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财经》年会2025: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发表演讲。
他就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以及对外投资等问题表示,如果想研究并理解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从经济学讲,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好宏观经济恒等式。总供给必然等于总需求。其中又有总投资这块,是总储蓄等于总投资。
据有关机构测算,中国2023年总储蓄率是44.3%,这在全球来讲相当高。总储蓄过高也反映了需求有所不足,所以需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从历史经验来看,40%左右的总储蓄率如果能在国内充分投资好,一般来说是不容易的,因此偏多的储蓄必然有一部分需要变为对外投资。从数量上估计,45%左右的总储蓄率里可能有3-5个百分点全用于对外投资。
周小川表示,有人会觉得,扩大内需和对外投资是矛盾的,这个理解其实是有问题的,主要是对外投资与内需之间有相互转换的问题。
对外投资要想用好,就需要优化,要创造条件进行优化。对外投资的七个优化方向包括:国别方向的优化、产业布局的优化、对外投资主体的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的优化、融资结构优化(主要是优化股权和债权之间的关系)、债权融资类别优化、走出去的机构结构优化,以及币种的优化。
* 本文为周小川在2024年12月15日的《财经》年会2025: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分论坛“圆桌论坛:双向高水平开放下的资产配置机遇”上的部分演讲实录,由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及作者所在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