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晚7时,
东湖绿道三期沿线灯光
全部点亮,
整条书香道夜景
宛如一幅水墨长卷。
凌波门景点激光“写”出的“凌波门”。赵端 摄
站在洪波门观景平台,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夜幕下东湖绿道三期沿线灯光明亮、素雅,勾勒出湖岸柔美的曲线。灯光倒映在湖面,营造出虚实结合、动静相宜的景观效果。
东湖绿道三期沿线灯景。赵端 摄
书香道沿线景点的灯光氛围也各有特点,并与沿线照明灯光有机融合。
东湖绿道三期亮化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介绍,东湖绿道三期的照明灯光,包括岸线灯光和景点灯光两个部分,岸线灯光主题为“水墨长卷”,景点灯光主题为“水墨画卷”。
“水墨长卷”的灯光包括道路照明、台阶安全照明、岸线照明等,以及沿线400余株高大法桐上的植物照明。这部分灯光以照明为主,每天夜晚7时亮灯。
记者发现,人行道的栏杆上,安装了竖式和横式两种LED灯。竖式灯带镶嵌在金属竖杆内,横式灯带隐藏在木质扶手底部的凹槽内。
观湖石阶、观景平台和城市家具的LED灯也被隐藏起来,只能看到灯光,却看不到灯具。
台阶上的LED照明灯带也被隐藏起来,见光不见灯。李懒懒摄
“‘见光不见灯’正是东湖绿道三期的灯光特点。”这位负责人解释,隐藏灯具既可保证游客安全,又能提升景观品质。
东湖绿道三期增设了宽约3.5米的骑行道,而人行道在骑行道的外侧,原有的路灯不足以照亮人行道。在栏杆上加装隐形LED灯带,既照亮了路面,又自成一景
。
记者看到,沿线400余株大龄法桐上的景观灯,安装位置由树枝调整到了树杈上,并用仿真藤蔓装饰,不仔细看难以发现。灯光颜色也由多种颜色调整成了统一的黄色,以便与“书香道”的整体氛围协调。
凌波门调试激光灯效。李懒懒 摄
沿线景点的灯光也设计了不同主题。比如,石矶长滩和放鹰台东侧区域,主题为“水光潋滟”,因为灯光映照的湖面波光粼粼;水生所至文澜门试验站一带,因为安装了雾森设施,灯光主题为“清晨雾起”;洪波门景点两座廊架灯光效果如流瀑,主题为“飞瀑落尘”。
凌波门和在建的平湖珞樱两个景点,专门设计了“激光灯效”。
凌波门的激光灯效经过多轮调试,已基本定型。时长不到5分钟的激光演示,呈现了武汉的城市地标、人文景点、自然景观等三大类别,共10余幅画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循环播放。
记者在灯光调试现场看到,安装在岸边的两个灯组,将激光投射到栈桥围合的水面,依次显现出“武汉欢迎您”“凌波门”“武汉大学 1893”等字样,黄鹤楼、江汉关等城市地标,以及春樱、夏荷、秋桂、冬梅等四季“当家花旦”。
现场技术人员称,凌波门栈桥及水域禁止安装任何电气设备,故灯组只能安装在岸边。为了与书香道的人文氛围相融,画面色彩以素雅为主,配色一般不超过3种。
平湖珞樱的灯光主题为“落樱微光”,将采用光影新技术营造出“落樱缤纷”的灯光效果,以及“人在地上走,光影随人游”的浪漫氛围。
相关单位负责人称,东湖绿道三期的灯光在后期运维时,或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成节日模式、平日模式和深夜模式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