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观系列
微观系列包括微观当代、微观历史、微观人物。每一个事件的讲述者都是从自我感情出发的片面表述,但是将多个片面组合起来,至少能构成事件的大致图景。为您及时剖析,可能会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大事件,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着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  ·  今起,呼和浩特开通临时公交专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观系列

美国为什么必须反全球化,《麦肯锡报告》道出玄机

微观系列  · 公众号  ·  · 2019-11-01 21:30

正文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刚刚发布了最新报告《全球化大转型,贸易和价值链的未来在何方》


该报告详述了在未来30年,全球化趋势的五大改变


我们都知道,全世界最得益于全球化的就是中国,在过去20年里,中国依靠着全球化的浪潮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全球化浪潮,就不会有中国的经济浪潮



可全球化发展至今,也已然到了个瓶颈或者是十字路口,如果我们再按照过去的玩法去看待全球化的话,必然被时代淘汰


那么“新型全球化”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对不管是在国家政策制定,还是企业的投资发展,抑或是个人的职业规划与财富投资,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当然看报告不会给你带来收益,也不会让人获得什么实质提升,但它能让你掌握“信息”,积累“趋势”


这世界没有比“信息”更宝贵的东西了


“信息”决定一个人的天花板能有多高,更决定他的突破空间能有多大,掌握信息越多的人,眼界越开阔的人,往往是越成功的人



麦肯锡是世界最知名的策略咨询公司,其提供的报告也被世界认为是最专业及最具有前瞻性的


本次在报告《全球化大转型》中,其提到了五大转型方向


1,商品贸易日渐萎缩

2,服务贸易快速增加


3,劳动力成本重要性持续下降


4,创新研发越发重要

5,区域贸易更加集中



全球化两大贸易板块,一大商品贸易,一大服务贸易


汽车,玩具,打火机,大豆玉米葡萄酒,这种都属于商品贸易


专利,旅游,版权,这种都属于服务贸易



2017年

商品贸易总额17.3万亿美元

服务贸易总额5.1万亿美元


其中商品出口贸易却是在持续下滑的

从2007年到2017年

出口占全球化价值链总产出的比例

从28.1%,下降到22.5%


而且虽然看起来“商贸”总额仍是“服贸”总额的3倍多

但“服贸”的成长速度,比“商贸”快60%


其中尤其是电信IT,商业服务,专利授权,旅游留学等服贸区块,每年都以200%,甚至300%的幅度在增加


在全球化转型中,商贸的重要性日趋下滑,服贸的重要性日渐上升,这预示着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将受到不得不转型的打击


另外这也体现在全球各区域的消费状况

1995-2030



上图是发达经济体在全球化消费中的占比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就是在过去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消费的大头,尤其是在1995-2007这个阶段


在这阶段里,全球发达经济体消费了81%的全球化商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人给美国打工,给欧洲打工


中国那些没日没夜加班的血汗工厂,给全球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商品


这种情况就直接反应在图上



而等到2017-2030这个阶段,根据预估,发达国家消费全球化商品的规模,将从原先的81%,大幅降低到49%


其中美洲(图上深蓝色),就是美国和加拿大,其消费全球化产品的能力将从31%,降低到23%,代表着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而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在未来2030年期间,全球化消费趋势是这样的


欧洲发展中国家(淡蓝色),增加2%


美洲发展中国家(深蓝色),维持不变


美洲发展中国家,基本就是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家


这些国家主要依靠农业出口和矿物出口,加上是美国后花园,政局始终动动荡荡,所以在未来消费能力上不会有太大边话


亚洲发展中国家(黄色),增加2%


在评估和统计中,由于中国体量过大,所以被单独拉出来,这里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指的是东南亚国家,还有就是被评估报告遗忘了的印度……



最后就是被单独放出来的“特殊发展中国家”

中国(红色)部分


中国从2017-2030年间,全球化产品的消费能力将从10%上升到16%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从1995-2007的全球工厂

转型成为2017-2030的全球市场


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放在一起看的话



左边发达国家,右边发展中国家


美洲发达国(美国与加拿大),2030年全球化消费占比下降到23%


中国一国,2030年全球化消费占比上升到16%


这已经足以让西方国家警惕了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上图是全球各区域贸易联系,占世界总贸易量的比重


亚太地区贸易比重,52.4%

欧洲28国贸易比重,63%

北美NAFTA贸易比重,40.7%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美国,在近几年要不断不断的去挑战世界贸易体制,要反全球化了


