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刚参加完春招的萌新,还是跳槽到一个新公司的员工
,
于公司而言,你都是一个新人。初入职场应
如何迅速融入公司?如何尽快适应环境、进入工作状态?这些是你入职后三个月内
最关键的任务
。
有很多新员工,急于想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希望自己马上做出成绩,在领导和团队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想着这样就可以生存下来。其实,
比出成绩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先了解这个公司,让团队接受你,让领导信任你,
来日方长,只要你能够站稳脚跟,你有的是机会展示自己。最遗憾的是,你还没有获得展示的机会,你就已经出局了。
新人如何在职场上生存下来,并且继续寻求发展,有一定的法则可以遵循,下面介绍职场新人的
7个生存法则
。
作为一个新人,要慢慢开始认识你的同事、团队、领导,拓展你的人脉。
大部分的企业都有新员工培训。在腾讯,校招员工和社招员工的新员工培训是分开的。校招培训是封闭式的,一般在公司以外的地方,培训时间是8个整天。
对于校招员工来讲,这次培训是一个非常好的结交新同事的机会,在一个新公司里可以快速地认识200个同事,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通常情况下,在公司要认识200个同事,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且,他们跟你年龄相仿,资历相仿,你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培训结束后,你们都会分散在全公司的各个事业群,各个部门工作,你以后需要跟其他部门合作时,你能够轻松地找到你的同学。
这200人就是你的第一波人脉,你在新公司的圈子,所以你一定要紧紧抓住,不能错过。你要加上所有人的微信,在培训的几天中,跟他们充分沟通,对他们充分了解,培训结束后,继续保持联系,尤其挑选几个你觉得比较谈得来的,把他们发展成为
你在公司的第一批朋友
。
▲2.社招培训
社招培训不同的是,同学们的职业经历非常不同。在腾讯,社招培训每班大约50-60人,有班主任,一般是两天半的培训。从公司的文化、规章制度,到事业群及产品的介绍,可以说是一个浓缩版的公司介绍,培训结束后,你会对公司有一个大致了解。
社招的人群比较复杂,从2、3年到20几年的工作经验都有。有员工,有leader,有总监,年龄跨度也比较大。跟校招同学一样,一定要好好利用培训的机会,认识所有跟你一起培训的同学,这里面是藏龙卧虎,是你打开职场人脉的一个非常好的窗口。有些人在培训的时候,忙着自己的工作,不专心培训,心不在焉,也不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看似你是利用培训的时间做了你的工作,但是你真不知道你错过了什么。
你们班上可能有你的事业群里很厉害的大咖,有你们兄弟事业群的总监,有HR的负责人,有技术的leader, 这些都是你今后工作要打交道的人。如果你跟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只是花了2天的时间,但也许对你将来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有很大帮助,专心致志地参与培训,跟你的同班同学打成一片, 你获得的收获一定超乎你的想象。
在任何一个新公司入职后,第一个关键任务就是参加新员工培训,一定要借势而为,充分利用培训的机会,建立起你在公司的第一波人际关系。
来到一家新公司,
一定要想办法尽快了解这个公司
,了解公司的办法很多,可以去公司的内网,了解公司都有哪些业务、组织架构、公司历史,这是从宏观层面的。从微观上,你要了解你所在的业务部门是做什么的,部门内又有多少团队,当然你一定要搞清楚你的汇报关系,你的直接领导、部门领导等。这些看似很简单,但有很多员工入职一年或者更久,都没有搞清楚,这对职业发展一定是有阻碍的。
不了解公司业务,不仅无法知道公司发展的方向,就连职业发展机会和风险都无法知道。
很多公司,特别是大公司,业务比较复杂,组织架构也经常会有调整。对于新员工来讲,更需要迅速了解公司,关注公司的变化。或许你可能只是一个普通员工,但是你希望自己一直只是员工吗?如果对自己有要求和期望,那么就得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当你有了全局观,有了看问题的高度后,才有机会去发展,去晋升。
另外,
熟悉公司还包括公司的一些规定
,比如腾讯有瑞雪行为、阳光行为、禁烟规定、会议室预定规则等,这些都跟你每天在公司的行为有关系,一定要了解清楚,而且要严格遵守。
▲1.专有词汇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有词汇,比如在腾讯,大家都称公司是鹅厂,称同事是Q哥Q妹,同事之间用英文名,互称同学,年龄大一些的就叫哥或姐。
我在外企做了很多年,到了腾讯倒很习惯叫英文名,但是称同学就很不自然。公司的Image商店叫爱马哥,或者形象店,而我会觉得用英文名字更上口。在腾讯的汇报文件叫ppt,在Dell叫deck,在Celestica叫presentation,同是一个东西,不同公司的叫法都不一样,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些特有词汇,快速掌握它们,这样大家才会觉得你不是新人。
Talk in the same language, 你跟他们的距离很容易拉近。
▲2.你们,我们,咱们的区别
还有一个特别要注意的,有很多新员工说话时习惯用“你们”的口吻,“你们是怎样做的?”“你们的的流程是什么?”要知道,这个“你们”一下子就让对方感觉,你不属于这里,你把自己拒人千里之外,你还不晓得。而且,还有员工会说:“我们原来xxx……”“我们公司xxx……”这种说话方式会更加容易引起反感。你到了一个新公司,还一直在提起原来的公司,关键是你还没有了解腾讯,你怎么知道你前公司的那一套就适合呢?
