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杂志社的官方公众号。小火慢炖暖心汤,挑三拣四好文章。来约,不让你失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所有畏首畏尾的女生,翻烂余华的这本书!! ·  13 小时前  
青年文摘  ·  你要允许自己不是一朵玫瑰 ·  昨天  
青年文摘  ·  医院的微波炉为何都要上锁?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文摘

在上班路上,随手拍2000起违章

青年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25-02-24 19:57

正文

本文来源公众号极昼工作室(media-fox)

作者:魏芙蓉 原文编辑:王珊瑚


道路大拥堵,加塞、随意变道、占用应急车道的车辆肆意穿梭——在广州,对王健来说,开车上班的路就像一场混战。


两年前,这位普通的上班族决定不再被动忍受糟糕的路况,利用行车记录仪,拍摄并举报沿途的违章车辆。


2024年,他成功举报了1945起违章,按照处罚标准计算,这些举报或将扣掉违法司机共计8998分。这在社交平台一度引起争议。


王健的行动有明确的法律支撑。2020年4月7日,公安部修改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新增的第二十三条明确指出,单位或个人提供的违法行为照片或视频经查证属实后,可作为处罚证据。湖南、山东、深圳等多地更是出台了专门办法,鼓励群众举报交通违法行为。


王健的目标很简单:让开车更顺畅。他不分车型,政府机关车辆、商业运营车辆都在他的监督范围内。他梳理2024年自己的举报数据时发现,被他多次举报的车主有200多位,大部分都曾在同一路段多次实施同类违法行为,有些车辆他甚至都能记住车牌号。


以下内容根据王健的讲述整理,部分内容引自其社交媒体账号。


一边上下班,一边拍违章


决定拍摄违章是我开车上班一年多的时候。


我上班通行的路线比较固定,需要经过广州一个相对外围的环城高速。


我上下班时经常看到很多车走应急车道。起初觉得堵车时走应急车道可以理解,但后来发现,无论堵不堵车,无论在哪个路段,几乎每次都会看到有车走应急车道。


这些车让人感觉既危险又猖狂。 尤其在高速出入口附近,有的应急车道路段还在修,有些甚至是断头路,还有的被检查站占用了一小段,导致一些车在应急车道上开着开着突然变道挤入主路。我们正常开的车都会反应不过来,他们开得太快,我们在主路上的车速通常比他们慢。


什么时候可以使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


我专门查过道路交通安全法,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仅限两种情况使用:


车辆遇故障或事故无法行驶时,可临时停放,但须在车后150米处放置警示牌并打开双闪灯。 另外,供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任务时使用。


即使车辆能慢速行驶,也不能占用应急车道。那些被部分司机自认为紧急的,例如“困了在应急车道临时歇息”“换驾驶员”“设导航查地图”“打电话”“为小孩换尿布”,甚至“方便”等借口都不是紧急情况, 在应急车道临时停车都是违法的


我后来还向12345反映过,接到环城高速交警的回访电话,他们解释说那里的车流量已经超过设计负荷的三倍,所以有些车主更倾向走应急车道。


环城高速辖区的电子眼也是生效的,他们每个月查到的违法数量在5000到9000起不等,但车实在多,而且电子眼不是全程覆盖,所以有一些违章可能是拍不到的。


我当时主要是觉得心里憋屈。这条路上好多车不仅走应急车道,还闪着车灯临时变道、插队,我觉得他们在理直气壮地违章。


我知道 公众号 “广州交警”可以举报一些特定情形的违章行为,之前零星使用过几次,于是我开始通过这个平台大量举报违章。


公众号菜单栏中选择“违法举报”功能,系统会要求你提供一段视频或几张照片,要求能反映违法事实和涉事车辆的车牌号。


我提交的大部分的举报材料都是通过行车记录仪拍摄的。


为了方便拍摄,我还专门测试了不同品牌的行车记录仪,现在使用的这款,它能通过语音控制存截图和保存视频,开车的时候顺手就完成取证了。遇到违章情况时,我只要喊“录制紧急视频”“我要拍照”, 行车 记录仪就会自动保存带时间日期的几十秒视频和相关图片。


