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晓华因为精湛的理发技术成为网络红人,引发社会关注,同时也带来对理发行业乱象的反思。文章提到了晓华从业经历、技术精湛、懂得客户需求等特点,以及理发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文章还介绍了晓华走红后带来的各种效应,包括客户涌入、流量压力、同行竞争和网友反应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晓华因理发技术走红网络
晓华凭借精湛的理发技术和对客人需求的精准把握,在抖音等平台发布视频后迅速走红,成为理发行业的佼佼者。
关键观点2: 理发行业的现状和问题
理发行业存在诸多乱象,如技术不过关、不听从顾客需求、乱收费等,导致顾客对理发师的不信任和对理发行业的失望。
关键观点3: 晓华走红带来的效应
晓华的走红引发了社会关注,带来了客流涌入、流量压力、同行竞争等问题,同时也促使理发行业进行自我审视和整顿。
关键观点4: 晓华的态度和未来的期待
晓华保持谦逊态度,注重手艺,并不在意之后的流量流失。她认为手艺是不会骗人的,这也是她能够赢得顾客信任的重要原因。
关键观点5: 网友的关注和反应
网友对晓华的关注和讨论热度持续高涨,对理发行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头发的向往和对晓华的喜爱与支持。
正文
他说,是二游648的十连;她说,是为了隐藏款抱盒的泡泡玛特;他说,是路边10块随手买的刮刮乐……
但在小红书,“没有一个人能笑着从理发店走出来”这个浏览量超过近7000万的标签里,无数的可怜网友说:
理发,才是人生最大的一场豪赌!
这场俄罗斯轮盘游戏,从你坐上理发椅的那一刹就开始了,每一根头发都变成了献祭的筹码。
至于赌局结束后,你是颜值飞升成“吴彦祖”,还是让网友们的乐子喜加一,一切都得看抽选Tony的运气。
类似的对赌,在全国700万家与“美发”相关的店铺里,时时刻刻都在上演。
甚至在一些城市,可能理一次发就得赔上一半身家——前不久就有一位16岁男生,在杭州剪头烫发之后,被理发店索要了4000元巨款。
无奈之下,网友们只能一边吐槽安慰自己,
遇到一个靠谱的 Tony 老师,可能比找到一个好对象还难,
一边期盼理发之神显灵,让全世界Tony水平上升100倍。
理发之神究竟有没有显灵,信奉无神论的我无法定夺,但纠缠大家多年的“理发”魔咒,确实在最近被打破了!
而拯救万千人头发于水火之中的妙手,是一位突然间走红网络的抖音理发师——晓华。
要说起她的理发技术,估计比叶柯的微do技术还要精湛。特别是给男生剪短发时,简直堪比换头。
明明走进来还头发耷拉着像街上随便抓来的路人甲,怎么三两下的功夫就成了校园短剧的青春男大?
饶是客人自己,也一副懵逼的模样:不是姐,都准备好开哭了,怎么给我剪这么帅?可比AK还难压的嘴角,发亮的双眼,逐渐自信的神情,还是出卖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不止是客人的嘴角难压,晓华走红的速度同样势不可挡
。
短短几天时间里,晓华理发的视频破百万点赞,账号涨了三百万粉。
直播间最高峰值的时候,有
将近十万
人在线看她剪头。里面一半以上都是全国各地的理发师。敢情这是来上网课偷师学艺的。
就连评论区,都被Tony们入侵,隔三差五地在线提交作业,让晓华老师批改。
网友们同样坐不住了,直言
“从来没有这么想见一个女人”
。大有一副如果3秒之内拿不到晓华的店铺信息,就要把全世界的头发改造成“步惊云同款”的架势。
然而,对于身处风暴中心的晓华来说,这回成为“网红”与她踏上理发师的职业道路一样,充满着意外。
这个面积仅有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屋,就是晓华与丈夫的理发店,靓点。
事实上,像这样的夫妻档理发店并不出奇,在全国任意三线城市都能找到“同款”。随处可见,意味着随时可以被取代。但靓点却在湖南怀化的一条街道上,坚持了11年。
这份坚持,一如晓华因嫁给丈夫之后,意外走野路子自学成理发师,也像她对待自己的抖音账号一样。
今年2月,她开通了抖音账号,试图通过发布视频,给自己生意冷清的店铺吸引一些客源。起初,视频虽然有慧眼识珠的网友夸赞她技术过人,但点赞、评论数几乎寥寥。
这几个月,她一共发布了400多条视频,直到最近更新的第382条视频,她才一跃成为互联网的顶流之一。
不但粉丝数暴增,就连以前那些没什么人看的视频,也被“考古”出来,发到了各个平台上。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第一次看到晓华出神入化的理发视频时,下意识地将她的爆火归功于这手出神入化的技艺?
