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怎样把运动产业跟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乐刻却把它付诸了实践。这家健身房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共享为理念,把健身这一行为做成内容来链接用户。它摒弃了传统健身房的年卡模式,按月收费。它还说未来要成为一家数据公司而并非单纯的健身房。你怎么看?
刚
开始做乐刻健身房的时候,很多人都非常吃惊。互联网行业的人会觉得,开一家220平方米的小实体店,这与互联网创业不沾边。而传统的健身房老板们又会想,一个四五千平米的健身房就在你隔壁,都没有这么多人来健身,你一个200多平米的小场地又有谁愿意去?你又能干几天呢?虽然如此,在各个方面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我们团队还是把第一家乐刻门店开起来了。
开起来之后生意还是比较火爆的,24小时之内预售了300多名种子客户,客单价是99元一个月。里面的课程差不多有200多节。小有名气之后,很多人仿佛恍然大悟一般:原来乐刻是要做小型的智能化连锁健身房。
当时很多健身圈子里的人来到这家乐刻小店参观,也有一些互联网圈子中的人。不少人还是抱着怀疑的心态来看待乐刻的,看不出我们做的事情有什么价值。
到我们拿到A轮融资的时候,投资人就开始问我们,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我们绝对不是为了开健身房而开健身房。就好比京东做物流,肯定不是为了做物流而做物流。阿里也不是只为了做支付而做出支付宝这一产品。物流和支付宝只是京东和阿里布局中的一个环节。同样的道理,乐刻也不是专门为了开健身房而开健身房。
因此,乐刻不是一家单纯的互联网健身房,而是一家以大数据和共享为理念的平台。运动健身是一件非常高频的事情,如果仅仅把它当产品来卖的话,实际上是非常亏的。而真正能发挥它价值的,我认为应该是一个链接。这里面有2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数据有多么重要,相信互联网界内的人士都会非常清楚,数据在未来是最有价值的,未来所有的公司都应该成为一家数据公司。
共享我认为有三个点,这三个点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
第一个点,共享应该是一个旺盛的需求。
这个需求不一定是刚需或者伪需,它应该是一个明显成上升趋势的旺盛的需求。
第二个点,我认为共享的成本应该实现断崖式的下降。
如果从一块钱变成八毛钱的话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而从三千五千的年卡变成月付99块钱就不一样了,根本上是在做一个成本的下降。
第三个点,是要发现大量的剩余产能。
举个例子,中国这几十年盖了太多太多的房子了,拿写字楼来说,写字楼在上班时间可以办公,而6点之后大家都下班了,整个楼都空了,利用率是比较低的。而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把空着的会议室改造成可以上课的教室,等于说是在不增加不浪费的基础上把产能挖掘出来。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是一个共享经济的行为。
之前我们经常讨论的是O2O,从线上到线下。但是共享经济会比O2O要更往上一点。线上往线下导流量,线下的流量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体验之后又反哺到了线上,最终线上再往线下导流,形成了一个闭环。所以共享经济是比O2O更近一点的形态。当然,每个人对共享经济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答案。所以我们也不能妄下结论。我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这件事情。
在乐刻整个健身的过程中,大家去健身直接刷门禁,我们把前台的服务人员全部撤掉,这样能真正地使得我们的成本下降。从门禁,到预约健身课程,到线上支付,再到评价,整个数据如果能整合的话,那将是非常有用的数据。
而且我们的课程也一直是多变的,主要还是依据用户而变,这里面包含了C2B的思维,也就是说我们要先知道用户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来安排什么样的课程。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超级课程表。所以乐刻的APP排课实际上是靠数据来排课的。这也是传统的健身房所做不了的。
我们的健身房面积不大,没有洗浴,我们的教练也都是平台化的运营管理,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其实刘强东曾经总结过,商业的本质,无非三个要素:第一用户体验,第二成本,第三效率。而我们乐刻正是在用最低的成本,做最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又提升效率的方法来经营我们的事业。
乐刻在降成本的过程中使用了非常多的智能设备,解决了人工的成本。杭州可以做到0.5个人管理一家店,在北京和上海,还是平均一个人一家店。这样的话人力成本可以降低的非常多。而销售,我们也在线上打通。所以非常容易。
现在有一个很火热的名词叫新零售。我们认为,
