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两载前途经先生实验室,仰之弥高;今日忽闻先生已去,甚是震惊哀恸。作为荧光蛋白之父,他的色彩不仅照亮了生命科学的路,也在为肿瘤患者造福。
愿天堂五彩斑斓。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在 8月24日于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去世,享年64岁。加州时间8月31日,钱永健生前就职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宣布了他的去世消息。据悉,钱在骑自行车出游时去世,具体死因仍在确认中。
钱永健和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等钱姓豪杰一样,祖籍浙江杭州,为著名的吴越钱王家族临安钱氏后裔。钱永健的父亲钱学榘是工程师,母亲李懿颖是护士,两位舅舅的人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堂叔就是著名的导弹之父钱学森。钱永健是如何成长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医学科学院、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和诺奖得主的呢?
钱永健1952年2月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 。钱家移民美国早年的生活并不容易,钱永健在获得诺奖后的自传里写道:“我们家本来想买在livingston的一栋新房子,但是开发商拒绝卖给我们,他说他们不能让这地方变成中国城,也不认为有人想买中国人家旁边的房子。随后我父母把此事告诉了新泽西州州长,他的办公室发信提醒开发商,种族歧视犯法。”
生活上的困难并没有阻止钱永健对科学的好奇。钱永健曾多次演讲称:“我喜欢漂亮的颜色,如果我是色盲,不可能有今天的发明。”而这种对颜色的痴迷,实际贯穿了他的一生。8岁的时候,钱永健用父母送给他的化学实验箱开始了他的第一个实验,他当年以稚嫩的笔触写下的实验记录现在珍藏于瑞典斯德歌尔摩诺贝尔纪念馆。
他也曾经淘气过,与哥哥自制手榴弹把地下室弄的浓烟滚滚并炸毁了一个桌角,索性两人无恙。随着年龄的增长,钱永健的科学天赋日益显露。1968年,16岁的钱永健凭着关于将金属融入硫氰酸的论文获得了著名的西屋科学奖,也就是传说中的“小诺贝尔奖”。
可是,钱在自传中竟然这样说:“我当时对一起进入决赛的同学很是羡慕嫉妒恨,因为他们的题目比我有趣比我好讲。我还很怕当时的评委格兰·西伯格(Glenn Seaborg),因为他实在是太牛了。他是美国原子能协会的主席,还是1951年诺奖得主。”
20岁时,钱永健就获得了哈佛大学双学士学位,并且获得了竞争激烈的马歇尔奖学金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很多人认为钱的学霸道路一帆风顺,其实并不然,因为钱学霸曾经也因为选专业苦恼。
在剑桥的时候,他从化学转到分子生物学,然后是海洋学。然而他发现自己根本不关心这些海洋藻类的问题,加上他同样学霸的大哥神经生物学家钱永佑的建议,钱永健开始了生理学的研究。
之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故事。钱永健被大脑的生理深深吸引,无奈当时研究工具非常局限。于是,钱永健回归化学,发明了一种钙染料,可以让激活的神经元焕发光芒。这个发明也是现在神经科学领域常用的钙成像技术的根基之一。
从英国学成归国的钱永健首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入职,随后搬到了他永久的居所——圣地亚哥。钱在自传中说:“当时的圣地亚哥分校更年轻,空间广阔、发展迅速,不像伯克利有很多传统束缚。虽然它当时没有伯克利有名,但我觉得对我的发展更有利。”
1994年,钱永健阅读了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普拉谢尔的论文后,开始改造荧光蛋白。他使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颜色单一的荧光蛋白变成了五彩滨纷的颜料。从此,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可以亲眼见到曾经神秘莫测的复杂生物分子过程。
如今,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几乎都在使用这些荧光蛋白工具,多种多样的工具从此衍生而出,比如彩虹脑、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活细胞实时成像等等。荧光蛋白技术还帮助肿瘤外科医生精准切除肿瘤,而不过分损伤健康组织。2008年,钱永健与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因为荧光蛋白一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获得诺奖后,有一位记者采访他时问:“您是中国人吗?您会说中文吗?”
钱永健用英语回答:“不太会说。”
而这位记者进一步问:“您的成就对于一个中国科学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钱回答:“我在美国土生土长,不是中国科学家。但是,如果中国人能为我获奖高兴自豪,并且能使更多年轻人加深对科学的兴趣,这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有很多人因此对先生路转黑,可是他从未在中国生活过。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一定要承认那是故乡吗?
钱学霸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在他的眼中科学事实第一,其余都是浮云。有一次他在著名的索科尔研究所(小儿麻痹疫苗诞生地)与分子生物学奠基人,DNA的发现者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当着400人的面,告诉这位大牛:“你的观点完全错误,看看那本书你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了。”
这场架被介入的索科尔研究所教授拉住了。退场时,钱永健还告诉媒体:“你们应该对老科学家的观点采取保留态度——包括我。”
钱永健生平大事记
参考资料:
1. http://www.sandiegouniontribune.com/news/2016/aug/31/roger-tsien-dies/?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 http://ucsdnews.ucsd.edu/pressrelease/nobel_laureate_roger_tsien_dies_age_64
3. G. Grynkiewicz, M. Poenie, and R. Y. Tsien. Anew generation of Ca2+ indicators with greatly improved fluorescenceproperties, Journal of BiologicalChemistry 1985, 260(6), 3440–3450.
4. Giepmans, B. N. G., The Fluorescent Toolboxfor Assessing Protein Location and Function, Science 2006, 312(5771), 217–224.
招聘实习生
联系:[email protected]
IEEE中国是DeepTech深科技的战略合作伙伴,想要获得最新的科技资讯和会议信息,敬请关注IEEE中国。
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国唯一版权合作方,任何机构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及翻译。
分享至朋友圈才是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