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网约车新政对网约车行业的影响,涉及订单暴跌、司机退网、租赁公司倒闭等问题。文章介绍了网约车行业的现状,包括司机的数量、订单量、流水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租赁公司的运营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文章也描绘了网约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租赁公司的困境。
新政的出台导致网约车行业订单暴跌、司机退网、租赁公司面临倒闭等问题。符合新政规定的司机和车辆数量占比极低,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租赁公司作为网约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订单量暴跌、司机大量逃离、资金问题等困境。一些租赁公司不得不缩小规模或者考虑转型。
网约车新政导致司机收入大幅下降,大量司机选择放弃或者退车。司机们对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和不确定性。
虽然网约车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一些从业者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们希望通过努力适应新形势,找到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网易科技(ID:tech_163)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贺树龙。
离网约车新政正式实施仅剩10天时间。
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平台仍在尝试各种可能的办法,争取推动新政出现些许转机,但截至目前,事态并未发生太大变化。而在失望和忧虑情绪的笼罩下,网约车行业的生态已经开始悄然瓦解:
乘客订单暴跌、司机纷纷退网、租赁公司面临倒闭。
从2014年滴滴、优步推出专车业务至今,网约车行业经历了狂飙突进的2年,约有2000万司机和1.59亿用户参与到了这股浪潮中。强烈的市场需求意味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司机和用户之外,几家网约车平台的累计估值也早已突破400亿美元。
但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就像一盆突然浇下的凉水,使火热的网约车行业骤然降温。
今年7月28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意味着网约车行业正式合法化;10月8日,北上广深等城市陆续发布网约车细则,对车牌、司机和车辆都提出了十分严苛的要求;11月1日,网约车新政将正式实施。
新政对网约车行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重压之下,用户、司机、租赁公司、网约车平台将何去何从?带着这些疑问,网易科技采访了多位行业人士,并据此粗略估计:
三个月以来,网约车的订单量已暴跌一半,符合新政规定的司机和车辆只占总数的5%-10%。
而在这样的局面下,与网约车合作的大部分租赁公司迎来生死考验,滴滴等平台自身的估值也将出现跳水局面。
合规率低:1.2万辆车仅80辆会接着干
“邹哥,灭顶之灾呀!”
北上广深发布网约车细则当天,邹军收到同行发来的这样一条信息。邹军是一家和滴滴合作的租赁公司老板,他旗下管理着近1.2万名司机。
据邹军介绍,滴滴专车推出初期,滴滴创始人程维常常亲自登门找租赁公司谈合作。达成合作后,租赁公司负责司机的招募和管理,滴滴只做信息中介平台,在当时这一点帮助滴滴很好地规避了政策风险。
随着业务规模越来越大,司机数量越来越多,滴滴对租赁公司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滴滴曾表示,租赁公司的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司机培训、司机服务和400、安全事故和救援、临时款项垫付等。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与滴滴合作的通常有数百家租赁公司,并通过一些考核措施进行优胜劣汰。邹军告诉网易科技,