我一般利用上下班通勤时间拍摄,这个时间点通常也是广州的早高峰和晚高峰,我来回要开一个小时左右。一天少说也能拍二三十条违章。


王健的行车记录仪拍下的违章视频/ 讲述者供图


公众号 “广州交警”对违章行为受理的举报范围,普通道路只有10类,高速公路16类,更多的违章像不打灯变道、加塞、抛撒物品这些行为是没有办法举报的。


除了公众号,我也会使用其他问题反映平台。除了机动车,电动车的违规行驶也很让人头疼。 经常有网友问我该怎么举报电动车违规,我打过很多 次12345,回应都是会加强路段管理,除了反映问题,我也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


我还举报过不少违停。在我比较熟悉的路段,有些违停车我都看眼熟了。


举报违停的流程稍微麻烦一些, 需要直接打122或110 ,跟交警直接说明违法的地点,让交警现场来开单。


自从我开始举报违停,自家和公司楼下以前的违停点位乱停车的现象改善了一些。


王健在举报平台提交的违法案例/讲述者供图



一年,1945起违章


我驾龄不长,在广州开车不到三年,开高速较多,积累的里程其实不算少。我在广州开车最深的一个感受, 大家不把实线当实线


我常走城市外环,看到走应急车道情况是最多的。很多次开过高速出口,眼看着大量车跨两三个车道,踩着实线再踩着导流线过去。我还见过在高速上倒车的。


我是学法的,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虽然没从事法律行业,但我自己遇到一些问题还是更习惯找到合法的、有依据的方式去解决。


比如,有一阵网上都在讨论电影盗摄这个事儿,我本身也是影迷,后来就在网上写了一篇科普帖,从法律角度分析这个现象。


开始拍摄并举报违章车后,我也会在网上分享这部分经历,写教程教大家怎么监督。评论区有怼我的,也有咨询的,每次发现了盲区我就要去查(具体法律条例),比如关于城市的禁摩范围、电动车违规问题要怎么处理。


碰上违章我不区分是什么车。前不久遇到城管车违章我也举报,而且顺利通过系统审核了。如果遇到违章的营运类车辆,比如货拉拉、网约车、出租等,我会优先举报,我认为他们的车是营运工具,在路上跑的时间比其他驾驶员都要长,如果他们也不守法的话,可能引发的危险更大。


到现在举报违章已经一年半了,前不久我梳理了2024年一整年的数据。去年我一共提交举报2277起,通过审核的有1945起,按照各类违章数量对应的处罚来计算,会扣掉违法司机共计8998分。


这里面被我多次举报的车主有222位,大部分都是在同一路段多次实施同类违法行为。


最好笑的是,有人在不同路段时隔半年被拍到两次,还有人在一个区域内被我连续拍了好几天,每次都是不一样的违法行为。


这其实也比较符合我的认知,即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有一定的习惯性。有四五辆车我已经都能记下他们车牌了,这些违章车主很多都像我一样通勤路线是固定的,只要按时下班,我大概率在路上都会碰到他从应急车道过去。我记得其中有一辆车车身喷了某某中医院的字样。


最离谱的一天是2024年9月18日,那天是中秋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早晚都拍到了大量违章,加起来接近有100起。


那天应急车道上的车可以说是络绎不绝,通勤路上我嘴基本没停,一直对着记录仪喊口令。


全年下来,举报类型最多的还是在应急车道行驶。我观察到的情况是,主路越堵,越多车走应急车道,而且集中在一个特定路段,可能因为那里是出入口,而且没监控;违反禁止标线,排名第二;占用BRT专用道排到了第三名,其实一路都有禁止占用的牌子。


图/摄图网


交通违章这么频繁、常见,我个人觉得, 部分原因是道路本身的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 ,比如很多广州司机应该都吐槽过内环路洲头尖咀隧道出口,由于多条车道交会,非常难变道,经常堵住。


还有我常走的一些道路交叉口,很多车为了调头或者上桥方便,会直接压实线、跨多个车道插队。其实只要在这些特殊地段加个硬性隔离,比如防撞桩、隔离带,就能防止这类违章行为。


此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 很多人不把交通法当回事


大家似乎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违章事小。我把违反交规的记录发在网上的时候,评论区经常有人说:“谁没违章过?”“我违章没有影响到你,为什么要多管闲事举报我?”“道路不合理,我违章咋了?”


