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点儿也不宅
游戏评论、影评、书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曾国藩  ·  内核强大的人,都有这5个特点! ·  昨天  
孤独大脑  ·  递归:苏东坡的人生算法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点儿也不宅

一点儿也不宅 Vol.183

一点儿也不宅  · 公众号  ·  · 2017-12-23 23:29

正文

Not Otaku At All Vol.183


时间,时间。


做书、准备活动、写不宅、录播客,每一样都要吃时间,所以选游戏的时候越来越小心,生怕碰到个吃掉几百小时的黑洞。想跟上游戏和美漫产业的节奏,却是越来越难,回望一下过去半年,似乎有太多独立游戏没玩,太多漫画买了没读,欠着太多片子没看,爱好也几乎从玩游戏看漫画变成了买主机买游戏买漫画。虽然心知有些舍本逐末,却总希望能藉此让自己活的一种仍在语境之中的幻觉。


不宅所面对的题材,日新月异的程度超乎想象,之前的写作除了游戏之外,总是聚焦于过往的作品,总还可以适度抵抗一下一波又一波新作品的冲击,但随着过往宝藏开垦的速度下降、难度提升,如何寻找到适合不宅的内容,成了一个小小的挑战。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已经列入愿望单的作品,其实已经够我写个一年半载了,只是每个都是大工程,都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打理。随不宅来的一些东西,往常都是照单全收的状态,以后也会有所筛选,时间实在是太宝贵了,宁可用来发呆,也不该顶着虚名去试图做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我虽然是一个喜欢聚光灯的人,却始终不觉着有名算得上是什么好事。


逼着自己静下心来翻译文章翻一整天后,稍稍找回了之前写作一整天的成就感。但我心知,即便是这种翻译,依然是一种逃避。只是像之前那样为了准备一篇文章把一部作品翻来覆去琢磨七八遍,相关材料读个几天的状态,对现在的我而言,实在是太过奢侈了。


为了保证周日录音的状态能够次次实现会心一击,专栏的周更也不得不提前一天到周六,但从忙碌的周五切换到周六,除了身心俱疲之外,真是很难调整好状态,要么着急忙慌地赶着写,要么就是找一篇凑数,硬货拖到下一周。周而复始之下,写的东西就越来越少,手也逐渐冷掉了。


前阵子有位朋友引用了我一句话,自己愣是花了好久都没认出来是自己的文字。当然,我这八秒记忆已经名声在外,但那种文字的感觉,却让我感觉异常陌生。更陌生的是探讨的内容,我似乎已经无法理解那种对于语言细微含义和色泽的感知了,更别提戏剧作品乃至文学创作了。对,我仍在偶尔创作一两篇,却早已没了想要实现什么的雄心壮志。走入出版行业后,对出书这件事也早已祛魅,不论我们给它扣上多少个高帽,出版同样是一种生意,既然是生意,就就生意的做法,作者当然在创造,但同时也一定是在求生。没有人知道自己在创造的东西里,商品属性占了多少,艺术属性又占了多少,作者不知道,读者不知道,出版者恐怕更不知道。


既然如此,也就无需太过纠结吧。


最近出现在Yesterday愿望单上的,是一个小念头:如果一个人明确知道自己的创作高峰期已经经过了,他会如何面对自己逐渐走向下坡路的创作生涯?我会想起《睡魔》中囚禁卡利俄佩的作家,也会想起那些不断寻觅全新题材的创作者,但无论如何曲线救国,恐怕流逝的才华,与流逝的年华和青春一样,都是一去不再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