▲3.中文加英语单词
很多在外企工作过的人,都有一个习惯,在说中文的时候喜欢加很多英语单词,这样就可以把英文的专业用语直接借用。偶尔一两个英文单词问题不大,如果一句话中,只有连接词是中文,关键词全是英文,就会引起反感,倒不是说大家的英文水平差不能理解,主要是觉得说中文的时候讲这么多英文单词,有一种卖弄的嫌疑,让听众感觉不舒服。
你也许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在很多民企,很多人都会反感这种说话方式。要么你就干脆说英文,要么你就讲纯粹的中文,不要中洋混合。你刚来公司,肯定不想给同事一个不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如果你有这个习惯,就需要有意识地做一些改变。
一个企业内约定俗成的东西没有好坏,只是一种习惯,一种形式,一种规则。
所以,作为一个新人,不要急于去改变,而先要理解和接受,然后想办法让自己适应,尽快使自己融入团队。
当你开始工作时,一定会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地方,所以你需要找一个专业导师,他可以就是一个资深的同事,一般工作上的问题他都可以帮你解答。拜他为师,虚心请教,这样能够让你尽快开展工作,也尽快让自己独立工作。
在职场上,最重要的一个能力,是
寻求帮助
,当你有搞不懂、搞不定的事情时,要懂得求救,不要不好意思。很多新员工看着别人都很忙,不好意思打扰,自己闷头做,又做不出来,甚至做错,这样得不偿失。作为新人找同事请教,没人会笑话,他们永远都忙,如果你不打扰他们,他们也不知道你需要帮助,你就永远没有机会得到帮助。
你已经是一个员工了,又是成年人,很少人会对你像对小学生一样主动问你需要什么帮助,只有你自己主动去找别人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KPI的压力,你是一个新员工,也许还在蜜月期,可以宽松一些,但他们不可以,他们随时随刻地关注着自己的项目,各种汇报、会议、跟进让他们忙得不可开交。
要是想生存,就要主动去问,主动去寻求帮助
,找一个固定的专业导师,能够减少你沟通的压力,也会能让你得到有效的帮助。
作为新员工,要让领导了解你,
要跟你的直接领导建立固定的1对1的沟通
。不要觉得因为平时你们都在一起谈工作,他就了解你。你要每周有一次跟他单独沟通,哪怕只有半小时,跟他汇报一下你的工作,听听他对你的反馈,让他给你一些建议。这种1对1沟通非常重要,你一定要主动要求,因为很有可能你的领导平时很忙,或者他也没有这个习惯。
只要你努力去取争取这些机会,领导再忙也不好意思总是拒绝你。有一些新员工到部门3个月了,却还不认识领导,转正时就会比较麻烦。所以,至少有两级的领导要了解你,知道你的工作表现,这样才能有效地支持你,帮助你,有了这些领导的支持,你的职业发展会顺利很多。
有一个好的职业导师为你指点,会让你在职场的道路上,避免一些错误,让你的发展更加顺利。
公司里,会有一些工作比较有挑战,而且这些工作看起来费力不讨好。你做完了,也许也不会有人注意,也不会有什么“功劳”,但这些工作又必须有人去做。你是新人,很有可能这些工作就落到了你的头上。
对于一个新人而言,你没有什么资格挑剔,任何一个工作都是给你了一个学习机会,你一定要尽全力把它做好。看似平凡的工作,可能很有意义,也可能是你可以大显身手、让人刮目相看的机会。“不因事小而不为”,
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这是职场必备的责任感,也是你建立自己的品牌最好的机会,你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的态度和能力。
你从入职的那一天起,就是公司的一名员工,团队的一名成员,要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看到部门秘书在搬东西,你就主动上前帮忙;看到部门搞活动,你就主动报名参与筹备;看到老板布置新的项目,你就主动要求参加……总之,
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和活动,会让你更快地融入团队,也让大家更快地接纳你。
你最好尽快忘记自己是新人,迅速把自己跟其他同事一样看待,别人做什么,你就学什么,别人说什么,你也跟上节奏,千万不要只坐在座位上等着领导和同事叫你做事。不要把自己当外人,你是自己的主角,应该主动融入到团队中,跟大家打成一片。
最佳状态就是,你刚到公司三个月,大家都觉得你至少已经来了一年了。
一个新人要带着一种学习精神入职,
职场的每一份经历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会帮助你成长。
而且,想想看,我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有工资可以拿,这是一件多么完美的事情。
当然,职场也是一个缩小的社会,也有江湖的氛围,不可能事事如意,也不可能没有困难。但不能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所有的困难都有办法去解决,
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份工作是你自己的选择,那么你就要用心投入工作,把工作做好,对自己、对团队、对领导都有一个交代,你也因此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职场人。
待人热情,做事主动,态度积极,性格阳光,任劳任怨,都是职场新人要努力做到的。
作为新人,
一定要多向领导请示,多做汇报。
在公司内部,每个团队一般都会有周例会,部门有月例会,你可以事先了解这些例会的内容和程序,然后做好准备,敢于在这些会上做分享,做汇报,当大家意识到一个新人能够跟老员工一样汇报,你的学习能力很快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你就迅速成长为“老员工”了。
