或农村,出生于普通家庭,没有显赫的学历和背景。
但是,
他们普遍拥有努力向上的欲望、孤注一掷的果敢和自我颠覆的勇气。
在我看来,小镇青年的欲望与野心正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之一,他们身上普遍具有强烈的、想要改变命运的拼搏精神。
很多人说,创业者的信心来自个人具备的条件及外界的认可。
在我看来,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全永远只是理想状态,99%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都极为艰难。
没有信心怎么办?创业者必须有决心,有强烈的愿望想要成功,想要解决某个行业内的问题,想要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
梦想和“野心”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一个心怀梦想的人,会极其自律、昼度夜思、殚精竭虑、不知疲倦,因为他不是想赢,而是必须赢。
这些也是很多优秀的小镇青年身上的特质。
纵观梅花创投那些较为成功的投资案例,无论大掌门的叶凯、趣店的罗敏、小牛电动的李一男,还是赤子城的刘春河,无一例外,他们的骨子里都流淌着小镇青年的血液。
虽然他们都受过较为完整的教育,但绝非精英教育,也没有留过学。
罗敏上的是江西师范大学,福佑卡车的单丹丹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她的创业方向向下深扎至物流行业,非常接地气,这就是梅花创投选择投资对象时非常看重的一点。
相反,在面对那种家世很好、自带雄厚背景的创业者时,我们通常都较为谨慎。
这样的人面临的选择太多,退路也太多,即便这件事没干成,也有其他回报丰厚的事情可以做。
在他们身上,我们很难看到那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换言之,他们的心力不够强大。
当然,任何结论都有前提,我的这种观点也只是相对而言,绝不意味着不是小镇青年的精英们就没有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只是说这种强大的心力在小镇青年的身上表现得更明显一些。
我始终坚信阳明心学的一个观点——心即是理,力由心生。
一家企业的价值,90%以上在团队身上,而一个团队的价值,80%以上在创始人身上。
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商业模式、用户数据、财务数据等都可以被计算得出,唯一不能被计算的,就是创始人的内心。
拥有强大心力的创业者,就像这个时代的探险家,只要认定前行的方向,他们从不会感到沮丧、从不后悔当初的决定、从不因此而放弃希望!
赛道或许是有限的,但总有人依靠内心的力量,为自己、为行业,同时也为整个世界勾勒出一座“珠穆朗玛峰”。
强大的心力除了表现为明知现实残酷依然勇往直前、为了梦想殚精竭虑,还有一个明显的表现是“静气”:
即遇到大事不慌乱,随时能够排除“噪声”带来的干扰。
创业为什么难?
创业的难就在于,它的整个过程就像一个多米诺骨牌,哪怕你做对了100件事,但一个决策错了,就会影响下一步的发展。
倾尽洪荒之力打造的梦想、上千人的公司、几万人的生计,随时可能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而前功尽弃。
情况是极端的,压力是巨大的。
重压之下,人很容易受到情绪和外界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杂念。
但
对创业者来说,负面情绪和杂念永远都是绊脚石,一旦你带着它们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你就很容易掉进认知陷阱里。
这就更加考验创业者的心力水平。
所以,创业者感到焦虑很正常,化解焦虑、正确对待焦虑很重要。
怎么办?
我的答案是专注地做事。
慢慢地,你会发现,人一旦开始行动,困惑就会变少,焦虑就会缓解。
我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心力即人生,心力越强大,人生越从容。
专注正是认知到位、心力强大的表现之一。
专注的人不关注外界有什么质疑的声音,也不在意竞争对手在做什么,他们的心中没有任何杂念,只是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当然,专注不仅是指专注于做事,还有一个更高维度的含义,那就是专注于自己做的事情。
每当大的浪潮、风口来临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跃跃欲试。但从结果来看,每次都有很多人被卷入浪潮,遭遇灭顶之灾。
所以,我给那些本来自己有项目、有事情可做的创业者的建议是:
与其犹豫、徘徊、试探,试图盲目追潮或抢占风口,不如做好自己的事情。
我身边有很多机会,有段时间,我觉得房子、股票值得投资,但中间刚涨一点的时候我就卖掉了。
现在回头一看,自己挣到的都是自己认知到位的那一部分钱。
很多钱,别人能够赚到,自己未必就能赚到。
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己能够把握的,哪些绝对不是自己的机会;然后保持专注,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下一步的成功自然就会水到渠成。有时,成功只需要把握住一两次机会就够了。
对创业公司而言,有时专注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原因有三:
第一,在熟悉的领域而不是在能力范围之外折腾,最容易出成果;
第二,团队的执行力不会被稀释,攥紧拳头打人总比摊开五指会更有力一些;
第三,创业公司资源有限,专注在一点上,更容易让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不会被浪费。
曾有很多创业者问我这样的问题:
“专注坚持与通权达变,到底应该如何平衡?假如选择了一个方向,应该初心不变、坚持到底,还是顺应市场和行业的变化及时调整?”
对于这些问题,我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对不同的创业者,我会做出不同的判断。
每家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创业者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或许在某个时刻,你应该坚持初心,而在另一个时刻就应该换个方向,将一切推倒重来。
对创业者而言,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在错误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创业的赛道有很多,商业模式五花八门,只要选对方向、用对方法,很容易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极大地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相反,如果方向不对,那么做得越多,专注得越久,离理想中的终点就越远。
此时,心力的最大化体现不是“明知是错,我心无悔”,而是看你是否拥有敢于否定自己的胸怀、断臂自救的快速反应和推倒重来的魄力。
具体而言,创业者需要做到以下4点。
01
认知升级,反经验而行
很多时候,你的认知也会成为禁锢你的最大力量,特别是在已经取得一些成就时或在自己比较熟知的领域内,更容易踏入能力和经验的陷阱。
经验主义是前行的大忌,创业者需要突破自我,反经验而行。
我曾在微信朋友圈写了下面这段话:
很多人在过去十几年挣的钱,在2018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力”亏光了。
他的经验是,当股价下跌的时候,比如从100亿元亏到30亿元,他认为股价有可能触底反弹,必须赶紧借钱买进,结果从30亿元亏到了15亿元。
当已有的方向和赛道出现问题时,认知力和心力决定了你能否快速迭代。
从这个角度思考,对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制订执行计划,而是制订认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