因为特朗普认为,全球化对美国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东西


从经济贸易上来看

全球化让世界各区域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对美国的依赖度越来越低


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这两块地区的区域经济占比已然远远超过美洲地区的影响力


那这样会形成一个什么严重局面呢

看下图


他会形成一个世界格局从原本的

以大西洋为分界构成的

美洲板块,欧洲板块,两大中心


慢慢演变成一个“世界岛”,即一整个完整的,以欧亚大陆板块中心的局面


简单讲就是,如果任由欧洲和亚太在经贸上不断加深紧密合作的话,那美国所在的美洲就会被“边缘化”


世界的核心将成为一个欧亚大陆的“世界岛”,而美国所在的美洲大陆,则成为一座孤悬于“世界岛”外的孤岛



这是一个在未来30年,50年,最重大的世界格局变化

美国他看到了吗


美国当然看到了,而且看的很清楚


那美国的应对策略就是,或者说特朗普的应对策略就是


破坏你们的合作,趁着我美国影响力还是如此大的时候

竭尽全力的去破坏你们欧亚地区的经贸合作


以此来避免我美国在未来50年后,真的沦为世界孤岛,世界的中心真的从两大洋,转移到欧亚去



其实话说回来,美国无法打造自己的区域经济影响力,完全和他损人不利己的国策有关


世界两极,中美两大国都有众多邻国,中国对于周边国家的策略是投资投资再投资,把周边二流国家给拉起来,卖我中国的东西,输出我中国的价值


可美国呢? 南美洲地方够大吧,土地肥沃,矿产丰富,可美国对待南美洲的策略就是两个字“打压”


美国是希望南美洲越乱越好,不断干扰甚至颠覆南美政权,最好南美洲全都陷入内战,这样对我美国就不会有任何威胁



正是基于中美两国在国策上的根本不同,才出现了上面这张图的,亚太地区贸易紧密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而美国所在的美洲大陆,其对全球的贸易影响力却持续下降


所以对美国来说,要继续维持核心和强权


要么改变敌对的国策,加强亲善南美国家


要么继续做流氓,破坏欧洲团结,破坏亚洲团结


显然美国是选择了后者



肢解欧盟,是美国的重要目标之一

离间中国周边国家,同样是美国的重要目标之一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肢解欧盟,八字还真有了一瞥

欧洲议会五月选举,或许会给美国人带来“惊喜”


那另一撇就看欧洲的民主力量,能否抵挡得过极右翼的民粹力量了


另外多提一句,中国的一带一路策略,讲到底就是一场世界核心的“转移策略”


亚太和欧洲已经越来越紧密,倘若一带一路能再将“亚太区域”和“欧洲区域”连接起来,真正形成“世界岛”的概念,那美国的霸权则必然终结


劳动力成本的重要性将大幅降低



在老旧的“全球化时代”,全球的贸易比较优势,主要来自于劳动力优势


这点我们应该都很清楚,中国版“世界工厂”的快速崛起,主要就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中国的劳动者不光多而且廉价,而且也非常的勤恳和吃苦耐劳


所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的发达国家将工厂从本国迁出,挪到中国来设厂,利用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大肆发财


而中国也靠着低劳动力成本,快速发展



这是过去我们对“旧全球化”的认知,而今在“新全球化时代”,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将越来越低


其实我一直很反对一个看法,就是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现在高了,中国制造业寒冬来了,外资把工厂从中国搬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去了


但实际上, 劳动力在生产要素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低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7-2018年,只有18%的商品贸易,来自劳动力成本优势



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其占据全球贸易的份额从2005年的55%,快速下滑到2017年的43%


并且在未来,这个下滑趋势只会越来越大,绝不会再增长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

让一些梦想着模仿中国模式,靠着中国式劳动力成本崛起的东南亚国家,美梦破碎


在工业4.0时代,在一条生产线上,你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



这也是未来“全球化2.0时代”的一个重要趋势转变方向, 即全球化从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转变为

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资本家需要的不是对于低廉劳工的投入,而是对于智能生产线的投入


这一全球化2.0趋势,势必将打碎一些低收入国家,靠着低工资来崛起的美梦


另外作为企业家,如果还在想着怎么将工厂搬到工人成本更便宜的地方去的话,那你这个企业在未来必定是难以生存的


全球化2.0正在奖励舍得投入创新和研发的企业



在全球化2.0时代,产业研发的资本支出持续上升

越是具有前瞻性的企业,越将大笔收入投入到创新和研发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