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Big strides in key ... ·  昨天  
CHINADAILY  ·  Business丨Solar power ... ·  2 天前  
CHINADAILY  ·  Top News丨AI gives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锐评】收费公路该用怎样的节奏建?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28 21:04

正文


在收费公路建设上,我们既不能因其债台高筑就畏首畏尾、贻误战机,拖了中国速度的后腿,也不能因其贡献明显就多建快上、过度超前,影响了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

6月28日,一年一度的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发布,收支缺口的持续扩大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有人质疑,果真“巨亏”?有人反问,既然“巨亏”,为何还建?


拿着显微镜聚焦“巨亏”,收费公路短期内确实是“赔本买卖”。然而,若拿着望远镜去辨识全局,就能发现收费公路的意义不能仅仅局限在自身盈亏的小算盘上,而是要放眼到关系到中国发展速度的大盘子中



公路的长度联结着发展的速度。从1984年首条高速公路建成,到如今里程规模跃居世界第一,30多年来我国收费公路的加速发展,为一个个交通闭塞的地区打开了的大门,为一户户陷于贫困的农民送去了希望,更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背感”。


要发展,就得先修路,但钱从哪里来?改革开放之初,面对长远的发展瓶颈亟待破除与短期内国家财力有限并存的现实,我国决定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收费公路政策加以破解。说直白些,就是“借银行的钱,修大家的路;花明天的钱,修今天的路”。正是靠着这一政策的持续推动,我国才得以在30年间快速搭建起全国交通大动脉。若不然,恐怕今日之中国还要受制于基础设施瓶颈,像很多发展中国家那样,眼看着光明在前方,怎怪毛驴跑不动。


债务规模、收支缺口的扩大,是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不得不付出的必然成本。要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对城区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全覆盖,高速公路建设仍然不容放松。从这个角度讲,收支缺口的扩大态势固然需要控制,但其存在却难以回避,“围观者”不如多些淡然与宽容。


话说回来,发展不是百米赛跑,速度并非越快越好,范围也不是越大越好。过快,本就不低的债务压力还将加大,导致“透支明天”;过慢,通行需求无法满足,会让地方发展“卡脖子”,建设成本不断上涨,建得晚了花销更大。同时高速公路不宜范围过宽——有些路线,若修成讲求直线距离最短的收费公路,需“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成本骤增;若建成依山沿河的普通公路,虽路途较远,但划算很多;可若过窄,有些路没通两年就不够用、常年堵,也不合适。



把握好节奏、控制好范围,更需掌握好平衡。从全国来看,中东部地区收费公路建得早、成本低、赚得多、债务少。反之,西部地区建得晚、成本高、车流少、困难大。一省之内,不同区域间也存在类似的“贫富不均”。手里钱就那么多,是为发达区域锦上添花?还是为欠发达地区雪中送炭?种种难题,都需要科学的分析、复杂的计算、理性的谋划。对收费公路的管理主体——地方政府而言,原则似乎很简单,就是“矛盾分清主次先后、规划找准轻重缓急”,但在具体操作时,无疑还需深入调研、广泛纳谏、全面论证。求解这道方程式的过程,其实也是提升自身执政水平的过程。


其实,收费公路建设由“借贷”变为“举债”,同时国家控制各地总体债务规模后,将有效遏制一些地方的盲目建设冲动。展望未来,在收费公路建设上,我们既不能因其债台高筑就畏首畏尾、贻误战机,拖了中国速度的后腿,也不能因其贡献明显就多建快上、过度超前,影响了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与中国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一样,作为重大基础设施之一,收费公路建设也需在奔跑中调整呼吸,让建设速度更加理性、平稳、可持续,保障我们的中国速度更快、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