即使是你的直接上级做汇报,你坐着旁听,你也是有价值的。当领导问到一些细节的时候,也许只有你最清楚,能够给出一个最准确的答案,这就是你的展示机会,但一定要注意只陈述客观数据和事实,不要做太多的评论,因为你的角色就是提供细节,帮助领导作出一些判断和决策。
有许多员工很怕给领导汇报,担心自己说错,担心领导对自己有负面的看法,其实,员工快速成长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跟领导接触、多做汇报,这才是你直接了解老板的思路、业务的导向、公司的战略最好的渠道,比你看各种发文,或者道听途说,获取的信息要准确、清晰得多。而且,你会有很强烈的参与感,你的思维、你的高度都会随着发生了变化,你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员工,你是一个有方向、有目标,领导直接关注的员工。
坚持学习是一个员工在职场发展必备的条件。
有许多人在职场上呆久了,就自然形成了一种懒惰心态,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一切驾轻就熟,不用想太多,不用学太多,也不用担心什么,成为了职场的油腻人。但这恰恰是危机的开始,职场是非常残酷的,你不进步,就是倒退,没有人会等着你。末位淘汰,绩效评估,会严峻地摆在你的面前,当有一天你意识到危机来临,你将成为一名“受害者”的时候,也许一切都太晚了。
居安思危,勇于承担,持续学习,积极进取,永远都是职场上员工应该一直保持的心态。
当你工作了一段时间,对自己的工作可以得心应手,领导认可,绩效达标,对团队、对部门、对公司也有了很多的了解以后,就算是站稳脚跟了,下一步就是要寻求发展。
在你的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你的直接领导对你有着绝对性的作用,他可以助力你成长,也可以成为你成长的瓶颈。很多员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为只要我能,我就可以发展。但是职场上每个人都有老板,老板要考核员工,一个绩效好的员工才会被认可,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没有上级的支持,你很难有一些改变。
当然,不排除你的领导的领导会“越级”给你支持,你“突如其来”地得到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这只能说是你的幸运!一般情况下,一层一层的领导都会是互相尊重的,很多人员调动都是经过领导层面的集体决策的,所以说,如果你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些想法,有一些规划,最好提前与你的直接领导沟通,得到他的认可和支持。
你的领导可以是你的朋友,你的导师,这要看你是如何利用你身边这个非常好的资源。
有些员工凭着自己的性子,经常跟自己的领导,甚至跟领导的领导争吵,觉得自己很牛、领导不行。其实,真正的大输家一定是你自己。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领导,你喜欢一天到晚喋喋不休跟你争论的下属吗?领导坐在那个位置,一定有他的高明之处,而你的任务是支持他,完成部门的KPI。在职场上,执行力是第一,有了目标,就要落实,无论你多辛苦,多努力,完不成业绩就是无效,就是失败!所以,你要想寻求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绩效,才能有领导的支持,然后就是你自身的能力与实力,再加上合适的机会,这样,你的职场之路才可能走远。
新员工要先求稳定,再求发展,先被认可,再找机会。
每天照常上班,做同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容易让员工觉得没什么好学的,甚至有人还会摆出一种“老员工”的姿态,不愿意听新同事的建议,抵触任何一种新的尝试。但殊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也许你曾经是个很厉害的人,现在变成了资深的人,但不变的永远是变化,公司在变化,行业在变化,
你的知识,你的能力,你的视野必须是一直在提升,才有可能体现你的价值。
业务有深度和广度,领导需要能干的人才,你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专才,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导师、大咖、鼻祖,成为公司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才。
除了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你也可以成为一名管理者。
管理者要具备更多的综合能力
,比如领导力、影响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更高的视野,全局观,不计个人和团队的得失,而关注大局,领导团队创新、突破,为公司的业务、公司的发展创造价值。
一个员工在职场的成功,在于他的能力、胸怀、视野,当然也有机遇,大家都知道“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所以,平时要对自己有一个很清楚的认知,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展示,越是有挑战的工作,越是有机会让你锻炼。当你有实力的时候,你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就像打仗一样,你的枪炮弹药比别人充裕的时候,你打赢仗的机会就大了很多。
在职场上,拼的是能力、靠的是实力,职场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人是要锻炼的,经验是要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