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今天要说的这个牛人,大家这几天都在聊。
但之前听过他的,肯定不多。
提起好莱坞,通常会加上两个字,大片。
而他称王的领域,是B级片,也就是“小片”。
罗杰·科曼,好莱坞的半壁江山。
而这么牛的人,最近跑来北京混了……
他导演过50多部B级片,参与创作和发行的电影超过400部。
2009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昆丁为罗杰·科曼颁奖
他的自传是独立电影人的圣经:
在好莱坞拍了一百部电影,劳资一个子也没亏过。
平均每部电影利润在300%以上。
他是斯坦福大学的工科毕业生,毕业后在一家发动机公司上班。
只上了4天班,就不干了。
因为他决定去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收发室打杂。
然后跟公司说周末可不可以让我去片场干活,不要钱。
……就这样进入电影圈。
罗杰·科曼没在任何电影学院读过书,居然提携了一票电影学院高材生。
纽约大学毕业的马丁·斯科塞斯(《雨果》导演),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科波拉(《教父》导演),加州大学没毕业的朗·霍华德(《美丽心灵》导演)……
是吧,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
所以,这个老爷子,虽然你没听说过他,但江湖上都是他的传说。
这个90岁的“传说”,上周到了北京,为华语网络大电影《生死鬼蜮》做监制。
他参与的是爱奇艺的“大师监制”计划
据他身边的中方工作人员透露,他来中国做监制不是露脸圈钱,而是真的有在看剧本。
他还在知乎LIVE回答网友提问,去北京电影学院和学生们互动。
精神状态很好,虽然拿着手杖,但健步如飞。
这么一位老爷子,有个怎样的人生?
Sir这次特地请来好友影评人小A,一起给你爆一些又猛又好玩的料,看完绝壁会乐死,还能学到一些相当有用的发财绝活。
不信?我们马上开始。
先从他的发家路,B级片说起。
B级片跟美国电影审查的分级G、PG、R的没啥关系,它指的是电影的制作成本。
有钱的叫A级,没钱的叫B级。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观影人数大幅下跌。
院线为了吸引观众,推出双片放映模式,买一送一。
一部A级片附带一部B级片,A级片是大制作、明星班底,B级片分量就轻得多。
罗杰·科曼正式进入电影业是在50年代,双片放映的制度已经结束。
B级片的风格和制作模式却保留了下来。
没有明星、大场面,B级片的生存之道,就是迎合观众。
摸准观众的消费心理,这是罗杰·科曼成为B级片之王的第一法宝。
那时正值原子弹爆炸、人造卫星上天、人类登上月球等历史性时刻,民众对未来充满幻想或者恐惧,怪兽科幻片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想象——这就是生意经。
民众恐慌核武器,那好,就拍一个《螃蟹怪的袭击》。
讲螃蟹受到核实验的污染,变异成怪物,不仅吃人,还会吸取人类的智慧不断升级。
这个怪物简陋得可笑。
但B级片不在于制作精良,而是贵在创意。
这个螃蟹怪的设定,影响了后来的许多电影。
哥斯拉就是受到核辐射的产物。
而《星河战队》的大虫子也会吸食脑髓,读取思维。
甚至,开创了一个新的电影题材——水底生物恐怖片。
《纽约时报》曾经这么说:
《大白鲨》不就是一部高成本的罗杰·科曼电影吗?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新闻传出十天后,罗杰·科曼就开始拍摄《卫星大战》。
所以,他的电影脑洞,你觉得怎么来的?
打死你也猜不到……基本就是在报纸头条上找来的。
某期《生活》杂志,封面是一个摩托车阿飞的葬礼,罗杰·科曼和编剧把这一幕直接用到了电影《野帮伙》的结尾。
这部1966年的电影是公路片的鼻祖,3年后的《逍遥骑士》名气大得多,但几乎是完全复制《野帮伙》。
两部片的主演也是同一个人,罗杰·科曼一手培养的彼得·方达。
作为B级片之王,罗杰·科曼另一个法宝是——
抠。
拍《风驰电掣》的赛车和跑道都是用现成的,因为正好赶上美洲豹杯公开赛。
而且你肯定猜不到……
这部电影翻拍后,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速度与激情》。
有一次好莱坞后山失火,他的第一反应是——
好消息啊!
火速带人跑到火灾现场,拍了很多画面,然后在自己的好几部电影里,把这些素材……
反复使用!反复使用!反复使用!
