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是在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市内外工业互联网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自愿结成的地方性、行业性、非营利组织。此账号用于发布联盟相关成果、专家观点及最新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派新闻  ·  孙颖莎、王楚钦等国乒众将回应WTT系列改革措施 ·  9 小时前  
九派新闻  ·  孙颖莎、王楚钦等国乒众将回应WTT系列改革措施 ·  9 小时前  
桂林晚报  ·  WTT宣布: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桂林晚报  ·  WTT宣布: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央广网  ·  取消强制参赛要求!WTT最新公布→ ·  2 天前  
央广网  ·  取消强制参赛要求!WTT最新公布→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即日起,WTT取消所有强制参赛要求!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即日起,WTT取消所有强制参赛要求! ·  2 天前  
海南省教育厅  ·  祝贺!海南籍国乒选手林诗栋世界排名首次登顶! ·  3 天前  
海南省教育厅  ·  祝贺!海南籍国乒选手林诗栋世界排名首次登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行业观点 | 光明日报:中国数字经济全面提速

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 公众号  ·  · 2020-03-16 18:19

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文娱、在线医疗、电子政务需求高涨,遭遇疫情冲击的餐饮行业也积极向科技零售靠拢。各地依托大数据,提前布防和分类施策,助力疫情精准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

其背后,数字经济的力量正在彰显。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历深刻的数字化变革,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管理、服务支撑等,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促进经济从主要依靠人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转变。如何将疫情冲击转化为经济转型动力,推进我国数字经济稳健发展?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数字经济在战疫中迸发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让国民经济正常运转受到较大冲击,远程协同办公需求急剧增长。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电话签约等有力保证着疫情防控期间的停工不停产。据阿里巴巴旗下智能移动办公平台钉钉的统计,2月3日以来,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2亿上班族在线开工,预计有5000万学生通过钉钉在线课堂学习。腾讯的数据也显示,2月10日,企业微信迎来最强大一波开工、上课需求,后台服务量上涨10余倍。




观众在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上参观智能公交车。新华社发

除了在线办公,在线文娱也在疫情期间井喷式增长。据有关测算,某游戏平台仅春节一天流水就达20亿元,《囧妈》通过视频网络平台的免费放映大获成功,抖音等视频网络直播平台受到更多关注和使用。因疫情加剧的线下娱乐业困境将进一步倒逼中国电影行业及文化娱乐业发展方式的转型。


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下消费活动更多转移至线上,摆脱空间限制的数字经济领域消费模式尽展优势,诸多电商企业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开拓货源、优化库存,在弥合供需方面贡献力量。


这只是数字经济发力的一个缩影。 以互联网平台为主体的数字经济所具有的数字化张力使得其在对商家实行精准帮扶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数字经济可以利用其灵活性以及技术驱动能力,直达商户痛点,为疫情期间开张难、经营难问题提供解决新思路。


数据显示,美团上线的“春风行动”仅在第一周就为超过25万商户通过流量卡、代金券等形式提供了帮扶,获得扶持的现有商户平均营业额增幅超过80%。而在3月9日推出的“春风行动”升级版,通过技术、产品和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在确保安心消费的前提下,促进市场消费逐步复苏,助力商户扩量增收。


“此次疫情造成的空间隔离,使得传统经济遇到困难,但数字经济依托数据、算法、通信技术、平台等网络资源要素即可实现运转,打破了对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的依赖,凸显了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冠肺炎疫情将会推动我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国家开放大学科技金融学院副院长于小丽说。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分析指出,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日趋融合,让新模式与新业态层出不穷,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数字化引擎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二;2016—2018年,数字经济连续3年维持20%以上的名义增速,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十余个百分点,为换挡阶段的中国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数字经济吸纳就业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




在武昌方舱医院,医护人员操作防疫消杀机器人消毒。新华社发



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疫情防控,提高复工复产效率?“为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对抗疫情与复工方面的功用,我们第一时间自主研发出数字化系统,包含数字化战情图、数字化产品线模块及数字化供应链模块三大主体,实时动态关注人员复工整体进展、趋势分析、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库存量等,而数字化产品线模块则能灵活掌握各项目的人力需求情况、实际人力配置、到岗趋势分析、项目加工件需求预测等,以数据为支撑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装备事业群业务负责人李丰国介绍说。


更多企业和行业在创新中化危为机,在更宏大的叙事中,中国经济正在探求新的升级突破口。


专家指出, 数字经济不是简单地在经济中加入数字因素,技术的进步只是新经济业态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开放、平等、共享等属性的新数字经济业态将彻底改变生产和消费的面貌,塑造新的经济格局。


事实上,疫情期间,数字经济正在迎来新的发展风口。而从更长远的视角看,发展数字经济将催生新业态、重塑创新链、重构产业链。让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更好地融合,尤其是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数字经济发展要适应产业转型新阶段,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要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探索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推进企业发展。正在做转型的中国制造,一定要准备好进入数字化制造的未来世界。”李丰国说。


3月11日,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工程正式宣布开工。基地计划在3年内建成并投产,实现年产1500万台笔记本电脑、产值400亿元,成为世界级的“智能工厂”,带动行业上下游产业持续升级改造。


“长期来看,疫情消退后,线上协同办公、远程诊疗、网络教育模式将更为成熟,各平台疫情期间拉动的新用户规模效应不可小觑,消费者数字经济领域消费习惯进一步巩固,将成为未来重要消费模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部工程师郑安琪说。


专家指出,要紧密跟踪疫情后公众认知和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有效应对国际分工调整和全球产业链日益复杂的趋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提升中国经济创新力。


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布局

算力智库近日发布《新在线经济爆发、智能制造稳步发展、无接触经济兴起: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三驾马车》,提出传统制造业将向智能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医疗机器人、工业无人机、无人物流车等服务型机器人将更大范围应用于医疗、农业、物流等领域,并预判迈向数字化社会的三大方向——新在线经济、智能制造经济、无接触经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