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5G
我们是专门关注5G移动通信的第一大新媒体平台:①5G标准、政策、频谱、技术、产品、物联网、业务、市场的最新现状与趋势;②广电无线双向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电力交易中心  ·  售电公司注册公示(2024年第二十二批) ·  3 天前  
郁言债市  ·  信用负面周度回顾20240923-27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5G

尤肖虎入选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选人

5G  · 公众号  ·  · 2017-08-02 00:00

正文

重要信息


今天(2017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一共有157人成为今年的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23人、化学部25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2人、地学部27人、信息技术科学部20人、技术科学部30人。


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注意到,今年54岁的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成为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所在为信息技术科学部的通信与信息系统。



尤肖虎教授是东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学科带头人,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他在B3G移动通信无线组网与传输等关键技术研发及分布式无线组网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相关基础性研究成果走在世界前列,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国际影响,为我国2G、3G及4G移动通信首个试验系统的开发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完成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成果荣获了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与分布式组网”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尤肖虎教授目前担任江苏省科协副主席、IEEE Nanjing Section主席和IEEE Fellow、《中国科学》F辑副主编、国家“863”计划宽带网科技专项专家组组长、信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03重大专项副总师等。


2012年2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2011年度各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大会上相继出炉,东南大学尤肖虎及其团队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因成功解决了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这一世界性难题而名列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和感慨的时刻!温总理曾指出:“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有大批创新型人才。”移动通信是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而尤肖虎正是我国移动通信科技工作者队伍中的杰出代表。他怀揣引领移动通信发展的梦想,始终围绕国家目标,将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进步作为自己的执着追求,带领全国移动通信领域的各路精英协同攻关,历经20多载的艰苦奋斗,从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时的全面落后、被动模仿,到3G时的苦苦追赶、缩小差距,再到4G时实现齐头并进和局部领先,石破天惊,凤凰涅槃,终于让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在世界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大潮中傲然屹立,赢得一席之地,谱写了一曲为中国的移动通信事业发展而不懈奋斗、永攀高峰的奉献之歌。



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

移动通信是20世纪后期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巨量的财富,还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的良好运行乃至国家的经济与安全。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用户群,因此,尽快掌握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已经逐渐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


然而,我国的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始建于1990年的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目前仍是我国高校中唯一专门从事移动通信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研发的重大历史使命。尤肖虎自从1992年进入实验室以后,作为青年学术带头人,继往开来,面向世界移动通信第二代、第三代系统技术,自主创新、刻苦攻关,开始了引领移动通信技术的追赶之旅。1996年与1998年,在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的支持下,他先后领衔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GSM实验系统和第一个CDMA实验系统,进而全面掌握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迅速缩小了我国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在移动通信系统理论研究方面和国外跃居同一平台。


1999年初起,尤肖虎开始担任国家“863”重大项目“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与开发”(简称C3G)项目总体组组长,全面负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尤肖虎的统领下,国内二十余家科研单位、近三千名科技人员经过了三年的艰苦努力和协同攻关,2002年,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现场试验在东南大学首次成功进行,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该研究项目形成了近百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其中TD-SCDMA是由我国首次提出,并得到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接纳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尤肖虎教授在项目总体技术方案和扩频接收处理技术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在“863”十五周年成果展示会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并获得国家科技部颁发的“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奖。随后,C3G项目被两院院士推选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并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新精神不息,科技探索亦无止境。2001年,当国际上Beyond3G研究初显端倪、国内3G商业化刚刚启动之时,尤肖虎就已经高瞻远瞩,开始按照国际移动通信发展规律,倡导、发起国内Beyond3G移动通信的研究开发,并在国家科研立项的支持下,发起了未来移动通信通用无线环境研究重大项目———FuTURE计划,尤肖虎正是FuTURE计划总体技术框架的主要拟定者,并从2002年起继续担任国家863计划未来移动通信总体专家组组长。就这样,尤肖虎再次肩负起面向未来研究开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重任,继续带领一批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科技人员投入到引领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向世界之巅进发的攀登之旅。2005年,“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成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制订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为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化提供了更高的发展空间和飞跃平台。