实在是太会省钱了……
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这部影片的大火和那部影片的大火一个样。
说得好有道理。
他经常把其他电影的爆炸画面,剪进自己的电影。
只要付一点钱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浪费钱再拍一遍呢?
对演员也是反复利用。
一个演员有时要分饰多角,角色之间还会有对手戏:一个自己要追杀另一个自己,自己还会参加自己的葬礼。
穿帮?
反正没人会注意到你。
演这么多戏要加钱吧?
呵呵。
迈克·康纳斯跟他说要涨薪,结果就发生了以下对话。
迈克:“拍一个半星期,才挣400美元,太少了。”
罗杰:“我是这么想的,我准备给你1200美元,拍三部片子。”
迈克:”那不还是400块一部片子吗?”
罗杰:“是,但你至少可以确定,手里一下子有了三部电影的片约。”
罗杰·科曼1994年就制作过《神奇四侠》。
当时电影的预算需要3000万美元,而制片人手上只有100万。
于是制片人找来罗杰·科曼,因为100万,对这位精打细算的老爷子来说,简直特么太多了!
(这后来成了他参与过最有钱的项目之一。)
对拍电影来说,要抠到极致,还有一点很重要——
快。
罗杰·科曼有句名言:
电影只有一种拍法:飞快地拍。
两天一夜拍完《恐怖小店》,只花了3.5万美元,结果票房大赚。
第一卷胶片要拍好,最后一卷要拍好,其他的……差不多就行了。
拍完《乌鸦》,觉得这个片子的哥特式场景不错。
于是在原背景里,又拍了《恐怖古堡》。
剧本么,还是临时写的。
对一个每天拍50个景的导演来说,罗杰·科曼的字典里没有NG——
所有演员,最好给老子一遍就过。
完全不能理解库布里克这种一个镜头拍上百次的导演……你家胶卷不花钱吗?
《发条橙》
可能因为特省力……所以有大把人为他工作。
并且,人才辈出。
从斯科塞斯到德尼罗,罗杰·科曼的公司走出的10位好莱坞大腕
科波拉在罗杰·科曼那儿拍了第一部电影《痴呆症》,B级片版的《精神病患者》。
这海报上的13像不像一个大写的B——明告诉你是B级片
按照规定的时间,9天拍完。
詹姆斯·卡梅隆的起步,是从给罗杰·科曼做模型开始的。
比如这部《世纪争霸战》。
太空飞船别具B级片风味。
仔细看,这是Sir见过最性感的飞船……
凭借独特的做模型技巧,卡梅隆被提拔成副导演。
他在《终结者》DVD的评论音轨里说:我是“罗杰·科曼电影学校”教出来的(学生)。
杰克·尼克尔森,一向以反派角色深入人心。
《闪灵》
采访中谈到罗杰·科曼,就这样,哭了。
因为感激罗杰·科曼给了他第一次主演电影的机会。
上周在爱奇艺参加活动的罗杰·科曼,谈起自己60年代成立公司,是为了“对自己导演的片子完全掌控”。
但他从70年代开始,就基本不当导演了。
一直在给年轻人当制片,时间都用来“剥削”年轻导演了。
但科波拉依然感谢他:
罗杰·科曼虽然剥削所有为他工作的年轻人,但肯于放手让他们去干,这是场公平的交易。
用罗杰·科曼自己的话来说:
让他们去尝试,学习的时候,我们都会犯不少错误,但能学到一名电影科班生毕业时所能拥有的全部专业知识。
学生们回报师父的方式之一,是请他在自己的电影里出镜。
《教父II》里罗杰·科曼演了个参议员。
乔纳森·戴米是他的爱徒,他在戴米的电影里出镜了3次,分别是《沉默的羔羊》《费城故事》和《蕾切尔的婚礼》。
而且,罗杰·科曼虽然抠,虽然快,但是——
并不烂。
刚入行的时候,他是福克斯的剧本医生。
所以他的电影在故事层面,都不难看。
60年代他改编了爱伦·坡的一系列小说,拍成8部电影,叫好又叫座。
70年代他开始做发行,一口气把伯格曼、特吕弗、费里尼、黑泽明等国际大师的电影带到美国院线,拿了不少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是的,这个90岁的老头是个吝啬鬼,又抠门又贪财还“剥削员工”……
但是他会讲故事、还很有品位,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那些只会花大钱、做特效、请明星拉流量的大老板们,拜托你们睁大眼睛,好好学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怕墨的索里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