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11 小时前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11 小时前  
绝对现场  ·  名医到院区 | ... ·  2 天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2 天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2 天前  
闽南日报  ·  延时门诊!漳州市医院最新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杨绛:中年以后,不争,才是女人最高级的活法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4-09-08 06:00

正文

| 翘·宁小璃
来源 | 紫翘书桌(ID:jxylsy3377)

《湘行散记》中写道:“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读到“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句话时,我最先想到的是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

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起伏,杨绛先生在世人眼中,是儒雅、博学的魅力女性;

在先生钱钟书的眼中,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淡泊名利,身上永远散发出从容、淡定的美。

“不争”便成了她的一个代名词。

她曾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人生下半场,每步都是归途。

先生的一生,一直都在践行回归质朴、回归简单、回归内心。

01

回归质朴

林语堂曾说:“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钱钟书与杨绛举行婚礼的日子是1935年7月13日,那正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

所以后来杨绛先生回忆起这场婚礼,笑着说:

“《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

在质朴的生活中,发现独到的乐趣,是两位先生婚姻、生活和事业都走在前列的原因之一。

即便在最艰难的时期,杨绛先生也依然保留着内心的质朴与良善,始终怀抱着最纯善的心。

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总以最大的善意去解读,最质朴的心态去面对。

她在《干校六记》中,写下自己在那段艰难时期的点点善良与温暖。

全无怨恨与控诉,只有对真善美的感恩。

在干校的时候,她把朝阳的宿舍留给年轻人,自己选择了阴冷的宿舍。

她随身带着奶糖,用来鼓舞下放的新人。

所以当她的心血《堂吉诃德》译稿被收缴时,有人甘冒风险为她找回。

当她身体变差无力干重活时,有人帮她把草锄的只剩零头。

先生的付出,为她赢得了关怀与帮助,也赢得了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质朴与宽厚,是可以受用一生的。


02

回归简单

宫崎骏曾说:“小时候,幸福是一件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一件幸福的事。”

年岁渐长,越简单的生活越是自在,越自在的生活越是欢快。

删繁就简的生活,多了一份笑看花开花落、细品岁月流年的怡然自得。

杨绛先生曾说:“把平凡的日子过出乐子,相守就是最有趣的事。”

“我们仨”与世无争、与人无争,相守在一起,做着各自最热爱的事。

再艰难的岁月、再窘迫的生活,因为欲望简单、因为所求不多,所以总能在尘埃里看见花朵,不被困难所压迫。

对欲望的摒弃,对简单、快乐、和理想的追求,是“我们仨”的真实写照,也是幸福的源泉。

在女儿钱媛和丈夫钱钟已相继去世之后,杨绛先生说写下这样一句话: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

晚年的杨绛先生,一心投入到创作中,写下了感人至深的《我们仨》。


外界的浮华与先生毫无关系。

她只专注于自己最单纯的创作,只把思念留给最亲的人。


先生和女儿的爱,给了杨绛独自面对晚年的勇气,也给了她进行文学创作的灵感和热情。

岁月的流逝,让先生渐渐接纳了离别的痛苦,坦然的面对了生命的归宿。

人要学会看开、看淡。

因为走过半生,回头去望,会发现所有的执着都是徒劳,反倒是那些单纯、快乐的瞬间,更能给人以慰藉。

轰轰烈烈的未必长久,细水长流、温润无声又温暖简单的爱,更显弥足珍贵。


03

回归内心

“我们仨”都出自清华大学,一家人都对钱财等身外之物毫不看重。

所以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按照他们一家三口的约定,将八百多万的稿费和版税,悉数捐给了清华大学。

并设立了“好读书”奖励基金,旨在帮助那些成绩优异但却家境贫寒的学子们。

人民网有一篇文章写到杨绛先生,是这样说的:

“先生之笔,于无声处见悲喜;先生之风,绚烂至极见真淳。”

杨绛在名为《隐身衣》的散文中提到:

自己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就是“隐身衣”,以便让自己只陶醉在学问的研究之中,思绪不必被世俗烦忧所打断。

一切名与利,都不是先生的追求。

对自我的探索,对学问的研究,才是先生心中的意难忘。

林青霞说:“演过一百部戏,一百个角色,最难演的角色却是自己。”

人生过半时的她,开始慢下来,用写作的方式去回顾自己的前半生。

她用一篇篇短短的散文,来找回内心的宁静,去感受回归内心真实的自己。


静下来,找到内心的安宁,是我们对抗岁月忙碌的一种方式,是我们探索自我的方式。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岁月的长河里,最终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杨绛先生在《100岁感言》中写道。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生走到下半场,每一步都是归途。

我们从杨绛先生的一生中,看到的最多的便是从容、优雅和不争,先生的风骨正如她翻译的那首小诗: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0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