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华创机械”订阅,实时把握最深研究
【华创机械李佳团队】李佳/鲁佩/赵志铭/娄湘虹/吴纬烨
今日行情概览
上证综指:3480.83(-0.21%)
沪深300:4275.90(0.47%)
创业板:1735.06(-2.66%)
机械设备指数:1402.86(-2.10%)
机械股涨幅前五:
伊之密(4.00%)
中船科技(2.12%)
航天长峰(1.72%)
明泰铝业(1.65%)
晋亿实业(1.56%)
机械股跌幅前五:
科融环境(-10.07%)
辉煌科技(-10.04%)
金运激光(-10.02%)
康跃科技(-10.00%)
田中精机(-10.00%)
宏观数据追踪
截止至1月31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69.02美元/桶,日涨幅-0.63%,周涨幅-1.34%,月涨幅3.88%;最新柴油市场价6334.0元/吨,十日涨幅-0.48%,月涨幅-7.26%;最新车用LNG平均价7049.1元/吨,周涨幅8.97%,十日涨幅9.73%,月涨幅8.78%;最新动力煤(Q5500)市场价630元/吨;最新动力煤(Q5800)市场价490元/吨,月涨幅2.08%。
公司公告速览
业绩预告
资产重组
【柳工】公司拟用自筹资金54,604.54万元购买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集团”)所持上海金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金泰”)51%股权。
【胜利精密】公司拟向苏州中晟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出售相关设备,交易总金额为人民币14,776.97 万元(不含税)。
股份增持
【双良节能】 公司实际控制人缪双大先生本人于2018年1月31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直接增持公司股份248万股,增持金额为人民币1,000.075万元,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153%。拟累计增持股份所用资金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含本次已增持金额),并且不高于人民币3,000万元(含本次已增持金额)。
【拓斯达】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吴丰礼先生拟增持金额人民币2000万元至10000万元。
行业动态
工程机械
截止到2018年1月31日,工程机械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陆续发布。整体来看,行业历经多年痛苦挣扎终见曙光,已公布数据的上市公司业绩几乎都实现了盈利,可谓全线飘红。徐工机械1月30日晚公告称,公司2017年净利润预计为10亿元~10.5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约2.09亿元,业绩实现大幅提升。三一重工1月30日晚间公告,预计2017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000万元到211,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82,700万元到190,700万元,同比增加898%到937%。中联重科1月31日发布公告:截至2017年12月31日,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亿元至14亿元,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柳工近日发布2017年年报预报,其预计2017年盈利比上年同期上升519%-569%。
锂电设备
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称,目前特斯拉正在与智利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商SQM进行谈判,双方正在就锂电池原材料投资进行磋商,借此提高特斯拉Model 3电动汽车的锂电池产量。智利产业发展机构执行副总裁Eduardo Bitran对金融时报表示,这家在埃隆·马斯克领导下的电动汽车厂商有望同意在智利建造一家锂电池原料工厂,为其电动汽车锂电池组件提供高品质的锂原料。
半导体设备
近日,高通以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获得欧盟反垄断监管部门批准,加上此前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的批准,目前在9个需要获得反垄断批准的国家或地区市场监管机构中已获得其中的8个,中国还没有给出最终决定。有业界专家表示,如果高通顺利收购恩智浦,未来在物联网、智能汽车等领域将再现高通智能手机领域的垄断情景,对中国手机产业、半导体产业以及诸多新兴领域产业的发展将形成新的制约。
宏观新闻
国内新闻
新华社报道,1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举行“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况媒体通气会”,会上称,我国中央企业在产权层面已与社会资本实现了较大范围的混合,截至2017年底,已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央企各级子企业实现了混合所有制,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改革,拓展混改的广度和深度。初步统计,去年中央企业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超过700户,其中通过资本市场引入社会资本超过3386亿元。从行业分布看,房地产、建筑、建材、通信、矿业等5个行业企业混合程度较高,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为88.3%、86.3%、78.3%、77.9%和76.8%。目前,上市公司成为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载体,2012年至2017年6月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从378户增加到390户,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整个中央企业的63.7%、60.8%、61.1%、84.8%。
国际新闻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北京时间31日10时发表上任后首次国情咨文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正在呼吁国会制定一项法案,斥资至少1.5万亿美元进行基建投资。他表示,安全、快捷、可靠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美国经济所需要的,也是人民应得的。此外,应当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并酌情利用私人部门投资,永久性地解决基础设施赤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