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网美文日赏
美文日赏,每日一次的阅读之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老年恋爱综艺:50多岁,正是追爱的好年纪 ·  19 小时前  
新周刊  ·  爸妈,煮饺子真的不用中途加凉水了!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什么有人会假装痴情,来为自己谋利?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向婆婆的食物囤积癖开战,我拯救了冰箱和生活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悦网美文日赏

高晓松、梁文道、周华健最钦佩的文坛大神,他说这样读书,你会上瘾的

悦网美文日赏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8-17 20:30

正文



文 | 十点君


如今这个时代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很多标签

有的人说自己是“文艺咖”

有的人说自己是“知识分子”

有的人说自己是“斜杠青年”

......

而他 拥有以上所有的便签


他是华语文坛第一全才

是高晓松、莫言、梁文道最钦佩的“文学奇才”


七八十年代,张大春的生活每天围绕着写作 。他早晨看30份报纸,将有趣的摘录下来,然后一半创作,一半真实的写成小说,下午就见报连载。


“别人上班每天八小时,我只有两小时,比别人多六个小时。除了读书写作之外,我还能打圈麻将。”在新书见面会现场, 他笑着描述自己的“简单生活”,身后全是拿着书等待签名的读者们



他的写作本领众所皆知,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他的人生比年轻人都热闹, 众多文学大咖都把他奉为自己的男神


一贯恃才放旷的 高晓松 把他称为“ 自己敬仰的人中,为数不多还活着的一个 ”。


同为著名作家的 梁文道 不止一次盛赞他为“作家中武器最齐备的侠客”, 比自己厉害100倍


连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 都忍不住感叹:“他像孙悟空, 是台湾最有天分、最桀骜不逊、最好玩到不得了的一位作家 。”


他就是张大春,华语文坛的第一全才;也是高晓松、莫言、梁文道很钦佩的“文学奇才”。



华语文坛的第一全才到底有多全?


道光年间,张大春的家族“懋德堂”是当地的显赫贵族。


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他,从小就被家族的文学素养熏陶着。 在张大春四岁时,父亲就时常把他放在膝盖上讲文学名著。从《红楼梦》到《三国演义》,从《尚书》到《文史通义》...一本接着一本。


小家伙喜欢的不得了,吵着闹着让父亲讲的更多更详细。


别人的童年喜欢玩具和游乐场,而张大春自小就热爱看史学书籍。只要一有时间,他就窝在家里读书写字。


上中学时,他便已经熟知众多经典名著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各类文史,还是西方经典小说,他都收入囊中,如数家珍。


初中时期的张大春


他创作的小说《伤逝者》拿到了台湾科幻文学奖;而潜心出版的《小说稗类》成为了文学理论著作。


几十年过去,他的书房已经俨然变成了一个图书馆,藏书万卷。



本着对文学的热爱,他喜欢尝试一切与文学有关的事情,无论是编、写、还是讲,他都乐此不疲。


他是当代顶尖华语小说家 ,著作等身,包揽各种文学大奖。其所著的《聆听父亲》和《认得几个字》更是陆续入选「中国年度十大好书」, 成为中国唯一一位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作家


他是导演们争相邀请的“实力派”编剧大神 。曾被王家卫邀请做《一代宗师》的御用编剧顾问, 帮助电影 收获了2.9亿的高票房。



他是著名书法家,笔锋刚健,力透纸背 。连简傲绝俗的高晓松,都谦逊地邀请他来为自己的【杂书馆】提名。



他是最“会讲故事的说书人” ,把台湾的电台说书节目做成了家喻户晓的电台节目,饱受追捧,一说就是九年。



把传统文化“ ”出新花样

他是王家卫、高晓松等人眼里最好玩的“老灵魂”


“老顽童”张大春最害怕“无趣”,即便年过60,仍然在尝试各种好玩的活法。


他做编词,帮周华健做出颠覆华语乐坛的专辑《江湖》。


周华健负责编曲,张大春负责编词:他把中国名著《水浒传》的典故、 古典的诗词歌赋、宋词元曲跟 摇滚、京剧和民谣等音乐元素完美融合,让乐坛惊呼“ 原来音乐还可以这样‘玩’ ”。


后来,震撼整个音乐界的专辑《江湖》成功入围第25届金曲奖的最佳国语专辑奖,令无数听众刷新了对传统文学的看法。


周华健与张大春


大家感受一下主打歌《泼墨》的歌词:


葡萄美酒 夜光杯

李白月 张良椎

司马相如 上林雁

霍去病 血染回

秣陵春 灞陵雨

西陵空城拍潮水

东坡笑 陈抟睡

昆明池底照劫灰

——《泼墨》


歌末大段落的泼墨皴法,以吟唱的方式缓缓扬起,象徵历史中所有的故事,最终都是一种意象,随着时间灰飞烟灭 。


连周华健都忍不住感慨:“ 怎么可以有人像张大春这么学富五车? 无论什么朝代什么典故,他都像一个活字典,信手拈来。”


张大春与周华健


他做编剧,把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推向了世界。


王家卫在准备《一代宗师》的剧本时,总觉得民国期间的多个门派宗师级人物,还有一代武学宗师叶问的塑造还不够完美。


于是三顾茅庐 邀请业内公认的“文学百科”张大春,担纲电影的编剧顾问和剧本策划


该片最终先后获得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影片、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影片等众多大奖。


张大春与王家卫


不止如此,他还能把传统文学“玩”到京剧、舞剧和音乐剧中去。


光看《当岳母刺字时,媳妇是不赞成的》、《水瓶座安禄山》、《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这些剧名,就能知道他把中国传统文化“玩”得多有趣。


观众们都喜欢看他如何把文学和现实有趣的融合,给人意想不到的获得感。


张大春就是这样,总能把传统文化“玩”出新花样。让对文学陌生的人们,在他的趣味解读中理解文学,爱上文学。


作为公认的最会“讲故事”的人

高晓松、莫言、阿城都是他的忠实听众


张大春不但会写书,更被公认最会“说”书。 听过他讲故事的人,都能融入其中,感受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联想着自己的当下人生。



他开创台湾最热电台“ ”书节目。 醒木一拍,就听“说书人张大春,今天伺候您一段...”,内容从《聊斋》,讲到《封神榜》、《水浒传》...


那些印象中枯燥无趣的历史人物,被他讲得立体丰满,生动有趣;


那些看似听过百遍的历史故事,被他讲出新意,收获满满。


节目一经推出就被听众追捧,于是一个小时的时长延长到两个小时,一做就是9年,是台湾家喻户晓的电台节目。



高晓松说他最爱听张大春讲故事,二人经常一聊就是一宿。


有一回他俩在台北相约,结果时间太晚了,饭店已经停止营业。于是两人干脆坐在了台北的街头,一人一瓶酒,就着闪烁的霓虹,畅聊人生。



酒入豪肠, 七分化作月光 。两个学识渊博的才子,伴着清风、明月和杯中酒,纵谈古今,好不妙哉!


剩下的三分, 啸成了剑气 。不仅聊文学、历史,更聊武侠。从金庸到古龙,从侠之大者到大隐于市,好不快哉!


两人绣口一吐 ,睥睨风云,就是半个江湖。


高晓松说他太喜欢听大春兄讲故事了,因为他总能被张大春的前卫文学思想所震撼。


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 也曾忍不住感叹:“ 听张大春这样才华横溢的台湾作家讲文学,是一种动力, 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不足 。”


张大春、莫言合照


“不是我把历史讲得有趣

而是历史本身就很迷人”


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他能把那么枯燥的故事讲的如此有趣?


张大春坦言: 不是我把历史讲的有趣,而是历史本身就很迷人


只不过我们很多当代人对历史的误读太深了,忽略了历史中那些真正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而关于最让人受益的历史,他首推“三国”。


因为它饱含着大量的爱恨情仇、尔虞我诈等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情绪和故事,是最能给我们当今生活有借鉴意义的时代。



你看到的是历史,而他看到的是那个时代折射出来的当今现实。


所以,他不想单纯 地说故事——


他希望把历史和现实充分融合,把这些历史名家请下神坛,化身成你自己、你的朋友、你身边的小人物。


看看这些智者或悲惨人物的 职场成长历程 社交关系和对待婚恋的态度 ,借鉴或规避他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选择与取舍,以及他们为人处世的方 式方法,来帮助我们过好眼前的生活。



职场成长历程: 刘备如何从流传商贩到一方帝王的?曹操从保安队长到曹魏开国皇帝都经历了哪些?


社交关系 夏侯惇是“拔矢啖睛”之猛士,却为何屈服于曹操?庞统的才华不弱于诸葛亮,却为什么一直得不到重用?


对待婚恋的态度 :老夫少妻刘备与孙尚香的结局如何?最“虐”爱恋吕布与貂蝉最终到底能否幸福的在一起?

……



现在,这位被高晓松、梁文道、莫言等名家敬佩的文坛第一全才张大春,带着这些前人对我们最有用的经验,用最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与我们相约在十点课堂,将“三国”讲给你听。



解读人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