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DataEye
全球移动游戏数字营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DataEye

公然骑脸?《鸣潮》勾搭米哈游、《萤火突击》嘲讽《暗区突围》、《三谋》撩拨灵犀、网易!

DataEye  · 公众号  ·  · 2024-06-23 21: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近期,新游频繁上线,个别赛道有新老游戏针锋相对的态势。

一批新游“贴脸对比”,乃至“骑脸输出”的创意,引起了我们注意。

比如某素材开头旁白就是:“XX(竞对游戏)在XX(自家游戏)面前真的啥也不是,比爆率没有XX高......”

△点赞15  评论65  投放账号 -十月

过去,提到竞对,都是遮遮掩掩,这年头都是大胆骑脸!?

一、“贴脸对比”素材观察

(一)《鸣潮》VS米哈游《崩铁》《原神》
5月28号, 《鸣潮》也投了以下达人素材,称: 《鸣潮》开服存在掉帧、卡顿、发烫等问题, 有大佬提出,可以在 《鸣潮》后台挂《原神》,因为前者不会清内存,玩着玩着就占满了,但《原神》会。“好家伙 《原神》直接成了 《鸣潮》专属加速器了”。
△点赞396  评论55  投放账号 眠觉
无独有偶,5月30号《鸣潮》投了以下达人素材《洗脑角色哪家强》?开场就是《崩铁》克拉拉招牌式的台词“帮帮我,史瓦罗先生”,进而带出《鸣潮》洗脑台词:“别靠近安可”。
△点赞68  评论27  投放账号 广东仔玩游戏
(二)《三国:谋定天下》VS《三战》《率土》
6月14号,《三谋》投了一条广告“帮我告诉某战略,这几天我先不回去了......”
△关联计划7条 累计投放1天
类似的剐蹭创意,还有以下小动画开场素材,一口气把“三土”、“战战”都调侃了
△关联计划2条 累计投放3天
(三)《萤火突击》VS《暗区突围》
前面两个新游素材案例,还相对比较温柔地勾搭、撩拨、轻碰。而 《萤火突击》可谓赤裸裸地嘲讽竞对了。如 以下达人素材,直接赤裸对比两款游戏,称“一个给玩家当家人,一个就只想着捞金”。
△点赞4  评论9 投放账号 萤火突击阿文
又如以下达人素材,“面对《萤火》的上线,《暗区》坐立难安,首先打起了争夺战:《暗区》表示:66突围节活动开启,连续登录三天就能领取...就这简直就是把玩家当傻子对待, 《萤火》看到后表示,他们主打一个听劝... ”。
△点赞9  评论13  投放账号 爱玩游戏(小旺)
△点赞15  评论65  投放账号 -十月
(四)《塔瑞斯世界》VS魔兽
浓眉大眼的腾讯也有类似达人素材, 《塔瑞斯世界》反向跳票,和魔兽开卷。
△点赞6087 评论899 投放账号 一匹马(游戏评测版
你的竞对有没碰瓷?投不动是不是因为竞对作祟?
联系勾搭查看,免费试用ADX国内版/海外版↓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新游投放素材量较大。这种对比类、“碰瓷”类素材,其实只是其中极小一部分,吸量能力差异也较大。这些新游大多素材都是常规、合规的,且如《鸣潮》、《三谋》绝大多数素材往往是力求避开直接提竞对,而是称“XX赛道”。

这一小部分对比碰瓷素材, 我们应该客观理性看待:只要不是赤裸裸拉踩、恶意竞争、辱骂贬低,其实可以一笑而过,毕竟广告创意确实有娱乐的成分。
更何况新模式、新产品的出现,用广告“刺激同行”、“挑战竞对”,也有利于形成“鲶鱼效应”,推动行业在竞争中进步。

——归根结底就是“度”的问题。

二、贴脸/骑脸,达人创意脑洞有点大?

ADX数据显示,以上贴脸对比类素材,绝大多数出自达人创意。是官方用达人的素材创意来投放,或者只投放于特定达人的账号内。

其背后,是“达人创意用于买量投流”这一趋势的快速崛起 (比如“星广联投”功能)

前不久,一场小游戏的会议上,一位从业者分享:发行人素材对投广方面的消耗提高了37%。发行人素材创意对投广的消耗起了很好的效果,发行人计划投放带来的用户占比达到了50%。
这一趋势,一方面,让官方单方面PGC素材创意,有了突破了套路的可能,形成PGC+UGC的多元创意模式。创意多元,也意味着流量多元——PGC+UGC模式,不仅可以转换达人粉丝,也可以通过买量投流触达到更广阔的公域流量。帮助游戏既能够拿到自然流量的转化,也能够放大广告流量的跑量效果。

但另一方面,达人数量膨胀(2023年,某图达人合作平台,可接单达人规模同比增长137%,达人商单数量同比增长率达142%)。达人创意往往“脑洞大开”,没有太多束缚,出现个别剐蹭碰瓷、拉踩骑脸的情况也属正常。毕竟贴脸对比天然存在流量、吸睛点【矛盾/对比】。不管是被蹭厂商,还是平台方,只要不是太过分,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何况这些素材,不少只投放于达人账号,而不是公开可见。

归根结底,游戏之间的竞争,逐渐深化,深入到创意层,以及创意模式之间的竞争。竞争演化成贴身肉搏战。

落到实操,就是是否灵活使用媒体平台功能,乃至钻审核和信息差漏洞之间的差异。 偶有 突破下限

三、“说人话、种草化”,但应避免陷入“恶意竞争”陷阱

贴脸对比、骑脸输出,背后也反映出当下视频内容环境,“说人话、种草化、年轻化”的态势,以及受众对于传统的单方面“宣传”、“告知”、“品宣”广告的免疫。

受众确实就是乐于见到“卷起来”、“打起来”,也乐于见到针锋相对的对比PK、朴实无华的商战肉搏。

更重要的是,随着新游踩踏式上新,新游项目组不得不回答受众脑子里那个关键的“对比式”问题:为什么不玩XX老游戏,为什么要玩XX新游戏?比如:
  • 为什么不玩《原神》?为什么要玩《鸣潮》?
  • 为什么不玩《率土》《三战》?为什么要玩《三谋》?
厂商拥抱“说人话、种草化”的内容风向,以及达人创意投流的融合趋势,会是游戏广告创意的一大风向。
解答“为何不玩旧游,而玩新游”,新旧对比强调差异化,也成了绕不开的命题。

在DataEye研究院看来, 只要不是赤裸裸拉踩,游戏营销注意尺度,客观的对比PK、挑战、提及,其实也有利于打开项目组的创意思路。 更卷的手机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赤裸裸地拉着竞对比数据、堆配置、拼模式——将实际客观情况公开摆上台面,比一比,是激烈竞争下正常营销手段。

但“避免赤裸裸拉踩”的前提,也是底线,绝对不能丢。
合作达人创意,不应任由达人随意,否则可能有“碰瓷拉踩”之嫌。
须知,创意无上限,竞争有底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