新零售会产生三个要素——空间、内容、用户
。空间既包括线上的,又包括线下的。线下内容是内容,线上内容也是内容。这样的话用户就可以脱离场景化,也就是说,用户在场景内,可以享受线下的内容。脱离场景,则可以享受线上的内容。同时,这种模式可以打通场内场外、线上线下。这对整个零售的改变是非常大的。
线上的空间是无限的,线下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说只要能把线上的内容和线下的内容达成一些统一,比如说线上约课到线下来上,线上的社区在线下还能再加到人。就是当我依据线下来做线上的时候,可以把内容做到无限。这样的话对于线下的空间赋予了很大的能量,把线下的效率提的非常高。这也是我们能够共享很多商场场地,以及办公楼场地的一些办法。
关于新零售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比如我在商场买了10瓶啤酒,但是商场不会记得是我买走的这10瓶啤酒,而只会记录卖出了10瓶啤酒。但是我们通过互联网来促成这一交易,这样商场就会记得,是我买走的这10瓶啤酒。所以核心发生了变换。刚开始是在卖产品,后来是在做用户。
在未来,零售业的转变一定是从卖产品到经营客户的转变。对于商场来说,一定是从经营商铺到经营社群的转变。
每一代人,每一代商家,都会培养一种适应自己同时适应用户的商业模式。而乐刻正是抓住了90后等一批广大的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我认为,如果腾讯不出微信,阿里不出支付宝的话,这两家公司会流失大量的具有高频率消费习惯的客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会很吃力。
所以我们要抓住年轻人客户群体。在未来的10年20年内,年轻人会是主力消费群体,而乐刻的产品恰恰抓住了年轻人,这个从我们的会员年龄分布上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
我们一直都想做这样的场景:在你住的地方有乐刻,在你上班的地方有乐刻,你去看电影的时候,也能找到乐刻。我么希望乐刻无处不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把乐刻健身房做的这么小的原因。我么首先要做到空间碎片化,就可以填充场景。24小时营业,也可以解决用户碎片化的问题。
现在大家线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所以就造成了线下的时间越来越宝贵。很难有人能抽出一天或者一段比较完整的时间来去做某一件事情了。但是抽出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来健身,还是可以做到的。
实际上,运营在整个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对乐刻来说最重要的有两件事:第一是开店,第二便是做用户体验。
只有把这两件事做好了,才能谈别的事。
乐刻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投资机构会认可这个项目呢?相信很多人会这样去问。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运动员。这些年,我一直默默地认为,体育对人最大的影响是对人的改变。只有人参与到体育中并且产生变化,才是最有价值而且最有意义的。如果能够把健身做的门槛很低,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进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乐刻的宣传册都写着一句话——
让所有人都平等地享有健身的权利跟资源
。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所以我认为乐刻做的事情是有一定的初衷跟梦想的。
还有一点就是从体育的本身来发掘。整个健身过程中,健身的这个行为,我认为不应该当成产品来卖,应该把它看成一个链接。别的健身房卖的是使用健身卡的时间,
而乐刻是把客户健身的行为变成一个链接,用健身内容来链接用户,只有当健身内容能链接越来越的用户的时候,那么体育的价值才能变得更大。
我觉得乐刻的价值,从体育层面讲,就是去链接用户,从整个社会的意义上去讲是给客户带来改变。对于模式的探索的话,我认为乐刻是在做一个平台链接用户的尝试。就像大家在买衣服的时候可能会想到淘宝,出行的时候会想到滴滴,住宿的时候可能会想的携程,吃饭的时候会想到饿了么,但是当想健身想运动的时候,我们希望人们想到的是乐刻。
从三大门户到BAT,再到移动互联网,慢慢地都会过度到线上线下结合的。乐刻通过这种小空间用健身这种内容来做这个尝试的话,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因为健康是百搭的,跟所有内容都可以搭在一起。
乐刻有价值,但是乐刻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首先,我觉得它能够高效地利用空间,白天可以用来办公开会,晚上用来上操课,那么对这间房间的利用率绝对是一个提升。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资源和产能的再配置。理论上说,这个空间是可以共享出去的,就好比一个空瓶子,可以去装各种各样的水。这一点是非常符合共享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