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ku
传统电商巨头天猫与行业新秀拼多多之间的竞争战役正在逐渐走向高潮。
从拼多多农村包围城市快速崛起,让整个电商行业都开始加速下沉市场,到天猫、京东、网易、苏宁、国美都玩起了聚焦低线市场的社交电商,再到拼多多品牌化走上了品牌升级的道路。
一年之间,电商行业风云涌动。另一方面,关于消费趋势的变化也成为行业关注讨论的话题。那么,今年的双十一将是消费升级还是降级?
拼多多带给行业的不仅是“消费降级”
说到拼多多,大家脑海中蹦出来的多是“低价”“劣质”“山寨”“砍价”“拼团”“三四五线市场”等等包含着略带贬义的词汇。
在拼多多快速崛起的同时,来自一二线市场前沿的消费者带着“上帝视角”也开始贬损起了拼多多的用户,企业及品牌商家也似乎看到了消费降级的“大趋势”。
但只要认真的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拼多多的崛起不仅仅是给行业带来了消费降级的认知,更多的还是社交电商的发展大趋势以及下沉低线市场的蓬勃消费力。
拼多多、礼物说、云集、靠谱好物等众多社交电商平台兴起,除了新兴创业公司,包括京东、阿里、唯品会等电商,甚至娃哈哈等传统快消品巨头,也纷纷入局,使得整个行业热度持续火爆,高居不下。据今年7月发布的《2018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2018年社交电商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397.78亿元,较2017年增长66.73%。预估到2020年社交电商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元。
在双十一营销中,社交媒体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双11”期间,无论是推广商家的优惠活动还是促成交易行为,平台都需要社交媒体来帮助导流。
例如今年淘宝天猫瓜分红包的主要玩法叫“双11合伙人”,需要用户邀请四位好友组建队伍进行PK,才能在11月10日兑换红包。
而腾讯系电商京东、拼多多也将利用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微信作为社交营销的主阵地,通过微信好友和群组吸引用户,实现营销到销售的高效转化。
全局看待中国市场,消费走向终究是升级
关于大众消费升级还是降级的话题有很多讨论,从当前各大电商平台选择的发展方向其实我们就可以看到答案:消费趋势终将是走向升级。
一、拼多多品牌化发展,市场覆盖走进“五环内”
随着双十一的临近,各大电商平台之间的新一轮战争也已拉开帷幕。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近段时间电商新秀拼多多与老牌电商天猫之间的一系列“二选一”站队事件。拼多多与天猫之间的“二选一”事件的背后,其实是拼多多品牌化发展的后续影响。
7月31日,拼多多向近500个品牌商发出定向招商邀请。既包含了三四线大众品牌也有奢侈品牌,囊括了服饰、食品、化妆品等主要消费品以及家具建材类目。
截止9月中,入驻拼多多品牌馆的品牌有500个,这一数字以每天个位数的速度增长。旗舰店中既有韩都衣舍、茵曼等淘品牌,也有网易严选等消费升级中崛起的品牌,还有与拼多多调性并不相符的THE NORTH FACE(北面)等高单价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美也在拼多多开设了旗舰店,为拼多多品牌化增添了一大助力。
国美X拼多多
国庆期间,拼多多又入驻了微信钱包推广位,获得了更好的流量入口,之后还有可能常驻微信钱包“九宫格”。借助品牌升级和入驻微信钱包,拼多多在国庆期间增长了3倍的交易额。
品牌化之后的拼多多获得了交易额的数倍增长,可以看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追求,就算是拼多多的使用者多为“中老年人”、“三四线城市市民”,他们也有对购买产品的品质及品牌的追求。
而这,就是消费升级的一大重要特征。
二、消费升级不应该以一线城市水平为基准线
大家呼喊着消费降级,其实只是看到了一二线城市中的消费者选择了一些低价的产品和更节俭的生活方式。而这,仅是庞大的中国市场中一小块区域最表层的现象而已。
也有人例证,人们在拼多多上购买9块9包邮的卷纸,29块9包邮的衬衣、49块9包邮的卫衣……这就是代表着消费降级。
对于“消费降级”和“消费升级”的判断,首先要认清“消费升级”的真正定义。
消费升级不是消费价格的上升,而是指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