面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路线的选择尤为关键,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必须非常慎重。尤肖虎高瞻远瞩、匠心独运,他敏锐洞悉国内外移动通信发展态势,从未来的长远发展考虑,力主选择了“高效传输网络”为突破口开展研究。应当说这是一个充满睿智和自信的选择,同时又是一个大胆和伴有一定风险的选择。因为和日韩等国家开展的研究相比,中国的FuTURE计划不是单独考虑点到点的传输速率,而是更多地注重于如何把各种各样的传输技术组成一个高效的网络进行工作,在大范围组网环境下追求更高的传输速率。尽管其研发难度要比提高一个区域性的点到点的传输速率更大,但是,它的应用前景却更为广阔。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了解到,尤肖虎教授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超越,中国的移动通信行业已经在人、财、物和研发经验方面有了相当的积累,能够体现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艺高人胆大,正是这样一个重大抉择,为中国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开拓出一条坦途。


2006年10月31日,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现场实验系统———“4G外场实验系统”在上海顺利通过验收,该系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信息传输速率高达100Mbps,比现有移动通信技术传输效率提高了近百倍,这标志着4G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7年,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及基带传输技术及其应用又获得成功,至此,包括“广义多载波并行传输”“普适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以及“双涡轮迭代接收”为特征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已经日臻成熟,并形成了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新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到2012年,宽带移动通信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成果共获得已授权的发明专利30余项。通过产学研密切合作,相关技术被3GPP主流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该技术带动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的后续演进。实验室通过与华为公司合作开发,进行产业化应用,为我国企业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中赢得先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3G、4G两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的主要负责人,尤肖虎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为己任,努力增强我国在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图:尤肖虎教授汇报“5G”成果及下一代互联网(6G)布局


从东大走向世界的研发“舵手”

尤肖虎引领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与超越的旅程,也是他与移动通信技术共同进步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渗透着他的科学精神与执着追求。


1978年,尤肖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具有悠久历史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85年开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东南大学无线电系任教。因学术业绩突出,1991年,尤肖虎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中国高校中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1992年,尤肖虎进入刚刚成立不久的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从此与中国的移动通信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坚持秉承东南大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优良学风,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从基础理论入手潜心探索、孜孜以求,凭借卓越的科研能力和表现很快就在移动通信领域名声鹊起。而他极度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让实验室的开创者程时昕主任颇为欣赏,后来程主任也甘为人梯,主动推荐年轻的尤肖虎担任实验室主任。在谈到尤肖虎获奖的原因时,程主任也特别提到,尤肖虎在实验室宁静致远的学风熏陶下默默耕耘,为他的学术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他在国家级科研平台上屡创佳绩,获得今天的成果自然是水到渠成。扎实的理论功底与长期的学术积累让尤肖虎在技术创新研究中游刃有余,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成为他最喜欢做的事,即使后来身披诸多名号与光环,他仍然认为自己最愿意做的工作还是静下心来写论文。正是这种对科学的执着精神,使他在移动通信理论方向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当然,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也有着难以想象的难关,但他坚信,中国人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克服各种困难。这股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劲头也深深地感染了团队每一个人。1996年8月,在CDMA分系统的调试过程中,有时候长达一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毫无进展,他耐心地鼓励大家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2001年7月,在3G研发关键的网络化集成过程中遭遇到瓶颈制约时,他在北京信息产业部的一个研究所里,一个多月没出大门,和科研人员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技术路径和症结所在,最后终于实现了既定目标。正是在科学追求道路上的深厚根基以及基于对移动通信科学发展态势的准确预测与技术关键点的娴熟把握,使尤肖虎能够带领实验室一步一步走向全国,并带领着“国家队”走向世界,从而引领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尤肖虎此次获奖,是对他20多年科研之路的肯定,同时也是东南大学这些年科技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正如尤肖虎所说,此次获奖证明,东南大学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是能够攀登高峰的,是能够为科学技术发展、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在东南大学沈炯副校长看来,此次获奖也可以证明,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东南大学,高峰学科配套齐全,科技人员秉承止于至善的优良传统与学风,不仅在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得有声有色,更可以为引领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凝聚团队力量的“班长”