但违章并不是说违反了某个规范性文件,其实是 违反了法律 交通违章罚单它是一种特化过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我举个例子: 偷盗,甚至嫖娼、偷渡、走私这些行为跟交通违章其实都属于 行政违法行为


因为违章太常见了,大家的对这类行为的认识也是有偏差的,觉得违章“没什么事儿,很正常”,所以我现在讲的时候,就会不断强调它是一种违法行为。


“广州交警”公众号受理的违法举报范围/讲述者供图



成为“流动摄像头”


提交举报材料后,对违法司机后续的处理我就无法得知了,我这边只会显示系统是否审核通过。有的管辖区审核很快,一天之内能出结果,慢的话也就三五天。


不符合要求的举报材料会被退回来。有时候我收到的退办理由会显示“重复提交”,我猜测可能是官方电子眼或者其他人也拍摄举报了对方的违章。


根据交警几次回电的情况来判断,这些随手拍的举报材料应该会成为违法司机扣分的处罚依据,原封不动被违章司机看到。


有次我的行车记录仪拍违章时不小心拍到了我的手机号码牌,审核人员就给我打电话,告知我这一单可以审核通过,但作为违法依据,照片也会被违法人员看到,存在暴露隐私的风险,最后我撤回了那单举报。


还有一次,一个网友在抖音上发了自己违法页面的截图,我发现那张截图就是我的记录仪截图。


我把经历分享到网上后,质疑和辱骂声一直有。大家都会觉得我举报是奔着奖金去的,无利不起早。有些城市可能有计分或现金奖励,但据我了解,在广州,交规违章的举报人无法获得任何形式的奖励。


也有人会说你自己不违章吗?我到现在就吃过一次罚单。那次违章是快上高速的一段小路,限速60,我超速了,我也认罚,违反了规定就该付出代价。


而且我觉得自己违章过和举报违章这两件事不冲突。


举报行为是得到广州公安机关支持的,根据广州市公安局2022年发布的《关于违法举报相关事项》,向广州交警提供交通违法行为线索,全程合法合规,不存在侵犯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


举报别人违章对我自己的驾车习惯也有约束作用 ,比如有时开车我想抄个近道,看到后面有车就不敢了,我会担心,万一后面那车举报我违章呢?


这也是我把举报经历写到网上的原因。网名取“野生摄像头”,是想在拍摄违章方面作为官方电子眼的一种补充,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跟我一起监督,成为“流动摄像头”,以后,违章的人是不是就会有所顾虑?


图/摄图网


这些经历分享也让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些同样行动的人,大多都是在广州工作生活的。我们举报的出发点和习惯都一样,都是在通勤路上频繁遇到违章车,然后选择用记录仪拍摄违章。 我通勤时间不算长,这些朋友中有通勤时间长的,举报数量比我更高,有的人还会重点监督那些遮挡号牌、超载、超高、超宽的货车。


我经常和他们讨论举报违章的方方面面,广州市不同区各是什么审核标准、系统不好用、怎么反馈意见,还有对各种违章行为的吐槽。


就一些大家共同的疑问,我还专门去咨询过广州交警支队违法处理中心,主要负责的警官就会跟我解释一些审核的工作细则。感觉交警们在维护、改进这个举报系统上作出了很大努力,2024年我还给他们送过一次锦旗。


我跟这些朋友主要在线上沟通,线下没有见过,私人信息互相保密。这也是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


之前我们群里有其他的朋友就因为举报交规违章,被违法人反查了。因为违章车上一般也有记录仪,大多情况都是举报人被违法者反查到车,对方再通过一些特殊手段,找出举报人的电话号码骚扰。我知道的被骚扰最严重的一个,报警处理后,骚扰人被行政拘留了5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