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Business丨Supply of ... ·  2 天前  
政事堂2019  ·  德国政府垮了,全球苦日子要来了 ·  3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港乐“光辉岁月”,为何总惹人怀念? | ... ·  3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巴沙尔说他累了,我估计,他可能也烦了 ·  4 天前  
CHINADAILY  ·  Life丨New impressions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阅人、阅事、阅美文 ,《阅读·阅美》换个角度品味阅读之美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9-09 20:55

正文


于鲜活的网络热文中把握时代脉搏,从文章背后普通人的故事中提炼真情实感。《阅读·阅美》为文化类节目做了又一次新的尝试。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阅读量、转发量颇高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中广为传阅,在一定时期引发网友热议,但由于信息更新速度快,这些文章经过一轮的发酵后往往很快销声匿迹。


“打捞”网络美文,8月26日,一档名为《阅读·阅美》的文化情感节目在江苏卫视开播。节目以“美文推荐+美文朗读+人物访谈”三位一体模式,试图发掘沉淀在生活中那些动情的文字,为文化类节目再添热度。



“不可错过的10万+”

《朗读者》《见字如面》皆以经典文学作品、书信为读物,网络热文的文学性、优美性和故事性与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研发之初,《阅读·阅美》也面临“读什么”的困惑。


2016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达66.1%,网络端成为现代人阅读的主要途径,微博、微信中的文章渐成阅读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传播的优秀文章与日常生活更为贴近,以网文为阅读主体似乎更接地气,也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阅读·阅美》节目组正是看到了这一现象,希望从鲜活的网络热文中把握时代脉搏,从文章背后普通人的故事中提炼真情实感。在《阅读·阅美》制片人朱继双看来,当下网络传播超过10万+阅读量、关乎普通人的文章以及这些文章背后的故事更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它的草根性、互动性与普通观众的情感更契合。“因而《阅读·阅美》最终决定从阅读网络美文切入。”



确定了节目的切入点,如何从海量的素材中“打捞”美文,是节目组面临的首要问题。据介绍,节目组与新浪微博、今日头条、二更等平台展开合作,先通过大数据筛选一批阅读和传播量高的文章,再进行人工选择。“包括编导和实习生在内近四十人的节目团队以及二十多人的专家学者顾问团,每个人对文章进行打分,然后交叉互评,选出综合排名靠前的文章。”朱继双说,《阅读·阅美》在文章的选择上重故事性、画面感及文章所传达的普世价值观。“大家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文字会觉得这些事情就是身边发生的或者曾亲身经历过的,能引起最大情感共鸣,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这还不是最难的。”文章的真实性是《阅读·阅美》的第一要求,因此,节目组要对选出的文章进行真伪辨别。“文章选出来后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艺术加工的,我们需要联系作者、当事人调查文章讲述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还是杜撰的。”朱继双说。


真人、真事、真情感

“人”是“文”的承载者、体验者和传播者,作为一档以“阅读”为题眼的综艺节目,“谁来读、怎么读”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阅美》节目,推荐人与文章本身或文章里的故事直接相关。


第一期节目中,《带你去看更好的世界》讲述了换肺后的吴玥与肺器官捐献者“对话”时的内心感受,而这三封信的推荐嘉宾李成儒与吴玥有着类似经历。李成儒曾在事业高峰期患了鼻咽癌,对吴玥的经历感同身受;翟天临是一位登山爱好者,2016年春节登顶四姑娘山时遭遇暴雪,困在雪山上十几个小时,与《死前九秒》的作者王玥有着同样的恐慌。



“所有的真情实感没有半点虚假和艺术加工成分,因为他们的情感和当事人以及文章中表现的情感是共通的。”朱继双表示,推荐人是发自内心地被文章感动,愿意在节目中推荐文章,将自己的感受和感动分享给更多人。


让文章由文字变成具有画面感、可看性的视觉艺术作品,离不开推荐嘉宾的阅读和表达。对文字的精准把握和流畅转化,才能更好的演绎文章,保证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感。因而,推荐嘉宾的话剧功底和朗读功底也是《阅读·阅美》格外考量的。


为让文章得到更丰富立体的展现,增强美文阅读的故事性和趣味性,阅读之外,节目还将文章背后的主人公或文章作者邀请到现场,畅聊文章创作背后的故事。在访谈中,两位倾听嘉宾对节目的情感和脉络梳理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朱继双说,曹景行和马薇薇这样的老少、男女组合是希望多维度感受文章,对文章背后的故事情感做深层次挖掘,与当事人、推荐嘉宾一同提炼故事,升华主题,精准传递节目的导向和价值观。


质朴的文字、质朴的当事人,于平凡中发掘普通人的故事,这些文字鲜活、真实和当下社会及普通人的表达方式相契合,给观众带来了更为直接的情感体验。《阅读·阅美》用冷暖真情增添了关照社会的温度,这或许是其与同类节目的一大显著区别。


文化类节目依然稀缺

央视有《朗读者》诵读文学经典,黑龙江卫视有《见字如面》阅读书信,湖南卫视《儿行千里》传承家风,江苏卫视《阅读·阅美》则立足网络美文。“每个台各自发力点不同,文化类节目百花齐放,这是一个好现象。”在朱继双看来,当下,娱乐化节目过多,文化类节目仍相对稀缺,能够被观众熟知和喜爱且有格调的文化节目并不多,丰富文化类节目的创作依然很有必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展现的还有很多,文化类节目的切入角度非常广泛,不必拘泥于某一类固定形式。朱继双认为,文化类节目可以参考娱乐节目的形式和操作手法,同时结合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收视兴趣和特点,将文化类节目首先做到“有意思”,从而让观众自然而然接触和体会到文化节目“有意义”的内核。



在这方面,《阅读·阅美》也有诸种尝试。据朱继双介绍,《阅读·阅美》与新浪微博联合打造了“不可错过的美文”和全民阅读活动,试图通过网友的互动参与,让阅读成为一种自发的传播和发酵,从而达到节目最初的设想——引领美文阅读,形成良性的线下循环发展。


发端于网络的《阅读·阅美》重点把传播放在新媒体上,以新浪微博、微信读书、今日头条、二更等平台为主要阵地,节目生成的“心灵读本”集结成册后,将在微信读书上架。文化类节目在“看”之外,还可延伸至“听”的领域,据悉,《阅读·阅美》还将美文阅读的部分音频资料上线喜马拉雅,多渠道做好节目宣推。


此前,文化类节目多见“裸奔”现象,《阅读·阅美》招商情况颇为乐观。收视率方面,于周六晚22:30播出的《阅读·阅美》首播收视率达到52城0.51%,同时段排名TOP3。对此,朱继双表示,这让节目组对《阅读·阅美》很有信心,也让我们对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更有底气。据朱继双透露,节目组对《阅读·阅美》的研发及创新一直没有中断,希望陆续尝试打造第二季、第三季或其他形式的文化类节目。


作者:刘鑫


编辑:张月 张盼盼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