尤肖虎很爱笑,在他看来这是一种释放,走近他,便不觉被他率真的笑容、乐观的心态所感染,而对于他的团队而言,他爽朗的笑声也让大家感觉他很率真、很谦和。在问到他获奖后最想说什么时,他笑了笑,说:最想说的还是感谢大家。一声感谢,凝聚着团队十几年的心血,对于一等奖的获得,他显得很平和,也很谦虚,他始终认为,功劳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获得只是从多年积累的、全国同行业协同攻关的若干成果中挑出几颗较大的“珍珠”。显然这样的“珍珠”弥足珍贵,是历经几十载的积累,在多方面的支撑下、在团队的合力中凝练而成的。而尤肖虎,正是让各个团队都能凝聚在一起,为了国家的移动通信事业而协力攻关的核心人物。


在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实验室,尤肖虎作为主任带领着高西奇、赵春明、潘志文等一批高水平学者,用他的话来说,他们“绝对是世界顶尖水平”的科学家,比如此次获奖的第二完成人高西奇教授,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关于MIMO传输技术相关理论成果的论文获得了IEEE核心期刊最有影响的“莱斯”最佳论文奖,该奖每年只评选一篇,是世界移动通信理论最高水平的标志,也是该奖设立37年来首次授予中国大陆学者。这些顶级学者对尤肖虎信任有加,工作上配合默契。


尤肖虎作为院长,也要统筹整 个学院的大学者与各个环节,而作为在国家 863 计划中执掌3 G、4 G帅印的总体组组长, 他更要协调20 多家科研单位、3000 多名科研人员,甚至在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中还要与 国际著名学者合作,从实验室到世界,尤肖虎身兼多重角色,但他始终能够赢得各个团 队的支持,团队的力量能够在他的带领下不 断凝聚。在他看来,这是因为他的包容。然而,原因不尽如此。


作为中国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班长”, 尤肖虎的声誉与威望有口皆碑。除了他超一 流的科研水平与学术地位赢得团队一致认 可之外,他自身所特有的人格魅力也赢得大 家的爱戴,他坚持从国家利益出发通盘考量 而不考虑个人得失,既能公正、正直地处理 各种关系,又能人性化地包容他人个性,统 筹兼顾,并且他始终尊重周围各个团队的每 一位成员,甚至是学生,同样他也赢得整个 团队的尊重和喜爱。在东南大学,他为学科团队的成员,甚至是研究生都尽量提供自由 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适合的研究领域,但与此同时,他对于人 才培养却毫不含糊,制定了非常高、格外严的要求,并设立优秀论文奖学金鼓励创新, 根据潘志文的介绍,实验室对于人才的培养 要求其实是可以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 分校这样的顶尖院校相提并论的。尤肖虎爱才,曾经有一位四川的学生发邮件给他,表达想要报考他硕士生的意愿,尤肖虎收到邮件后不仅及时回复,还借去四川出差的机会 专门约这位学生面谈,让这位学生“受宠若惊”。尤肖虎公正而不失灵活,在国家科研项 目的分配上,他也不仅仅考虑东南大学的利 益,而是根据各单位、各承担者的能力合理分配,公正对待,让他们完成最适合、最擅长 的工作,所以兄弟科研单位和合作企业,包括科技部的相关负责人都非常信任他,使他领导的大项目团队始终团结和谐、运行顺畅,显示出尤肖虎高超的协调沟通能力和管理才能。


在国家科技部、信产部的合理布局, 统筹规划下,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底层设计,形成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在这里,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清楚自己 的定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是难能 可贵的,这其中也浸透了尤肖虎这个“掌门人”的心血。最近,尤肖虎又发动五个国 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华中科大、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 大学),大家一起设一个中日共同基金,双方的教授们合在一起来申请这个基金,从而促进两国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大家凝聚起来共同推动同一件事的合作精神与高 效率,让日本的同行也感到非常吃惊,表 示这么快就把各大学的教授凝聚起来推 动一件事,而且很快见到成效,在发达国 家似乎很难做到。