“租赁公司只要符合条件就准入,但适者生存,达不到滴滴的要求就会面临淘汰。”
在不同时期,滴滴考核的关注点不太一样,涉及较多的是投诉率、取消率、司机星级等指标。
在滴滴和优步合并之前,租赁公司是他们一直以来争夺的重点之一。为了拉拢租赁公司,滴滴和优步在返点、补贴上的力度也比较大,并且都会要求达成合作的租赁公司不能进驻其他网约车平台。
邹军的租赁公司在去年9月与滴滴达成合作。当时出于把控服务质量、避免在与优步对私家车的补贴战中越陷越深的目的,滴滴要求合作的租赁公司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车辆(自租或自购,再招聘全职司机)。
对租赁公司来说,这需要大笔资产的投入,所以旗下只有私家车加盟的小公司选择退出。
邹军把握住了这个时机,吞并了其中几家,把自己公司迅速做到了拥有1万多台车的规模。
春江水暖鸭先知,网约车新政带来的影响,租赁公司感触最深。
按照北京“京人京车”的网约车规定,邹军公司旗下的1.2万名司机中,符合要求的只有几百人,而这些人中愿意把车辆转为营运性质继续跟着邹军干的只有80人。
“1.2万人仅剩80人,不夸张的说
,这就是灭顶之灾。”
邹军说,“顺应形势,我从传统租赁转型到了互联网租赁,并且开始有一些盈利,但没想到如今会迎来当头一击。”
和邹军一样,上海的王海也是一家租赁公司的老板,管辖着3万多名司机。王海称,这3万名司机里符合新规细则的只有1100多人。据他观察,
“(其他)每家公司真正符合资格的在5%-10%之间”。
但这还是纸面上的数据,因为涉及到轴距、排量等车辆要求,以及私家车转为营运车的报废要求,真实数据或许会更少。
北京的马强也一样,他的租赁公司原来只和优步合作,滴滴和优步合并后,马强也成为了滴滴阵容中的一员。马强管理着3万多名司机,其中符合“京人京车”要求的只有4000多人。当然,这一数字在总体中的占比(13.3%)远高于邹军的公司(不详)和王海的公司(3.7%),这或许是因为优步过去的定位偏中高端、准入门槛也较高。
滴滴曾经宣称,自己平台上的司机数量达到1500万,
如果按照5%-10%的合规率计算,新规之后只有75-150万的车辆供给
,再减去不愿意转营运性质的人群、兼职人群,数量会更少,新规的影响可见一斑。
网约车新规将在11月1日正式落地
,邹军、王海、马强都在观望事态发展,但当下摆在他们面前的其他问题更为迫切。
首先是订单量暴跌。邹军介绍,滴滴和优步合并(8月1日)之后,对司机和乘客的补贴都大幅下降,他管辖的司机们平均订单量和流水大约降了三分之一。新政细则出来后没几天,订单量和流水又降了不少,两次累计降幅超过50%。
“现在出勤的司机比以前少了一半”,
邹军说。
王海也表示,自己平台的订单量和流水“下降得很厉害”,“原本一个司机,一天几乎可以做到1000块流水,现在做得好一点800,平均值则在550左右。”这里说的是认证司机(即优秀司机,平台会给予订单倾斜),普通的快车司机每天流水在350-400之间,需要工作10-11个小时,除去油钱和车辆成本,基本赚不到什么钱。
“现在,司机们纯粹是在‘为人民服务’,你说这样的情况,能撑多久?”王海说。
也许是因为滴滴和优步合并后,优步的订单量下降更为明显,马强告诉网易科技,滴滴和优步
合并后他的订单量下降了60%,最近新政出台又降了15%。
“必须考虑出路问题了”,马强说。
摆在邹军、王海、马强面前的第二个问题是——司机们正在大量逃离。
“以前平均每天22单,现在不到10单。”王海介绍。干活累、挣钱少,还是有不少司机能够接受,但网约车新规让很多司机们忧心忡忡、选择放弃。王海称,
最近所有的租赁公司退车量齐升,被退最多的是不符合新规细则的中小型车辆。
“不少租赁公司的老总都打电话给我,问现在该怎么办?”王海说,甚至有租赁公司风控和资金出现了问题,不仅面临倒闭,还可能官司缠身。
网约车订单收入的80%归司机,20%归滴滴。租赁公司在经过多个指标考核之后,最终能从滴滴那里拿到订单的1%-5%作为分成。
邹军旗下1.2万辆车,此前每个月平均流水600多万,他原本规划今年流水要逼近1亿,但现在看来永远完不成了。就算全年流水高达1亿,以2%的分成算,他能拿到的也只有200万,但
租赁公司运作的成本却十分高企。
为了服务这1.2万名司机,邹军的公司维持着一个15人的团队。除了这些员工的工资成本,邹军还得负担两个办公地点的房租成本。此外,最近退车量大幅上升,邹军楼下的停车场里停满了自家租来或买来的车辆,每个月的停车费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