然而,回看晓华的来时路,却发现,即使拥有精湛的技术,曾经的晓华也依旧陷入生意冷清的困境之中。
技术,似乎并不是将她推上顶流的关键,那她到底是靠什么,让广大网友争先恐后想把自己的头发交给她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找。在她视频的评论区里,有一个出镜率最高,传播度最广的关键词——听得懂人话。
听得懂人话?这个词在正常人耳朵里,怎么听都阴阳怪气的。但如果是对理发师们说,这估计是最有含金量的夸奖了。
因为,这群理发师的计量单位似乎和我们正常人有亿点点差别……
估计各位朋友们都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吧,每次走进店里,跟理发师说:帮我简单剪一点。Tony们给你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但等剪完一看,就恨不得两眼一闭——
说好的剪一点,结果剪得只剩一点了。
要么就是反驳型人格上身,致力于改变顾客的需求。一个个试图拿晓明哥的名言: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来PUA客人
。
先是否定你:诶!你脸型不适合这个头发,然后就开始瞎推荐:我给你剪一个这样的。结果成品简直一坨,全然不顾客人的死活。
有时候心善,当面不忍对峙,回家才敢在网上发两句吐槽,都会被一些理发师们集体“围攻”。最后受伤的,只有我们这些可怜的客人,不仅精神上受挫,连钱包也变得空空哒。
“祝下一个Tony更好”,
这不仅是豆瓣“烫发失败”小组28万人的心声,也是一众被Tony迫害过的网友们对彼此的祝福。
只能说,如果理发行业有段位,绝大部分Tony估计是青铜,又菜又爱玩(没有攻击青铜段位的意思)。
反观晓华姐,听劝的态度、过硬的技术以及合适的审美,让她在这群草台班子一样的理发师中脱颖而出,成为王者一样的存在。
不说其他的,光是困扰无数理发师“两边剪短”这个基础课题,她三下五除二,靠自己的经验就能轻松给出满分答案。
而面对客人们形形色色的要求,晓华也能精确地解读、处理其中的细节。
比如“只剪一点点”这个大多数客人最常提出的需求,晓华会事先确认他们剪发的频率,如果是一个月剪一次头发,那就按一个月里头发生长的长度去剪,“大概是小拇指一小节的一半”。
至于“后面饱满一点,边上修一下,上面打薄点”或者是“刘海在眼睛上面一点,眉毛下面一点,耳朵露出来,后面稍微圆润一点,长度不要变”这些具体又复杂的诉求时,她也能准确抓取对方最核心的需求——让头发变蓬松。
那么剪的过程中,就不能直接套模版,而是根据客人的发质和脸型来区别处理。
即使是让理发师们最为头疼的“你看着来,怎么好看怎么剪”这种抽象要求,也不会像其他Tony一样,直接自作主张地乱给顾客剪头发,而是一边剪,一边商量。
哪怕走红之后,面对媒体的采访,她也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我并不是技术有多好,而是失误比较少。”
而她身上这些难能可贵的素养,也不断地被视频、直播无限放大,不仅在网络上持续发酵、掀起风暴,现实中,也有无数人随之踏上了“朝圣”之路……
数千公里的飞机,数个小时的火车。越来越多的人从全国各地涌入怀化,涌入晓华理发店,只为交换短短的十几分钟,让世界上最懂自己的晓华,拯救这么多年被各种Tony糟蹋过的头发。
而Tony
则是
乔装打扮成客人,只为了能上一节晓华老师的线下课。就连网红、记者也试图蹭上这波热度:
前有野生记者爆改财经主持人,后有网友喊话向太(向佐妈妈)送向佐去“整容”。
这泼天的富贵,不仅让晓华生意兴隆,连同怀化这座城市也跟着晓华一起荣升为新的“网红城市”,一如当初郭有才带火的菏泽、周饼伦捧红的保定。
怀化文旅也没闲着,先是联动理发店搞起了景区免费,在理发店门前造小吃街、夜市,又是派安保执勤维护秩序,翻新理发店门前的路面等等。
“剪美美的头发,游美美的怀化”,这似乎又成了一场全民趋之若鹜的“盛宴”。
但在“盛宴”的粉饰下,有难以言喻的辛酸,也有吃不到葡萄的嫉妒……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加入这场“狂欢”之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先开口的竟然是晓华自己。
为了应对汹涌而来的客人,晓华忙得像个陀螺一样,作息还直赶大厂996。为此不得不提出理发限号,每天只能剪30个头发。
即便如此,
三天之内她也只睡了一个半小时
,身体和精神在这场流量的冲击下不堪重负。
可晓华承受的流量压力,却让某些同行们“眼红”。他们隔空喊话,称晓华男士30元、女士45元的理发收费不合理,扰乱了之前好不容易“抬”到百元左右的市场价格。
还有一小部分网友,则对晓华的爆火有些嗤之以鼻,认为就剪一个头发没必要搞成这样。
这可能并非是出于对晓华本人的反感,只是在这位小镇理发师的天降流量里,嗅到了曾经一系列网络造神的套路。
或许正如这些网友所说,晓华的爆火是又一场网络造神运动的兴起,之后会随着热度退散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为什么收费上百但剪得不尽人意的Tony,与仅收三四十却效果惊人的晓华,只是放在一起比较,就能制造出如此巨大的网络流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