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战略科学家

程时昕主任曾用一句话评价尤肖虎:尤肖虎既是学者,又是战略科学家;既有学术造诣,又有发展眼光。的确,尤肖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开放性思 路,凸显他的国际视野与战略眼光。


虽然尤肖虎没有出国留过学,但他从未闭门造车。他读博士的时候,曾给东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创始人何振亚教授当秘书,每个月都要收发来自国外的几百封信件,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慢慢了解了自身与国外高水平的差距,具备了国 际视野。之后,他坚持用一种国际化的战略 眼光瞄准未来移动通信的方向,他在C3G项目中提出的“人才战略”“专利战略”“标准 战略”便是具有超前意识的大手笔,站得高,望得远,才看得准。科技部在为中国的移动 通信项目选择统帅的时候,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的观点提纲挈领:“一个高技术项目 的人员组成应当是一个梯队,我们不可能要求这个梯队都是一流人才,但一定要有一两 个、两三个尖子人才,而这些尖子人才的水平就决定了整个梯队在国际科技竞争、高科技产业竞争中的位置”。尤肖虎在国家3G、4G的研究项目中承担了总体专家组组长或核心负责人的重任,是他的战略眼光与国际 视野为他赢得科技部领导对他的信任,把事 关中国移动通信未来的重任放心地交由尤 肖虎来承担。


移动通信的魅力在于用户在世界各地 都能够随时联通。尤肖虎深谙国际合作在 移动通信研究开发中的重要地位。他风趣 地说,“如果你把技术完全封闭起来,不让人家知道,那怎么实现互联互通啊?”他认为,中国要实现引领世界移动通信发展潮 流的宏伟目标,必须通过国际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使中国能在世界移动通信 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逐步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性利益团体,促使我国 成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引导者之一。 2005 年,他领衔建立了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并任论坛秘书长,旨在“建立一个沟通中国4G研究和中国之外世界上4G研究 的基本桥梁”。在国际4G技术标准开始征集以来,中国人做的提案数占到了将近四分之一,中国拥有的核心知识产权也达到了10% 以上,中国人在未来移动通信领域 拥有越来越大话语权,这是坚持走开放性、 国际化路线的成果。


频繁的国际交往也培养出一批具有国 际视野的、能有国际开拓能力的人才。在尤 肖虎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的十所大学和世界 移动通信强国瑞典的六所大学一起,发起了 一个合作项目,人员和学术交往非常频繁。 尤肖虎说:“通过和他们的这种交往,年轻人能够知道人家在干什么、怎么干,人家的行为方式是什么,这样,国际化的视野自然就出来了。”


在东南大学与南京合作建立的“中国无 线谷”项目上,同样映衬着尤肖虎远大的战 略眼光:“未来要建立一个国际联合实验室, 通过新的机制新的平台,把国际上这个领域 的一流人才凝聚起来,不为我所有,也要为 我所用。”


曾有人形容尤肖虎是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也是有科学眼光的战略家,真正的科技统帅只有开放、远大的视野与战略才能赢 得未来。二十多年来,他始终朝向未来而努力而奉献而呕心沥血,再回首已是半百之年,面对更远的未来,尤肖虎并没有停止脚步,他早已开始为下一个十年在寻找方向、谋篇布局了,因为他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理念:发展移动通信技术,要致力于人与人之间更方便地沟通,超越时空与地域的鸿沟,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沟通,用高科技来架起人与社会 的桥梁。也许,为了这个理念和使命,他未来的路才刚刚开始。


喜欢
关注我们 ↓↓↓


请关注我们

我们是专门关注5G移动通信的第一大新媒体平台:①5G标准、政策、频谱、技术、产品、物联网、业务、市场的最新现状与趋势;②广电无线双向网。
喜欢
分享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